后来的我们有了光明,却失去了黑暗...
很多小朋友是不是都会怕黑,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会让爸爸妈妈开一个小小的夜灯驱散黑暗。那小动物们呢,会不会怕黑呢,伴随着温柔的灯光,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它们的世界吧。
城市星光
作者/木樨
喧闹的城市在太阳落山后渐渐暗了下来,汽车打开了车灯、高楼亮起了灯线、路灯准时被点亮,就连街道两旁的大树也穿上了灯光带做的衣服。城市的另一面仿佛才刚刚开始,人们匆忙地走在五光十色的城市中…...
一只误入进山游玩私家车的小虫被带到了城市中,看着车窗外城市五彩斑斓的光景,从未见过的小虫很是兴奋。它停在了一处草丛中,满心欢喜的欣赏着:红色的灯、黄色的灯、白色的灯,还有会变色的灯。各种各样的灯,小虫都一一飞去欣赏,在灯下,偶尔还能遇到几位和自己相似的伙伴。
夜深了,但城市中的灯光并没有暗下来,依然把天空打得亮如白昼,小虫平时最爱的月亮姑娘,光彩也暗淡了许多。
终于在深夜,小虫开始哈气连天,揉揉疲惫不堪的双眼,困倦地休息了......
经历了几日城市夜游,小虫开始感到翅膀很疲惫,往常他只会在夜里飞舞寻找伙伴。城市里失去了白昼与黑夜,而且也找不到山林间的伙伴。左寻右觅,他降落到了草丛中,听到了草丛中伙伴们的窃窃私语,
“我们搬家吧....这里没有白天与黑夜....”
“这里太吵闹,我想回去!”
“听说昨天那谁谁在树上休息的时候,正好有人喷药,直接就摔下树了…唉”
小虫这才猛然回想起山中的家,在月色如水的夜,安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爬行时稀稀疏疏的声音。天空中的星星在黑夜中指引回家的路,星星们把夜晚的天空分寸也把握的恰到好处,同伴们一起相约在树林间游玩。
再环顾四周城市中的这一切,小虫开始召集伙伴,一起返回真正的家。留给他们的时间也不多了,他们结伴开始踏上了回家的路。
终于,山林间月色下,草丛中又多了一抹熟悉的身影。
而城市中的孩子,在草丛中认真地搜索着本该属于夏日的虫儿~
作者: 木樨
编辑:潮汐
录音:姜姜,蜗牛,圆椒草,松仁
剪辑:圆椒草
美术:绿竹
远古时代,人类祖先为了躲避野兽会在夜晚燃起火堆;而灯光是伴随着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诞生的人造光源,它将人们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中解放出来,让从事生产和参与娱乐的时间得以大大延长。
从太空看夜晚的地球,星光璀璨(图片来自网络)
2011-2019年我国城市道路路灯数量从1949.2万盏上升至2865.6万盏,年均增速为4.9%。受基建投资增加与城镇化率提高驱动,农村道路照明市场将被进一步挖掘,未来城市道路照明增长空间长存。
大唐不夜城(图片来自李玉龙)
道路照明对我们来说是必需的,首先极大地促进了交通安全,使道路使用者能够发现障碍物、行驶的车辆和其他危险情况;其次在室外公共场所,对周边环境的良好认知以及可以在足够远的距离下观察到他人的能力,对于营造积极的社交氛围和确保公共场安全所至关重要。
文明的增长却总有它不和谐的一面。
随着近几年城市景观照明的发展状况来看,不少城市景观照明不仅仅是点亮城市,而是该亮的亮了,该不亮的也亮了,整个城市灯光通明,过度照明,导致严重的光污染,影响居民生活,也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特别是用于文物保护的历史建筑,经五光十色的灯光照射,反而会丧失其本身的艺术文化内涵和自然本色。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不仅仅是人的存在。美国生态学家李奥帕德著作《沙郡年纪》将土地伦理扩大到社群的边界,他提出“生物社区”的城市概念,亦即社区除了人以外,还包括空气、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植物和动物与人类都是“生物社区”的成员,而非主控者。所以任何保存“生物社区”完整性、稳定性与美丽的行为,就是对的行为。
进入夏天以来,夜游经济丰富了人们炎热的晚间时光。一批文旅场所也延长开放时间至夜间。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场、传统老牌景区……五彩缤纷的夜游夜赏项目点亮了原本寂静的夜晚。在这些夜间开放的场所中,野生动物园也赫然在列。
随处可见的夜游动物园的海报
位于荷兰的 Nieuwkoop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安装蝙蝠友好型路灯的地方
海文大桥照明设施低矮的设置,同时满足行车与鸟类栖息的需要
“成功的照明设计既要传达出光线,也要设计出黑暗”。建立一个与自然融合的城市,而我们就是最好的环境设计师。高度的文明与自然的保持并不矛盾,在拥有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可以达到环境的和谐,只要我们用心去做。
你有多久没有见到星空了?
作者:菜花
往期精彩回顾
可不能再“以貌取人”,细说滩涂的二三事...
黑夜给了我们一双不一样的眼睛,我们用它来发现自然的秘密...
与虫虫的相处之道,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真正的学会...
与蜜蜂“亲密接触”,怎能让人不难忘...
只要心中有个阳台,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春天!
自然魔法棒是在pta植物联盟孵化项目支持下,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然教育项目。由一群热爱自然教育,认可绿色可持续生活的小伙伴创建运营。
我们提倡人们亲近自然,发现自然的四季之美,体会万物的生命智慧,建立与自然的深度联结,进而实现友善地球的生活方式。
听更多小故事,请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