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加拿大华人血泪史:几辈子的政治诉求,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2017-12-06 李茜茜 加拿大中文报


最开始的时刻


第一批来加拿大的中国人是在1788年登陆加拿大西岸。这些从澳门来的中国木工跟随一名叫詹姆斯·梅尔斯的英国海军队长到英属哥伦比亚的温哥华。然后这批中国木工之后的行踪却未载史册,下落不明。


第二次大规模的中国移民是在鸦片战争后。当时的中国移民从广东省台山县,来避开国内的贫穷和政治不稳定状况。来加拿大的广东人大多数都是从香港进入加拿大。


中国人在1858年(咸丰8年)开始在英属哥伦比亚(英文:British Columbia,又译为卑诗)殖民地出现。当时,卑诗省的菲沙河谷(Fraser Valley)有个淘金潮。这个淘金潮吸引了很多中国人和旧金山(旧金山)的华人来卑诗。



华人为兴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作出伟大的贡献。卑诗在1871年(同治10年)同意加入加拿大联邦的条件是联邦政府在10年内建成一条连接加拿大东西部的铁路。


1880年(光绪6年),铁路公司在广东省聘请了5,000名工人,亦在加州聘请了7,000名华人。


虽然铁路华工只是负责大约300英里的工程,但这300英里却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中最艰巨的一段,因为这段铁路要穿过险峻的落基山脉,白人大都不愿意去冒险。所以,廉价的华工是最好的人选。到1881年(光绪7年)底,最初的5,000名华工当中,仅有约1,500人生还。


战后的华裔移民


因为加拿大华人在二战的贡献,而且有些反华条例违反联合国宪章,加拿大政府在1947年(民国36年)废除了排华法并恢复在加华人的公民权利。


可是,当时有资格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只限于具有加拿大国籍华人的配偶和子女。49年后,加拿大的华人都被主流视为间谍。在1967年,加拿大政府改变它们的移民政策,将“出生地(Place of Origin)”一栏删除。


因为这个新政策,1967年后有很多中国人用“独立移民”身份来到加拿大。在1949年到1970年代中,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大多数来自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来自中国大陆、有资格赴加拿大团聚的申请要通过加拿大驻香港高级专员批准,因为加拿大在1970年10月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邦交。




新千禧年


加拿大政府在1971年实行了多元文化政策以后,将所有(尤其是对亚裔的)制度化种族歧视废除。加拿大实施多元文化政策以后令华人社区觉得他们被加拿大主流接受,很多香港人选择移民到加拿大。


由于在1997年7月1日之前,香港和加拿大同是英联邦成员,所以香港人可以很容易来加拿大。根据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的数字,1991至1996年间“每年有大约2万个香港人移民到加拿大,占香港人移民外国的大半和加拿大总移民的20%。”


今天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已经成为加拿大移民中人口最多的群体,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根据加拿大移民和国民部2002年的数据,由2000年起,来自大陆的加拿大移民人口是比例最大的,每年大约有3万人移民到加拿大,占加拿大移民总人口大约15%。


“人头税”平反


2006年4月4日,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公布施政报告,重申政府将就“人头税”和排华法案问题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的立场。这是历史上加政府第一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人头税”问题。



6月22日,哈珀总理在加拿大国会举行正式道歉仪式,并宣布加拿大政府的象征性赔偿方案,同时也为“人头税”停征后实施的《排华法案》表示最深切的悔过。补偿方案为健在的“人头税”受害者和其他受害者遗孀共约400人每人补偿2万加元,同时拨款2400万加元,资助各少数族裔社区就历史问题开展教育活动,其中250万加元用在华人社区进行“人头税”问题的宣传。


此外,加政府还将拨款1000万加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种族歧视宣传。总理用广东话(最多加国华人说的语言)说出道歉,让许多年纪较长、受过人头税之苦的加拿大华人潸然泪下。


根据选举委员会等各方资料显示,华人社区的选举投票率在各大少数族裔的投票名单上,几乎是敬陪末座,在具有投票权的人中只占三成左右,不到印度裔和中东裔投票率的一半,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华人与投票权


在加拿大,华裔是最大的少数民族。可正是这人数庞大的民族,却也是加拿大投票率最低的族裔之一。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大相径庭的结果?联邦修正公民入籍法的C-24法案,除了在野党的强烈反弹之外,批评最甚的是华人社区。


换句话说,华人社区不少人认为,这样延长入籍时间,是针对拿了护照就想飞回原居地生活的“空中飞人”,大部分这样的移民都是华人。


但是,愤怒之后仔细想想,如果你从来没有意愿在加拿大参加选举,进行投票,那你拿护照的一半以上理由就不存在了,因为永久移民已经拥有几乎所有的从税务到福利健保的权利,缺少的就是投票权,以及出外旅游没有加拿大护照所有的优势以及领事权。



由此可见,不少华人将入籍与参政投票完全没有挂起勾来。这种情况,也反映在历次选举的华人投票率之低的现象上。


举例而言,列治文是全北美华人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城市,但是,在省选中,却是投票率最低的城市之一。与投票率低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列治文选区,各政党投入的华裔候选人则最多,常常形成华人之间血腥厮杀的局面。但即使是华人候选人,也激发不起更多华人的投票热情。理由无非两个:一是华人入籍者不多,一是入籍者不少,投票人不多。


华人给自己的不投票找了很多理由


一是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环境中没有民主投票这事,尤其是来自大陆的朋友常常这样说;


二是强调华人只谈经济,“莫谈国事”,习惯于远离政治;


三是强调华人有语言障碍,对各个政党的背景不熟悉,对政纲政策也不熟悉,对华人以外的候选人更是不熟悉;


四是强调自己是少数,投了也起不到关键性作用,干脆就不投了,而不投也不会影响现有的体制。




这些理由都很牵强,与公民社会的原则格格不入,也不符合华人社区的长期利益。


这种现象带来三个重大问题

第一,到华人社区来寻求支持的政党和候选人常常很困惑,三百人五百人的筹款晚宴,看上去很热闹,但开出票来一看,并没有那么热闹,以为获得热烈支持,结果支持的票没有那么热烈,久而久之,他们对华人的票不再感兴趣,最多是捞取一些政治捐款。

第二,每个政党和取了中文名字的参选政客,都成为华人社区的政治捐款会座上宾,但都不需要给华人社区任何具体的政策诉求。久而久之,他们认为,华人社区没有什么诉求,所以也不必要有什么政策承诺,选举就是一场场嘉年华会,吃的高兴,捐款拿得多,就可以了。

第三,既然在捐款晚宴上,经常参加的侨领说自己的会有成千上万的会员,政党和政客开始觉得碰到了很大的支持群体,但最后因为没有票,政客们清楚了:侨领们有政治捐款,但没有跟随的投票民众。久而久之,政党和政客们就习惯将这些领袖当成了“政治提款机”,回报就是给他们几张合影。侨领们以为搭上了所有政党和所有重要政客的“便车”,但殊不知,他们在背后已经瞧不起这些侨领。



上述的问题在大陆社区中尤其严重。港台社群,他们把钱和票都集中在一个政党或者几个候选人身上,心无旁骛,总动员的结果就能开出关键的选票;大陆社群则不然,与各个政党和候选人“搞好关系“,结果忘了自己到底要支持谁?


华人选票来之不易,更是浸透斑斑血泪。


没有政治权力的血泪

在1872年到1947年间,加国华人被可耻地剥夺了投票权,当然与此伴生的是没有任何的政治地位,从此华人们做着最危险最艰苦的活儿,却拿着最低的工资,而当加拿大不再需要华人劳工的时候,加拿大政府开始向进入加拿大的华人收取五十加元(1900年增加到100,1904年增加到500)的人头税!


由此华人成为唯一需要支付税金才能进入加拿大的人群!!!更有甚者,加拿大政府在1923年,通过《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法案规定:除商人,外交官,留学生,和特别个案外,禁止华人进入加拿大境内!从此多少华人家庭妻离子散。


二战之初,政客们不想在战后给华人公民权,因而不愿派华人上战场。但是由于1942年日军占领马来半岛,俘虏了10万英军,造成兵源不足,最终超过600名加拿大华人获准入伍。由于华人战士的英勇表现和广大华人的强烈呼吁,加拿大政府才于1947年最终废除了排华法案以及其它歧视华人的法案,恢复了加拿大华人的公民权。

我们可以看到,是先侨前辈们前仆后继的不断抗争,今天的我们才有了投票的机会,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它。



在实行一人一票普选的民主政治体制的国家里,选票是个人意志的表达,是你的存在和尊严的体现,也是你和你的族群被主流社会重视的砝码。因为你的选票在决定这个国家将由谁来领导,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将来的走向。


在加拿大,不问政治的结局就是你彻底OUT,任何规则的制定跟你无关,你只有受摆布的份儿。在加拿大,从未听闻哪个政党或哪个华裔议员代言过全体华人利益,以至于百余年前排华和人头税的事到近两年才得到政府的正式道歉。

新移民参政势头看好

  

随着华人人数的迅速增加,华人的政治影响也与日俱增。参选各级政府公职的华人,特别是第一代移民和新移民越来越多。

  

1.2011年大选

  

1993—2008年,共有21位加拿大华人被选为联邦国会议员。2011年大选,华人参选人人数创历史新高,全国共有23名华人角逐国会议席,比2008年大选的18人多出了5人。


其中有7名成功当选为国会议员,比2008年多了2名。成功当选国会议员的,不少是第一代华人移民,如来自香港的邹至蕙,代表新民党当选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国会议员;来自香港的杨萧慧仪,代表保守党当选加拿大温哥华南区的国会议员。

 

2.2014年安省省选

  

2014年6月,加拿大安大略省举行省议会选举,3名代表自由党出战的华人候选人董晗鹏、陈国治、黄素梅成功当选。其中37岁的董晗鹏在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胜出,引起很大的轰动。


董晗鹏是来自上海的新移民,13岁随父母定居加国,能操流利英语、普通话和粤语,19岁加入自由党,多伦多大学毕业后,曾为多名自由党国会议员、省议员担任助手,2003年参选教育委员,虽然铩羽而归,但再接再厉,最终以一名政坛新丁o战胜安省名气不小的老牌议员马基斯,获得成功。


他曾表示,家人在该区居住20多年,熟悉情况,希望改善现状,增强对新移民的服务,亦希望通过自己的参选,吸引更多杰出华人从政,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他是首位来自大陆的新移民省议员,他的当选,是华人参政的又一重大突破。

  

3.2014年大多伦多地区选举

  

2014年10月举行的大多伦多地区选举,华人参选的热情也是空前高涨。2010年和2006年的参选华人分别为41人和44人,2014年参选华人提升到约60人,分别竞逐市长、区域议员、市议员和教育委员等职位,打破历年华人参选的纪录,成功夺得席位的华人有16人,成绩也是历届最好。




华人与中国的关系

  

加拿大华人和中国的关系很紧密。

  

华人的服务业,不少以中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如留学中介、移民中介、旅行社等。华人的家庭旅店,也主要做中国人的生意。在政治方面,大多数加拿大华人,亲华倾向也很明显。

  

加拿大华人中,来自台湾省的华人移民不多,台湾的政治影响也显得非常有限。


在文化方面,华侨华人的文化机构在促进中国公共外交增进加拿大主流民族对中国的了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文内容为加拿大中文报综述,未经加拿大中文报官方授权,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抄袭、转载本文内容。作品版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Canadian Copyright Act等法律法规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