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心做研究,懒得评职称:加拿大女教授"躺赢"诺贝尔奖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世界华人周刊

ID:wcweekly


最近,各色“锦鲤”把天地间闹得沸沸扬扬。


先是锦鲤女孩@信小呆喜中年度大奖,3天微博增粉近百万,扑面而来的粉丝,全是来沾好运气的。


昨天又有个自称“从小躺赢到大的女孩”,凭着一篇真假莫辨的锦鲤文又开始刷屏,点赞10万+,阅读量朝着亿次狂奔。


就好像生活欠每个人一场一夜暴富,而打开财富大门的密码就是转发锦鲤这么简单。



倒是科学界前不久出了个真正的“锦鲤”,却没什么人关注。


这位马上就要退休却连个教授“职称”都没有的唐娜·斯特里克兰女士,凭着几十年前读博士时一篇只有3页的论文,拿到了今年的诺贝尔奖。


让她成了继居里夫人和格佩特·梅耶之后,历史上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科学家。



斯特里克兰似乎才是真正具有“锦鲤体质”的人,尽管她的故事,和“从小躺赢到大”完全不沾边。



无名副教授,“躺赢”诺贝尔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美国的亚瑟·阿斯金,法国的杰哈·穆鲁和他的学生、加拿大的唐娜·斯特里克兰分享。


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席称,这三位的研究显示了“科学上的一项天马行空的发现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怎么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后面再说,咱们先来看看斯特里克兰,怎么用一篇只有3页的论文,“躺赢”诺贝尔奖的。


和另外两位得主相比,斯特里克兰绝对是无名之辈。59岁的她在获奖前,只是个马上就要退休的副教授。


让她最终获奖的,却是在读博士的时候,发表不入流的期刊《光学通信》(影响因子在2017年也只有1.887)上的一篇论文。



而这篇论文的诞生,还是因为1985年的一次偶然加班,帮她的老师穆鲁做了一个别人想到的实验。


穆鲁有个学生非常聪明,有一天他突发奇想问穆鲁:如果光纤和放大器调个顺序会怎么样?问完后就回家了。


穆鲁看实验室里还有个女学生在,就让她按那个学生的想法做实验。没错,这个女学生就是斯特里克兰。



实验很简单,做完后老师也没意识到有多重要,就把论文发在《光学通信》上。


那年斯特里克兰年方26,还只是一个博士生。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篇文章,让师生2人若干年后获得了诺奖。


当然,最想不到的,恐怕是那位提出问题后,就回家了的聪明学生吧?



科学好奇心,造福千万人


有专家认为,当年那篇论文并不完美。而斯特里克兰当时做这个实验,主要也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追求功利。


可就是这么一次实验,完成了一个“蓝色天空发现”(基础性研究)。


30多年前的这个发现,在今天,终于得到应用,影响数以千万计的人。



原来,斯特里克兰和穆鲁的发现,开发出一种新技术,持续一飞秒(十亿分之一秒)的强烈激光脉冲。


其中的一个应用就是飞秒激光手术,它被广泛用来进行视力矫正。


这个技术自打1994年被引进中国后,如今每年有10多万人靠它摘掉了眼镜。而有数据显示,到2016年,全球总共有4000万人接受了该手术。




即便是这样,斯特里克兰在获奖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还一直说,“恐怕我没有做过什么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实际作用的研究。”


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艺术才华,只有数学和物理成绩好,做理科生“是因为没得选”。


而待在实验室,并不意味着枯燥乏味,反而是她觉得最开心的事。


她回忆说,第一次进博士导师穆鲁的实验室,看到红绿相映的激光时就想:


“我的天哪,这简直就是一棵圣诞树。在这种地方工作多开心啊。”


“别人做研究有科学方面的重要理由,我只是跟着感觉走。”



斯特里克兰获奖后,不止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说激光研究多么好玩儿,她做的事情能让她多开心,以至于有人好意劝她,为科学家的形象起见,别总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


但是她在接受CBC采访时说,她不知道还能怎么说,因为她就是觉得进了实验室就开心。



开心做研究, 懒得评职称


虽然斯特里克兰直言自己是因为开心而工作,可她并没有只顾着自己开心。


她曾是加拿大国家研究中心的研究助理,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和普林斯顿大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还是美国光学学会的会士,2013年度担任美国光学学会主席……


而对于名利的追逐,斯特里克兰显然也完全没当回事。当地媒体《滑铁卢纪事报》发现,这位刚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居然20多年了还只是学校的一个副教授,记者想挖个“大新闻”出来,兴致勃勃地去提问了。


她却替滑铁卢大学辩解,说这完全不是学校的错,因为她从来没打算申请过正教授的职位。



她的理论是,反正当了正教授也不见得涨工资,不提出申请也不会被解雇。


而她“又是一个懒人,只做自己喜欢做和值得做的事”。填表格、给职称评审委员会准备材料这些事显然不属于这一类。


“尽管正教授有个不同的名字,但是工资不一定会加多少。


 我知道人们认为这是因为我是个女性,我被挡在后面了。我只是一个有点懒惰的人,我做自己想做的事,(申请正教授)并不值得做。”



如果没有获得今年诺贝尔奖,斯特里克兰也许就顶着副教授的名头,平平淡淡地“走到头”,退休了。


跟39岁就是南大教授、青年长江学者的梁莹相比,丝毫显不出“锦鲤体质”


可事实告诉我们,脚踏实地的人,永远比满脑子想着靠锦鲤加持抄近道的人生更踏实。


39岁的梁莹似乎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


可就在24日她被媒体曝光,身陷涉嫌学术不端、百余篇发表的论文莫名被撤的丑闻里。



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度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计划,2017年又成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的锦鲤青年,却自己要求从网上数据库里撤下自己申请学位、获得研究经费、入选各项人才计划的上百篇论文。


因为这些曾经的“垫脚石”,在今天也许会成她声誉的“绊脚石”。



电影《风云》里曾经引用过这么一句话: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斯特里克兰因为一篇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重要性的论文获得诺奖,科研成果造福了几千万人,咸鱼翻身成锦鲤。


而那些吹嘘“从小躺赢到大”被追捧的锦鲤们,看似金灿灿的鳞片,却怕是见了水就会褪色。


转发锦鲤就能天降好运?


不存在的!对于多数人来说,信的不是“锦鲤”,只是想要得到轻松稳赢的人生和不劳而获的妄想罢了。


为了更好的相遇,请不要忘记给报叔加星标哦~


本文经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wcweekly)授权转载。《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从世界发现中国,提供有广度的知识,有温度的立场和有深度的思想。转载请联系(ID:wcweekly)授权。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加拿大中文报 诚意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