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割肤、徒手扒光头发、拜干尸,BBC揭露的这些仪式让人震撼…

本文转载自:精英说

ID:elitestalk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人们总能创造性地用这世界上最壮观和最极端的仪式,在人生最重要、最戏剧、以及最感性的时刻将人们联系在一起。


从欢欣雀跃的出生,


▲图片来源自腾讯视频《非凡仪式》/下同


到痛苦蜕变的成人。



再到遗憾告别的死亡仪式。



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和语言揭示了我们如何爱和被爱的过程。



为了展示这个世界上最壮观、最震撼、也最独特的仪式,BBC 摄影组来到被主流世界遗忘的暗角,拍摄了一部名为《非凡仪式 Extraordinary Rituals 》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共有四集,包括了生命循环、加入仪式、自然的力量以及盛大集会。


它很冷门,但豆瓣评分高达9.1分。小编在一个晚上看完,全程鸡皮疙瘩直起!


▲图片来源自网络



新生


新生命的诞生永远在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在这样的时刻,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通过各式各样的仪式,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新生命的祝福。



而在巴西,这场仪式变成了对脆弱生命的一种保护和庇佑。


卡雅布族人相信生产是一个非常凶险的过程,祖先们会因为疼爱孩子,想要把新生儿们带往死亡之地。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他们会在婴儿出生前,举行一系列古老的仪式。


生死之间,这是一场关于爱的争夺。



在生产之前,婴儿的外祖母就会用草药熬制成的药水散落在房屋的四周,以保护孩子免除亡灵的侵扰。



等孩子顺利诞生之后,母亲会用药要植物给他洗澡,寓意保护婴儿幼小的身体。



之后,他的耳朵会被刺穿,这是为了打开孩子对于这个新世界的感官。



最后,母亲会用来自热尼帕普果的染料,在孩子的脸上涂上颜料,这既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也代表着对这个幼小生命健康成长的一种祈愿。



而拥有第一个孩子,对于母亲来说,是成长的仪式。



孩子诞生之后,妈妈的身体会被涂成红色,由当地的少女们陪伴着来到河边,参与一场象征“成长”的仪式。



当她将身体浸入水中,并再次从水中出来的时候,她将被当作女人和一个母亲,并在她的村子里获得新的地位。


这样的仪式由母亲陪伴着完成,这也象征着这是一个由代代传承、源远流长的仪式。




成人


当新生的孩子慢慢长大,在某个时间点,他们会脱离单纯的童年,抛弃一个旧的身份,转变到一种新的自我意识,踏入属于成人的社会。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塞皮克河的卡宁格拉人,至今仍然延续着世界上最野蛮的成人礼之一。


他们通过铭刻在身体上的痛苦,来实现男孩向男人的转变。



这个部落的人们信奉一个传说,卡宁格拉的祖先,曾经用鳄鱼的鳞片划伤自己,从而获得了来自鳄鱼神灵的精神力量,变得勇敢而凶猛。



约翰,今年18岁,他将在这个部落最神圣的地方接受割礼仪式,以迎接自己长大成人。


这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仪式,很多男孩子为了能够坚强地挺过割礼,往往需要提前好几个月就作准备,但他们渴望这份痛苦的到来,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不经历疼痛,就无法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在成人礼的第一天,他们将会被扮成鳄鱼的样子离开灵屋,护卫们将他们和自己的母亲隔开,代表这些孩子将离开母亲的庇佑,只有男人才能把男孩变成男人。



而离开母亲只是这场仪式的第一步,随着夜晚的降临,长老们通过神圣的舞蹈仪式召唤鳄鱼的灵魂那舍特,以便男孩们鼓起勇气,接受成长的代价。



黎明时分,长老们用细小锋利的刀片,在约翰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在他的身上切割出成百上千条伤口,这些伤口如同鳄鱼的鳞片覆盖了约翰的上半身。



鳄鱼的头部被刻在了他的胸前,后背则刻上了鳄鱼的尾部,他们会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让伤口结痂留住形状,以象征自己获得了来自鳄鱼的精神力量。



经历痛苦才能迎来蜕变,这份特殊的加冕会伴随他们终身。


这场仪式持续了好几个小时,整个过程中,只有坚强的意志力支撑着约翰抵御这极端的痛苦。


当他被大家搀扶着站起来之后,族人们骄傲地鼓舞他迎接人生的新身份:“你现在,是一名真正的男人了。




信仰


印度的拉贾斯坦邦,这是一个新旧世界发生剧烈碰撞的地方。在这里,耆那教的价值观仍然吸引着年轻人的加入。


24岁的布米莎,在过去的5年里一直都渴望成为一名耆那教尼姑。



为了表明她的决心,她必须要参加入教仪式中最极端的考验。



在布米莎的入教仪式开始之前,朋友们会用指甲花给她做装饰,之后,布米会换上新娘的华服,这是一个选择,选择把自己的余生奉献给这门宗教。



印度有500万人信奉耆那教,每年都会有新的年轻人加入其中,成为教会忠诚的教徒意味着抛弃现代生活和拥有的一切,成为漂泊四方、无依无靠、甚至无家可归的“自由”之人。



而这对于家人来说,这是个悲伤的消息。


成为耆那教的尼姑意味着自己视若珍宝的女儿将“被迫”放弃原来的生活,以及所有喜欢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她要断绝所有个人关系,并永远离开自己的家人。



入教仪式以浩大的游行作为开始,接下来,布米将在15000人的见证下进行接受正式的入教仪式,整场仪式会在整个印度播出。


只是这场仪式十分骇人,它需要将入教者的头发一根根用手拔下来,通过忍受痛苦和抛弃的信念来证明自己对信仰的追求。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仪式每四个月就需要重新再来一次。


看着头发一点点减少的女儿,台下妈妈的眼中噙满了泪水。



而对于那些勇敢的人来说,也许有痛苦,有艰难,但全新的生活正在等待着他们。



承诺


在马来西亚,仪式的象征主义和献身行为被发挥到了极致。


大宝森节,是印度教的节日。但在吉隆坡,这个节日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每年有三天时间,给这里的印度人举行这种仪式,这也是除印度之外最盛大的印度教节日。



拉杰什是当地的一名印度教徒。


5年前,他曾向神明许下心愿,如果妻子能够平安生产,那么他将终身背负赎罪架,用这样的方式向神明还愿。



因此,每逢大宝森节,拉杰什就会履行自己的誓言,他将背负着自身两倍重的赎罪架,徒步行走超过 5 公里,一直到力量之神穆卢干的神庙门口。



在教徒们的见证下,他被神明的“长矛”生生刺穿双颊。


他们认为,身体所承受的痛苦越大,对神明的信奉就越虔诚。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要背负着赎罪架,和游行队伍一起,在一片喧闹中,徒步走上高达100米的楼梯。



这样的负担对拉杰什来说着实是个负担,但身旁的人一直为他欢呼鼓励,陪着他一起走过这段漫长而艰难的路途。


在爬楼梯的途中,他几次精神恍惚,疲惫的身体摇摇欲坠,是身旁人的支持和帮助让他最终坚持下来,走到了神庙。



在他的有生之年,每年他都会兑现这一誓言。


这是一种信仰,对家人的守护,更是对族人的一次证明,证明他是一个守信之人,并愿意为自己的家人和集体作出尽己所能的牺牲。



死亡


在印度尼西亚,托拉雅族人会举办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葬礼仪式,以祈祷死者在来世能够获得显耀的地位。



大概是17个月之前,老爷爷太段去世了,享年75岁,他的遗体经过福尔马林处理之后,被妥善安置在家中,和家人们同处一室。



这样的情况要一直持续到葬礼举行。


在这期间,太段的妻子每天照常为丈夫准备他最爱吃的食物,由儿孙们端到遗体的旁边,家里的人并不悲伤,就像他还活着一样照顾他。



太段的葬礼将持续超过一周的时间,葬礼中会有将近千名客人参加,大儿子需要负责所有的事情按部就班。



家人为这样葬礼筹集了整整17万磅,只为了举办一场符合父亲身份的葬礼。



太段被盖上棺木,棺材摇晃着抬离,灵魂步入安歇。



而太段离开家的那一刻,在家人们的心中,才真正迎来了死亡。


妻子一遍遍抚摸着棺木,回忆着过去和丈夫一起生活的时光:“这是我心爱的人。”



这场仪式对于太段的妻子来说,是一场盛大而正式的告别。


一辈子的相伴相守迎来了最后的生离死别,如果最后你终将独自远行,那么我在此向你告别,并满怀期待与你的重逢。




世界各地,由生入死,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千奇百怪的仪式贯彻着人生的每个重要时刻,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所谓仪式,究竟意味着什么?


视频中展现出的很多“仪式”,庄严肃穆中带着几分难以触及的遥远,它要么拥有悠久的历史,要么归属于神圣的信仰。



但所谓仪式其实从未远离过我们。


从生日聚会到结婚典礼,从入团仪式到毕业考核,人们在仪式中相拥而哭或痛苦别离,他们彼此依靠,彼此支持,渴求着内心最深处的共鸣。


仪式不仅仅是仪式,它是一种宣誓、一种信仰,承载着所有爱、焦虑、痛苦和坚韧的情感。



我们或借此获得了新的地位,并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或在时间转换中告别孩子气,迎来新的成年人格..... 


我们在仪式中庆祝阶段性的成长,也不断告诫自己,拥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应对这足够复杂的人生。



就像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那样,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无关盛大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即使是最简单的仪式,譬如生日蛋糕前的许愿,跨年时分的倒计时,它都有其内在意义。



最后,感谢BBC对于仪式两个字的理解,它不批判仪式的好坏,只是沉默的记录:生老病死,包容万物 ,从古老传统仪式,到现代科技。


无论以何种形式,仪式,关乎一种信仰,关乎一种传承。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精英说,ID: elitestalk。作者:小林君,英国文化研究领域海归小硕,用心码字。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分享至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加拿大中文报 诚意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