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刚一出生就被父亲下令处死,最终却逆袭成为“义气”的代名词
来源:轱辘岛(ID:guludao)
作者:月岛主
转载请文末或后台留言,按要求转载
我们看武侠小说之类的,里面那种义薄云天的大侠,经常会有配上一句xxx江湖人称“小孟尝”,还比如《水浒传》里面的宋江,除了及时雨,还有个外号就叫“赛孟尝”。
这个孟尝在古人心中,就是义气的代名词,为人讲义气,待兄弟们好,那你就是孟尝。而这个外号的初始来源,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孟尝君的名字叫田文,齐国的宗室,地位照理来说是比较显赫的,可他刚出生的时候父亲竟下令处死他。
什么原因呢,有两个,第一因为他的父亲,齐国相国田婴实在是太能生了,儿子有四十多个,而田文又只是一个地位低下妾室生的,所以田婴并不重视。第二点更关键,田文出生那天,她母亲没有看黄历,正好赶上五月初五,这古时候封建迷信,说农历五月是个阴阳相争,生死齐分的黑色月份,而五月初五就更不得了,重五日,生下来的孩子号曰“男害父,女害母”。
所以田文刚一出生,田婴就说不准养活这个孩子。但哪个母亲会忍心抛弃自己的孩子呢?田文的母亲瞒着田婴,一个人含辛茹苦,偷偷地把田文养大了。
长大以后的田文是个小神童,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他母亲带着田文回到田婴面前。田婴当时很愤怒,就要迁怒于田文的母亲,田文一番关于人与天的关系论把田婴说得哑口无言,心中暗自称奇。
过了一段时日,田文又以“孙子的孙子叫什么为命题”教育了田婴一番,从此田婴对田文刮目相看,将重任交到了他身上,最终田文成功成为了世子,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与封地薛地,号曰孟尝君,又叫薛公。
孟尝君为人热情好客,乐善好施,礼贤下士,而且算是开了战国时期一代养士风尚的先河。孟尝君用人有个特点,大家知道这些门客士人,首先要德才兼备嘛,而孟尝君则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唯才是举,到最后更是发展为不拘一格降人才。
也就是不管你这人名声如何,地位如何,只要是人才,你就可以做我孟尝君的兄弟,这倒是有一点黑道教父的意思。到后来全国的犯罪分子听说了孟尝君的名声,也都来投靠他,孟尝君是照单全收。而且不分贵贱人人平等,与大家吃一样的穿一样的,所以这些牛鬼蛇神到了孟尝君手下都安分了下来,对他心服口服。
不过这么做也有副作用,这里可以说个笑话,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里提到的: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就是说司马迁去孟尝君当年的封地薛地旅游,到当地一看,哇,街上全是黑社会,什么洪兴啊东升啊各种帮派在街头火拼。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古惑仔都是当年听着孟尝君的名声来的,这个地方成了犯罪分子的天堂。
言归正传,也恰恰是这些三教九流之徒,屡次帮助孟尝君化险为夷。
有一个成语叫“鸡鸣狗盗”,意思是“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其实当时是指孟尝君麾下两员大将。
孟尝君曾经被困秦国,他情急之下只能向秦王的宠妃求救。这个妃子倒是爽快,提了个条件,她想要那件最新限量款的狐白裘大衣。这件衣服全天下只有一件,是当初孟尝君献给秦王的,秦王一直舍不得穿,藏在宝库里面。
怎么办呢?还好孟尝君手下是八仙过海,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有,狗盗兄自告奋勇,说公子放心,那件大衣包我身上。这哥们的绝技是钻狗洞,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只见狗盗矫健的身子在秦王宫的狗洞里来回穿梭,轻而易举地偷到了那件狐白裘大衣。
妃子拿到大衣喜上眉梢,立刻去劝秦王把孟尝君放了,(岛主倒是有个疑问,这衣服偷来了妃子敢穿么?万一被秦王看见了怎么办,女人为了美真是命都不要了...)
孟尝君一获自由,怕秦王反悔,不等告辞,立即带着众门客趁夜快马加鞭往齐国跑。行至函谷关,秦国的东大门,孟尝君一众人又犯了难。因为当时是半夜,按秦国的法规,雄鸡报晓才开关,这半夜怎么会有鸡叫呢?不用慌,该孟尝君手下另一奇人异士:鸡鸣兄开始他的表演了。
鸡鸣兄的绝招,是模仿鸡叫,鸡鸣兄当即引导函谷关的公鸡们来一波大合唱,守关的士兵们迷迷糊糊地听着鸡叫开了关门,孟尝君等人一骑绝尘,溜了。鸡鸣狗盗组合立下大功。
还有一个人,提到孟尝君的门客不能不提他,冯谖,孟尝君的左膀右臂。此人当初来拜见孟尝君的时候说自己什么本是也没有,但孟尝君还是把他收下了。后来发现在这冯谖竟然是个原创歌手。
他创作了一首《吃鱼歌》,并且经常拿出自己的剑以手弹剑,自弹自唱,歌词大意是这样的:长剑长剑回去吧!吃饭没有鱼。长剑长剑回去吧!出门没有车。长剑长剑回去吧!没有钱养我家。
当时其他门客都很恼怒,这小子本事没有要求还挺多,而讲义气孟尝君却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事后证明这个冯谖心中是有雄才大略的,他帮孟尝君做了几件事非常值得称道。
其一是冯谖曾为孟尝君买“义”,这个意思就是孟尝君安排他去薛地收债,然后买点家里缺点什么买回来。冯谖倒好,把欠债的人聚齐,歌颂一番孟尝君的恩德,把欠条一把火全烧了。当时孟尝君还听生气的,可等日后他落魄回到薛地之时,百姓们夹道欢迎,孟尝君才明白了冯谖的用心良苦。
其二呢,这个狡兔三窟,也是冯谖发明的,薛地就是冯谖设计的其中一窟,还有魏王一窟,齐王一窟,我们这就不展开叙述了,总而言之冯谖是个高瞻远瞩之人,为孟尝君解决了后顾之忧。
从岛主说了这么多来看,孟尝君这人是个礼贤下士,讲义气的好人,为什么开头要说他有争议呢?人无完人,孟尝君有两个黑点,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对他的评价。
首先有次孟尝君领门客途经赵国的时候,被路上行人笑话了,原因跟这个孟尝君的形象有点关系,估计他是属于浓缩才是精华的那种,个头比较小。结果想不到孟尝君一怒之下,黑帮老大附体,领门客把那个县城里的人杀光了,扬长而去。这事可以看出孟尝君心胸还是有点狭隘,加上手下这一群人虽都有点本事,但品德还是都有点问题,孟尝君包庇他们,难免有藏污纳垢之嫌。
还有令一件事就更过分了,孟尝君在齐国做相国的时候领军东征西战,还是颇有成就,时人称为“闻齐之有田文,不闻有其王”,就造成了一个功高盖主的局面引得齐王猜忌。后来孟尝君逃到了魏国任魏国相,为了报复齐王,孟尝君竟然在燕国乐毅伐齐时领魏国全力支持,差点一举把自己的故乡齐国给灭了。
说好听点,这人性情中人,难听点,完全是义气用事,家国观念淡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北宋王安石曾经写过一篇《孟尝君传》,就是读了《史记·孟尝君传》的读后感,这里面就表达了一种观点,后世人之所以崇拜孟尝君,就因为他讲义气,礼贤下士,大家都愿意追随他。
但他这样不拘小节,不重视品德真的好么,得到人才完全不符合士的标准,只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总的来看,选拔和重用人才应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是沽名钓誉,更不能以个人私利践踏国家利益。这就使孟尝君最终成为了结党营私之辈,他手下门客也都只顾这个团体得到利益就行了,而不管他人死活。
岛主也觉得,跟兄弟讲义气,这个“义”只是小义,我顶多称你一声好汉。而心怀天下苍生,才算是大义,才能称之为义薄云天的英雄。
最终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孟尝君活着的时候名声在外,没人敢惹他,可他死后,他曾经任相的齐魏两国却对他没有丝毫怜悯,立刻攻入他的封地薛地,灭其全族。
岛主微信,欢迎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