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脉景登陆日本 深受日本中医学会学术总会欢迎

脉景 中医好帮手 脉景智能 2020-01-24


由日本中医学会主办的第9届日本中医学会学术总会于10月6日在东京完美落幕,作为日本知名的中医学术交流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和著名学府以及顶级的医学专家参会交流。脉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以下简称“脉景”)作为中国首个将AI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中医临床辨证开方的产品,应邀参会,为全球中医相关人士分享最新科研成果。


中日双方精诚合作
脉景软件璀璨夺目


参会前脉景代表康瑜女士与日方对接人藤田先生就参展时间、展位布置、演讲主题等做了相关筹备工作,到达会场后,康瑜女士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重新对脉景展位做了评估后发现,布展位置和展位大小都不是很理想。康瑜女士立即和藤田先生以及日本中医学会沟通,日方非常重视脉景的意见,临时将脉景的展位调整到了人流量较大的位置。

|日本专家与脉景交流|


良好的位置为脉景带来了更多的曝光量,展位前人头攒动,前来咨询和体验脉景的中医相关人士络绎不绝。大家对接下来脉景首席医学家苏强博士的演讲更是充满期待,希望得到更多关于脉景在中医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猛料。


脉景解锁中医人工智能应用新姿势
首席医学家苏强博士演讲深受追捧

日本中医学会学术大会历来以严谨、权威著称,能在大会上做主题演讲的专家学者都是日本中医领域的佼佼者。获邀参加演讲的苏强博士师承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教授。黄煌教授既是黄煌经方思想的缔造者也是临床实践者。苏强博士为在场的嘉宾分享了脉景在中医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脉景的亮相立刻成为大会的焦点,同时苏博的分享也将本场会议推向了高潮。


|脉景首席医学家苏强博士 演讲|

“脉景”是由是中美两国数十名科学家和多名中医专家利用中医经典医学理论并且以黄煌经方诊疗模式和经方应用经验为指导同时通过临床诊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科技等主要技术手段研发而成的中医辅助诊断系统,该系统具有病症采集全面、处方推荐精准、诊断治疗高效等特点。


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将不可复制的优质医生诊疗服务变成可复制的具有“方-病-人”辨证思维的诊断软件,为中医提供专业、可靠、权威的临床诊疗参考意见,协助中医精准开方,提升中医诊疗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为每个中医医生提供科研服务的同时给传统医学带来可叠加式进步,从而提高每一个人的生存质量。”脉景首席中医科学家苏强博士表示。


会场,日本中医专家学者在聚精会神听讲的同时小声探讨,表现出对脉景极大的兴趣。等到苏博演讲完毕后,日本中医专家惊呼“脉景是张仲景再世”。日本中医协会、东京大学、大阪大学、日本小太郎药业等更是发出一连串提问将苏博紧紧包围:“脉景的到来会对日本中医界造成怎样的冲击和改变?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处于什么阶段?日本中医距离中国中医的差距有多大?日本如何拥有像脉景那样的高科技产品?这一幕被日本多家媒体的追踪报道,其中就包括日本知名媒体NHK。此外,大阪大学几位教授和诚心堂药业的负责人对脉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非常愿意来到中国大陆参观脉景。

|日本专家深度学习脉景|


脉景智能服务全球中医
助推中医全面繁荣发展

脉景此次参展不仅为日本中医界带来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同时还带了脉景AI开方平台,加强为相关行业的赋能。脉景AI开方平台拥有全面、科学的结构化数据库以及海量中医大数据,将中医理论诊疗体系与AI技术结合,实现中医经典医学理论和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的传承与创新,助力产业内中医产品开发者和组织, 实现技术共享信息互通。

|日本专家操作体验脉景|


在为医生和行业赋能的同时,脉景不忘初心,用技术改善中医发展现状,促进中医可叠式进步,改变中医在日本发展的困境以及中医自身发展“发明——丢失——再发明——再丢失”的缺陷。脉景通过将古今中外名医的经验转化为数据和可视化操作,让中医也可以像西医一样规范化操作。从而改变中医传承方式和中医的培养模式,为中医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助推中医全面繁荣发展。


目前,脉景已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名医培训的方式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培养了上万名优秀中医,而且也在欧洲英国、德国等32个国家完成相应布局,让优质中医服务提升大众的健康水平,了解中医文化的魅力。

|左:苏强  右:康瑜|

“未来,脉景将在中医文化传播、经方人才培养、医学人才交流、人工智能AI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致力于中医在全球的智能化发展。”脉景销售负责人康瑜表示。


中医在日发展简史

公元414年,朝鲜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公元608年日本的药师惠日和倭汉直福来到中国正式学习中医,直至公元623年(唐朝)时才回到日本,自此中医学正式传入日本。


公元753年,唐朝僧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成功,他在唐招提寺行医时制作的“奇效丸”至今还被广泛使用。公元806年弘法大师空海在唐留学期间抄写《伤寒论》带回日本,被称为《康平本伤寒论》;另一位留学高僧最澄也带回了一本伤寒论,被称为《康治本伤寒论》,在此期间中医在日本仅限于皇家贵族使用。 

平安时代宫中医官丹波康赖撰写了《医心方》一书,全书共30卷,用中文书写,是开创日本中医的第一人。

公元1327年,梶原性全撰写《万安方》50卷,其中大量引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原文,至今仍有极高的文献学价值。公元1363年禅僧有隣撰书《福田方》12卷,除论述各科疾病的治疗外,还涉及本草、炮制、针灸、养生等内容,在当时被认为是日本医学中最具高水准和实用性的医书。

到了江户时代,日本医学的形式主要有四种(江户时代的医师都没有国家资格,都是由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


  • 朝廷医—专为朝廷服务的医师;
  • 幕僚医—服务于各幕府的医师;
  • 藩医—各藩属下医师;
  • 町医—为庶民服务的医师。


江户初期的医师名古屋玄医(寛永5‐元禄9),师从羽川宗纯,学习中国明末清初名医俞嘉言的《伤寒尚论》、《医门法律》等书,提倡医学崇古论,尊宗师张仲景而废黜百家,创立了“古方派”。

但是,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医学方面政府明确提出医师必须学习西洋医学,并取得医师资格方可行医,否则不能称为医生。这条法规至今仍然有效,因此纯中医在日本已经不复存在。1895年日本中医界曾发起反对运动,提交医师法改正案,但仅因28票之差而被否决。

因为日本的法律并没有禁止中医的学习研究,所以已经取得医师资格的医师还是可以运用中医的。1910年和田启十郎著『医界之铁锥』,其弟子汤本求真著《皇汉医学》,坚持不懈地为中医权奋斗。

972年(昭和47)中日邦交恢复正常,两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众多医师们的努力下,日本厚生劳动省从632个处方中选定210个汉方处方,并制定了一般用汉方处方基准。

1976年又正式将汉方颗粒剂纳入到医疗保险中,致使汉方在日本得到广泛的运用。时至今日,日本民众开始追求自然植物代替化学药物,中医在日本得到重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使用汉方的医师约占全部医师的80%以上。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日本中医界的研究和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智能健康管理、智能药物研发、智能诊疗、智能手术导航系统和健康大数据等。相信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会为中医带来更多惊喜。脉景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中医的智能化全球发展赋能更多。

备注:
「中医在日本发展简史」片段 资料来源: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叶文俊博士 | 研究方向:日本汉方医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