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关中5市“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已初步达到科技治霾目的
5月22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关中地区"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会议介绍了“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的背景。会议指出,自2017年4月,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启动以来,有效增强了科技在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2018年7月,生态环境部决定在汾渭平原11个城市推广应用"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机制。目前,陕西省关中地区"一市一策"工作正有序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工 作 进 展 进 展 情 况
关中5市“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组共配备专职驻点人员50余人,共投入各类仪器设备50余台,配备仪器操作技术人员40余人,采用国际先进的高精度在线测量仪器设备,获得了关键有机组分、离子、重金属、光学吸收和常规气体等关键组分实时数据,为及时防控提供可靠科学数据支撑。利用四通道颗粒物采样器,离线采集石英和特氟龙滤膜样品5000余张,为各地市污染成因与规律分析积累样品。
咸阳工作组先后6批次共计30人次分别对咸阳市下辖的6县(市、区)实地调研工作,并给当地政府指出了相应问题和解决方案。宝鸡工作组实地调研11次,推动了宝鸡“禁土令”的落实,扬尘改善效果明显。指导陇县和渭滨区工业企业重污染天气时应急预案的启动。铜川工作组针对王益区污染居高不下及印台区CO浓度异常升高的问题展开实地调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渭南工作组完善了重点区域精细化管控清单,对渭南高新区NOx污染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涉VOCs企业开展现场核查。
截至4月1日冬防期结束,关中5市跟踪研究工作组共提供各类工作报告(空气质量研判日报、周报、月报、重污染天气污染分析报告等)921期。与此同时,根据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要求,各城市跟踪研究工作组提高预报能力,在72小时预报的基础上开展未来一周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各城市跟踪研究工作组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每日解读工作情况、分析雾霾成因与研判预测变化趋势,从科学的角度提出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形成“事前研判-事中跟踪-事后评估”的重污染应急应对模式,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得到不断融合。
在重污染天气过程期间,“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组还积极接受媒体采访,向公众解答重污染天气相关问题。以2019年2月19日-3月1日污染过程为例,减排模拟评估结果显示,各城市跟踪研究工作组提出的针对性减排措施使西安、宝鸡、咸阳、铜川和渭南的PM2.5小时浓度最高值分别削减了12%,19%、15%、 14%和18%,重度污染时长比基准情景分别减少了20小时、41小时、12小时、68小时、35小时。
总体来看,关中地区“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组在科学研究上瞄准了各地的实际问题,提出的管控措施互为一体又各有差异,建立了省级层面政策制定、市级层面政策执行、区县级层面上传下达、乡镇级层面实际操作的工作机制,为关中地区的空气污染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初步达到了科技治霾的目的。
下 一 步 工 作 计 划
下一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加强对相关地市的工作调度和管理。一是督促各市政府建立市级协调机制,建立考核、追责制度,从政府层面推动工作。二是进一步强化监督,对未完成任务目标或进展缓慢的工作组,主动约谈工作组主要负责人并将有关结果向生态环境部报告,并督促工作组逐步解决研究成果时效滞后、针对性不足和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三是指导各地政府加大对“一市一策”研究成果的应用。同时,将“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机制适时向陕北、陕南试点推广。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吴忠涛主持会议。会上,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处长沈炳岗,西安市跟踪研究工作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曹军骥研究员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来源:陕西生态环境
编辑:邹天森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