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少年得志不稀奇,晚年遇真爱才最吓人

盖饭GetFun 盖饭故事TheStory 2019-12-19




谈到宏观经济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以放炮而著称的任志强,曾戏称房地产一直是夜壶,需要的话拿出来,不需要的话放到床底下。2018年,房地产业的主流声音是「房住不炒」,显然是夜壶要收起来的节奏。


变化显而易见:潘石屹突然当起了主持人,王健林急忙变卖海外资产,顺利躲过一劫,而碧桂园则深陷风波,杨国强哭着说「我是天底下最笨的人」。


而杨国强的大哥——王石的境遇显然就好了不少,他忙着秀身材、谈恋爱,给女朋友挑戒指。


2018年10月9日,纽约「亚洲创变者」颁奖典礼上,王石获奖感言的最后一句是:「Thanks to my wife Meme.」——Meme是田朴珺的英文名。晚宴上,田朴珺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及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坐在一起,她神采飞扬,笑意盈盈。当然,也没忘按自己一贯风格发了条朋友圈:


陪同王先生领了2018 Asia Game Changer Awards,着实为他骄傲。一个没有语言天分的人,每天早上5、6点起来读英语,从三句话都不会,到可以全英文对话。弄得我压力好大呀,这也是在督促我在法语和韩文中,不得不选择第二外国语课了。


不知道王石对这条朋友圈作何态度。因为在10年前,他说过:


我的公众形象,是不包含私生活在内的。


Part

1

   夕阳红旅行团      

由于常常喜欢向外界展示自己和政商名流交往的细节,田朴珺后来慢慢得了个「女版芮成钢」的诨号


王石爱登山,万通董事长冯仑常跟他结伴。冯仑爱旅行,后来他特意投资了一家高端旅行社方便自己组团出游,也没忘拉着王石一起玩。几个圈里大佬每年五一找个地方玩一周,偶尔,团里还会有小明星随行。


地产界几个大佬里,冯仑有点文艺追求,没事就爱写点什么,也出过几本书。2011年底,他的新书《理想丰满》在北京开发布会,请崔永元来做主持,蒋方舟和李国庆当嘉宾。


那会崔永元还没开始和转基因较劲,也没机会真诚检讨自己管闲事的方式不对;蒋方舟被清华破例降低60分录取才三年,尚未陷入代笔风波;而李国庆的大嘴也算严实,从当当出局,那是多年以后的事情,所以整场对谈,大家只记住了冯仑那句名言:


民营企业家泡女明星必死。


或许是为测试自己的结论,冯仑在大哥王石身上实践了一把——2008年他们去古巴哈瓦那,冯仑把随行的田朴珺介绍给了王石。后来田朴珺变成了流量红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搜索她的微博,每每无果。后来才发现她根本没用本名,而是拿「哈瓦娜呐」作ID。


这没法不让人浮想联翩。


当然,在关于二人如何相识这件事上,田朴珺有自己的版本:因地产项目初识王石,对王石第一印象不太好——不爱说话、看起来很高傲的样子。直到去纽约读书,她才真正认识了王石。同是地产圈内人,王石逐渐对社交能力超强的田朴珺产生好奇,这才有了好感。


2012年1月,田朴珺发了条微博:「终于吃到笨笨的红烧肉了,太好吃了,一口气吃了半锅」。「笨笨」是她对王石的昵称,至此,田小姐「王石女友」身份坐实,但直至年底,王石和原配妻子王江穗的离婚消息才被曝出。


新恋情被曝光后不久,王石回应:「家庭是社会的基石,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保护他的义务,我没有背叛家庭;个人感情是非常个人化的事,西方叫privacy,我希望全社会有保护个人隐私意识,企业家也需要保护」。


王石刚开始和田朴珺约会时,按中国企业家惯例,前三顿饭都没带钱,田朴珺觉得,这算哪门子约会啊,没诚意。但约会还是继续,第五顿饭后,王石开口让她做他女朋友。田小姐经常在朋友圈发王石的摆拍照,当然不忘表达娇小女子对大叔的爱:「在流行小鲜肉的时代,我更喜欢智慧的萌大叔」。


相隔30岁的忘年恋,甜得发腻。


2011年王石到哈佛游学,待了两年,官方说王石是去寻找「自己是谁」,听起来特别哲学。官方没说的是,田朴珺也跟着一起去了。


商界大佬不时要深造,都喜欢去美国逛一圈。2013年,刘强东也到美国游学,在哥伦比亚那疙瘩邂逅了章泽天,他爱得死去活来,觉得「小天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单纯的人!」这话应该是真心的。2018年的某一天,又是在美国的大学,为了不让面试女管陪生这种小事打扰小天,他专程先把母女俩送走,才放下企业家身段,竭力和备选女生深入交流,并因此进了警局。


企业家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勇于追求性福,后者大多只是幻想着免费约炮,同时力挺企业家的性福行动。


王石倒没刘强东那么情绪丰满,不会每句话后面都带着惊叹号。回国以后接受杨澜采访,说哈佛让他的生命丰富了许多,「那种感觉,你说它是幸福也不是幸福,但是有点愉悦」。


跟田朴珺谈恋爱之前,王石是超级自律的中国明星企业家形象。谈恋爱以后,硬汉变成萌大叔,田朴珺在各种跟王石有关的新闻里频频出现。


Part

2

你这是嫉妒

田朴珺习惯把自己定义为「独立女性」,也多次表示「没靠过王石」,但每每在公众场合发言,王石二字总是频频出现


有人专门拿田朴珺跟邓文迪作比较,说她「拿下」王石的难度跟邓文迪拿下默多克差不多。这话就有欠公允了——人家邓文迪毕竟是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学霸,默多克遭袭时,还能立即跳起来给袭击者一记扣杀。这一巴掌下去,不仅让自己扬名四海,让中国女性成为西方名人心目中的理想配偶,也让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股价应声上扬了6%。


虽然田朴珺也曾立志要考复旦大学做记者,但不知为何,只进了中戏进修班,后来还干脆因为多次缺课被劝退了。


2016年,一篇名为《田朴珺撩汉往事》的文章流传甚广,王思聪立即转发点评,说这篇是深度好文。

 

虽然公司的现状和这事儿或许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王石多年经营的完美形象确实因这段夕阳红崩塌了。


这次倒不能怪王思聪口无遮拦,因为当时的舆论都这么说。田小姐长时间靠消费王石霸占头条刷流量的操作,让公众形象一贯良好的王石人设崩塌。也正好是2016、2017这两年,万科深陷资本危机,王石最终心有不甘地离开董事局。


那篇撩汉往事中,还提及田小姐炒掉王石几任助理,接管王石的广告、媒体采访资源的事。说GQ杂志能经常采访王石,是因为他们给中学生水平文笔的田小姐开了专栏。


这些说法因为得旁人证实,最多也只能算猜测。而有些事情,可能就不那么好解释。


田朴珺在《智族GQ》任专栏作家时,曾写下雄文《75岁创业的褚时健》、《我的男闺蜜——你不知道的陈可辛》等,看标题就知道,这些基本都是正面文章。但令人疑惑的事很快就来了:被她写的人非但不高兴,还一个接一个跳出来澄清。


褚老爷子跟田朴珺合照时一脸无奈,双手环搭在胸前,这是典型的自我保护动作。他后来说:「那张合影并非情愿,但王石在,不能不给面子」;陈可辛也赶紧公开回应哄太太:「我的闺蜜只有吴君如一人」。


王石一边经历出局的人生低谷,一边承受外界对小女友的争议喧嚣,却只有淡淡一句:

 

你们是嫉妒我和田小姐。


Part

3

    我是红一代      

王宁追悼会上,王石以女婿身份参加


王石的发家史,那是才真是让人嫉妒。


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终成世界首富的故事,总是被人拿来当做励志范本。但少有人会去探究:这人的母亲曾经是IBM的董事,他籍籍无名时,从IBM接到了创业后的第一个大订单。


功成名就后,王石有事没事也总爱聊自己卖玉米赚300万的奋斗往事。但大家对其「白手起家」的说法并不买账——老有人拿他「有个当高官的岳父」说事儿,言下之意无外是觉得他并非全凭本事。这种风言风语让王石不忿:

 

要说家庭背景,我父亲是红军,我也是红二代啊,真靠这个背景,我能有今天么?我的第一桶金,干干净净!


关于王石的家世背景,有人说他祖上是「清朝高官」,也有人说是「镶蓝旗将官」,两个说法听起来都有些含混不清。不过想想我们同胞在很多事情上对「祖上阔过」这件事情的执著和迷恋,倒也可以理解——吴京还坚持说自己家里出过几代武状元呢。


但有一点非常确定:王石爷爷是真的曾经当过省委高官。不仅如此,父亲王辉还是王震在三五九旅时的下属。49年建政后,王震率工程兵团进驻广东搞开发,王辉也南下,任柳州铁路局局长,全家随其南迁。


王石是长子,1951年出生。50年代的这批人,中学毕业时恰好赶上中国知识青年下乡,还有随之而来的十年文革,青年时代基本——本该好好读书的时候,却在农村插队,到1979年终于可以回城,却发现自己已经快30了,到了要忙着成家结婚生孩子时候。


而王石呢,不幸中的万幸,他有个当国家干部的爹。


王石在柳州出生,也这里长大,到北京读小学,然后又举家迁往郑州。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是父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因为自由,王石却乐得其中。从他自传里写少年时期的部分看,虽然调皮捣蛋,成绩平平,可精神状态一直舒适惬意。


不过,对于自己为何17岁还没初中毕业这个问题,王石的习惯是闭口不谈。


好在时代又把大家都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1968年文革爆发,学生们没法继续读书,最高指示要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1966、1967、1968年「老三届」的学生,几乎全部去农村下乡了。王石没去,转而按父母意愿到空军汽车三团当汽车兵,六个月后,又到新疆九军工作。


当兵五年,王石开了18万公里车,新兵第一年时,接连入团、入党,当上班长。但是当兵压抑,他生性自由放纵,不喜欢。忍耐到1973年,终于不顾父母极力反对从部队转业,有两个工作摆在面前:一是到政府给领导开小车,二是到郑州铁路局一家工厂锅炉大修车间做工人。


王石选了二,据他说,是因为当兵时开车开腻了。


不过多年以后,他偶尔也是会开开豪车哄女朋友开心的。有一次,田朴珺坐在后座上拍一张男友的后脑勺,「早安。」——她发微博说。


在车间的工作并未持续太久。一年后,王石拿到上大学的机会,进兰州铁路学院读给排水专业。那时高考还未恢复,只有工农兵大学生,单位推荐名额两个,他不出意料位列其中。


对于靠根红苗正背景拿到名额的质疑,他也在自传里进行了驳斥:「老师傅们因为王石吃苦耐劳受人喜欢而一致推荐他上兰州交通大学(原兰州铁道学院)」。


Part

4

    万物生长     

王石年轻时一表人才,据说因此前岳父对其非常看好


但无论如何,比起绝大多数要等到1978年恢复高考才有机会考大学的人,王石幸运得多——1977年,他大学毕业,进广州铁路局工程五段做技术员,每月工资42块,干了3年,和王宁的女儿王江穗也在这一时期结婚。1978年单位接手笋岗北站消毒库项目时,王石第一次到了还是边防禁区的深圳。


深圳当时还没被开发,只是一个跟香港一河之隔的小镇。穷乡僻壤了无新意,王石不感兴趣,每天只想着工程结束赶紧离开。他无法预知,不久的将来,此地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年,柳传志已过而立,他端一杯茶看报纸,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一篇教人养牛的文章;比他小一岁的任正非获得全军技术成果一等奖,去参加「全国科学大会」,第一次听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隐约嗅出风向变化;27岁的任志强荣立三等功,欢喜地去向父亲汇报,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跟他同岁的王石睡在铁路边的临时宿舍里,工友打开电视,香港电视台的画面开始断断续续出现。


多年后,万科中心坐落在深圳大梅沙畔,辉煌景象如同一座躺倒的帝国大厦。


再次安定了两年,已临而立的王石终于得以脱离铁路系统,到广东省外经委做招行引资的工作。

 

我活跃在春秋两季的「广交会」上,经常出入高级宾馆,生活方式有点鸟枪换炮的味道。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切都是新课题,一切都那么刺激新鲜!我每天早起晚归,努力工作,要把耽误的青春补回来!1981年,广州市面出现第一批日本铃木牌125CC摩托车。处里购买了两辆,其中一辆分配给曾驾驶过5年汽车的「小王」。我头顶安全盔,驾驶着红色铃木,在广州新建成的环市路上兜风,阵阵颤动的快感袭上心头。


王石说自己是通过公开招聘进的外经委,但这种标准官方口径肯定很难抑制外界猜测:他岳父王宁以前和父亲王辉是战友,但名头比王辉响亮——当过广东省委副书记,当过特区建设的先行官,任过一段时间广东省特区办副主任,直到1988年才退居二线。王宁2013年8月去世时,王石已跟王江穗离婚,但他依然站在家属队伍中参加追悼会,以女婿身份送上花圈。


1983年4月,王石从外经委辞职,带着介绍信到深圳闯荡,一年不到,赚得人生第一桶300万。这钱怎么来的呢?据王石自己说,当年他发现北方的玉米运到南方需要从香港转运,如果玉米直接从北方运到深圳,可赚不少差价。于是王石跑去广东海运局,让他们开辟北方航线。


那时王石仍旧一穷二白,手里没钱,但底气很足。他让对方先发货,自己半年之后再结清。你很难想明白,为何海运局会对一个来路不明的平头百姓如此关照,但这或许就是普通人白手起家为何比较难的原因。


这是王石自己眼中的创业起点。相比之后的互联网青年才俊——如马化腾、丁磊、张朝阳,或者更新一代的李想、茅侃侃、王兴等人,王石创业时,已算得上高龄。


有了第一桶金,32岁王石开办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倒卖进口品,同时还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除了黄赌毒军火,基本都涉及到了」。这是万科的前身。


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杨尚昆、王震考察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特区,深圳发展最快。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年的深圳,万物肆意生长,收录机里飘出邓丽君的靡靡之音,青年男女开始穿着喇叭裤花格衬衫招摇过市。


渴望冲破束缚的城市青年用奇装异服彰显个性。商界精英们也都拿出三板斧,在创业浪潮里翻滚:柳传志的创业之路一开始不顺遂,怀揣中科院的20万投资开了一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没什么生意。后来去摆摊卖运动裤衩和家用电器,他把钱缝到裤子里到处进货,可惜倒爷碰上女骗子,14万血汗钱打了水漂。


潮水奔涌的时代,俞敏洪还没创立新东方,他站在北大礼堂角落里,看着舞台中央的校团委文化部长徐小平和艺术团团长王强,一脸羡慕;周鸿祎在西安念大一,编了一个小软件在电影院门口给人「科学算命」,赚进人生首个100块;马云屡败屡战,第三次参加高考,但还是差了5分,被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录入外语本科专业;马化腾上初二,举家迁至深圳;大强子才10岁,带着同学从村里步行到镇上,第一次看到电灯。


这时候,王石也在奔涌的潮水里轻舟疾行。1988年万科第一批完成股份制改造,11月,王石第一次举牌,2000万天价拍下深圳威登别墅地块,万科正式进入房地产行业。


Part

5

     巅峰之上     

上海有「老八股」,深圳有「老五股」,在当年上海和深圳加起来13家上市公司中,只有深圳万科没有换过董事长


人的成功,大多在于时运,最多百分之二十在于自己的努力。中国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大国,勤劳勇敢善良背后的潜台词是强者生存弱者滚蛋。三年大灾荒时期,人的自我奋斗目标只能是不被饿死,国家如果没开高考,再努力学习,也不如挑粪更实际。


要是当大家起跑线一致的时候,确实就要看个人才华了。大部分人整天感慨怀才不遇,真相其实就是网上所说,无才可遇才是真的。


客观地讲,同样白手起家,像王石一般家境的人也不是少数,但是像他这么有视野还肯努力的并不多。能把房子盖得像万科那么好的,就更少。


冯仑最早开始创业时,穷得叮当响。他到处借钱,拼凑两三万块办公司,拿到执照后就剩下几百块。怎么办?只能带着几个人,每天呆坐在海南的马路牙子上,看不到任何未来。


后来公司终于拿到首轮融资,冯仑内心澎湃,赶忙去拜访了一轮大佬前辈——说是想讨教点经验,但毕竟也多少存了些扬眉吐气后的炫耀之意。不少人把他拒之门外,而王石敞开大门,平起平坐跟他交流。


当时王石指出了他们很多问题,冯仑不以为然,直至后来一一应验,冯仑才对王石心服口服,视王石为老大哥,也在自己企业里喊「学习万科好榜样」。冯仑一直把王石高高供起,觉得对方完美到几乎没有缺点,就像贴在墙上的神像,「比如毛主席就是贴墙上的」。


他经常写文表达对王石的敬佩:

 

王石特别能严于律己。比如钱财之事,他的很多钱财是秘书管的,每个钱怎么用,包括他姐姐、他家里怎么分配这些钱,都由秘书严格控制,而且是透明的,每年都要审计。


在产权这件事上,王石比一般人看得清。


1988年万科股改,他申请五五分成:从法律上看,公司持国营牌照,风险由国家承担,但从资金投入角度,国家没投过一分钱,说全是国家的也不合适。王石的逻辑是,资产是我和员工们赤手空拳做起来的,既然如此,各一半,五五分嘛。


但深圳主抓体制改革的副市长朱悦宁只同意四六分。


自然,没有任何背景的王石一如往常般不卑不亢,他觉得四六分的意思一定是「你四我六」。


对于「不能让国家占小头」这种事,在当时应是常识。不过面对王石,朱悦宁毫无领导架子,陪着笑向他耐心解释。另一边,王石也不露神色地在心里默默满意:别说四六了,哪怕二八、一九他也干啊。


做生意偶尔仍会被冠以「投机倒把罪」的年代,赚钱可比现在容易得多,问题在于怎么分、分法能不能落实到纸面上——把产权界定清楚,比什么都重要。直到今天,还是有企业家还因为没说清楚当年的红帽子到底应该占多少股份,而不得不退隐江湖。


按当时深圳市政府的股改文件,万科职工应得的股票里,10%可以量化到王石个人名下,大概50多万股,其余由集体持有。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富,王石心里有点慌乱:不患寡、患不均,仇富是中国社会的传统。

 

尤其像我如此爱出风头,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如果很有钱,弄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


当年刚进广东省外经委工作,王石有次接待厂商主动活跃气氛,抢了主任、处长、科长的风头,挨了批。被批后,工作热情没了,每天按点上下班,沉迷于骑摩托飙车。体制内的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不该抢的风头,还是不抢为妙。


在名利之间,王石也更看重「名声」。不仅不要股份,11年后,王石48岁时,辞了总经理的职位。这是他自愿辞的,是顾全大局的体现——不搞权力崇拜,做职业经理人,为国家培养人才。跟后来心不甘情不愿被踢出万科董事局的情形自然是不一样的。


不敢太有钱的王石也从未出现在中国富豪榜前100名单里。但有关钱的质疑和风波,在他身上从来就没少过。


2007年,王江穗还没跟王石离婚,田朴珺也还没出现。7月6日,王江穗在二级市场买入4万多股万科A股股票,10个交易日获利近30万。外界质疑这是内幕交易,王石马上发声护妻: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纤弱女子,从没过问过万科事务,除了我的薪酬收入,没从万科获得过任何好处,她没聪明到像传闻所说是一个擅长抄底的短线高手。


为了消除「误会」,王江穗7月23日卖出股票,并将所得收益全部交给万科公司。


后来王石有了田朴珺。田朴珺2010年在北京注册了一个公司,注册地址位于万科的一个项目。别看注册资本只有10万,但2013年、2014年加起来销售额七八百亿,更令人惊疑的是净利润——亏40亿,负债最高值700多亿。


面对公众对其「利用万科输送利益」的质疑,田朴珺觉得这是有人别有用心,把单位「元」改成「万元」。围观群众看不下去:工商信息的报表数据是你自行填写的啊。工商局也跳出来补了一刀,说田朴珺这是「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并将其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2016年万科资本危机时,这个公司的销售数字被人曝光出来,并和万科的经营状况做了关联,用意不言自明。也无怪有人在曝光微博下面感叹:老王喜欢这个女人不是没有原因的。


万科的中小股东甚至开始质疑老王的薪酬:王石先生你每年从公司领取近1000万薪酬,但你是董事长,并未担任负责日常经营的职位,凭什么拿钱呢?


王石的解释是,自己并不是挂名董事长,是要对公司进行战略性把握的。


回头看看田朴珺的一系列操作,他说的应该是真话。


Part

6

     过眼云烟     

王石在2003年、自己52岁之时登顶了珠峰,成为当时年龄最大的登顶者


王石44岁时,腰椎部出现血管瘤,压迫到神经。骨科专家跟他说,血管瘤不变化,就没有开刀的必要,但如果恶化,就没有挽救的余地。这话很玄乎。考虑再三,王石决定不做手术,所谓向死而生——他要趁着还能走动,去西藏进行心灵之旅。


1997年,王石首次入藏。在珠峰大本营,见到了中国登山队高级教练金俊喜。此前一次雪崩中,中日联合登山队17名成员全部在梅里雪山遇难,金俊喜因身体不适提前撤下而躲过一劫。但他还是从梅里雪山来到珠峰大本营,准备再次登山。


王石问他,为什么还要去?金俊喜回答:「死去的已经死去了,但活着的还要面对,还要走完他们没有走完的路」。


这对王石触动很大。


万科危机之后,沉默了一年,8月4日晚,王石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同时宣布,出任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为了表示决心,还在文中附上一句「无限风光在险峰」。


王石和创办华大基因的汪建「好到穿一条裤子」,他去华大,跟孙宏斌接盘贾跃亭的情形相似:两家上市公司都从千亿市值的神话中坠落,同样负面消息缠身,同样需要新生的力量走出困境。只不过比起孙宏斌贾跃亭的塑料兄弟情,这两位老人或许多了点仗义。


原本股票低迷,请来王石后,8月6日,华大基因盘中涨幅一度超过7%,收盘涨幅定格在3%,市值增加了10个亿。汪建也给足了王石的面子。汪建说,未来王石将关注华大集团经营层面的事务;而自己,则聚焦基因技术层面的事务。


汪建挺逗的,旁人说他身上有股子土匪式气。他不穿西装,标榜「四无主义」:无领带、无表带、无皮带、无鞋带。他心里曾因资本受过创伤,后来对资本的态度傲慢:「如果我缺钱,你从门缝里塞给我,然后就离开」。


汪建眼里,投资者是「战友」,必须服从他本人指挥,不听话「我就要打屁股」。田朴珺说他是她见过的「唯一一个敢对投资人拍桌子咆哮的人」。徐小平也曾说过一段「投人哲学」:创业者得有个人魅力,有鼓动力能够把大家情绪调动起来,关键时刻打耳光拍桌子——说的可能就是汪建这种人。


华大基因敲钟上市那天,汪建为自己定做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汪建(1954-2074)——120岁是他现阶段的理想生命长度。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永生永存」的追求,早就存好了自己的细胞,等待克隆技术足够成熟的那一刻。


巴菲特的宴会上,他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属于活得长的人的」。


王石也想成为「活得长」的那种人,他和汪建约好,到了70岁,就一起去戈壁滩种地。


Part

7

谢幕倒数

从万科出局以后,面对记者「是什么让你变得柔软?」的提问,王石回答:「这个时代,形势总是比人强」

 

如果说近两年的危机关于三十年的心血,那么2008年则关于名誉。


2018年1月,离开万科董事局近一年的王石过67岁生日,他开了一场大型跨年演讲,哭得挺动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主流舆论否定我,我非常非常痛苦」。


十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发生后,李嘉诚捐了1亿3千万,邵逸夫捐了1亿港币。这一年万科销售额超过523亿,净利超过48亿。于是,有网友质疑:万科为什么只捐200万?


王石回应:对捐款超过1000万的企业表示敬佩,但作为董事长,认为万科捐200万是合适的。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要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他还提示普通员工,捐款不要超过10元。


要说起来,这本来是个常识,但是常识在我们这里不一定招人喜欢。骂声四面八方传来,王石一天之内成了十恶不赦的吝啬小人。


这几乎成了他心中的阴影,就连登山,也有人来批判:虽然登上珠峰,但你的高度还没有坟头高。冯仑说,舆论铺天盖地,王石蒙了,痛骂声中,王石「无条件道歉」,万科发公告宣布捐1亿参与灾后重建。


7年后,王石再次为自己的冲动埋单。2015年12月,他转发《万科被野蛮入侵背后的真相,一场大规模洗钱的犯罪》,虽然事后删除,但宝能系掌门人姚振华「野蛮人」的标签已经贴上了,还到处被人称作卖菜的。


虽然姚老板收购的资金来源确实有点说不清楚,但是说人家是卖菜的也有点过份,先不说人家做的是蔬菜超市,换今天加上互联网和AI的概念就相当于盒马生鲜。看学历,姚振化也是正牌华南理工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和食品工程专业,双学士毕业。


2016年1月,王石在「天山峰会」论坛上演讲,又对宝能系资本开炮:「万科一直是国有股占比最大,我过去设计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所以民营企业,不管我喜不喜欢你,你要想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我就告诉你,我不欢迎你」。


最后虽然宝能灰头土脸,姚老板搞坏了肠胃,吃不下只能想办法慢慢吐出来。但是经此一役,王石的形象也受损不少。强烈的傲慢感和轻视,基本得罪了所有能得罪的民营企业家。


2017年6月21日,王石辞去万科董事长一职,退得颇有些不甘心。


有人很刻薄,说「红顶子的王石就此谢幕」。


Part

8

2018年1月23日,王石在水立方发表演讲《回归未来》,这一天也是王石67岁生日


2018年1月23日晚8时,王石立于水立方舞台中央,修身黑色西服里穿件黑色高领毛衣,场内一阵骚动。210分钟演讲过后,常常被媒体以「硬汉」相称的这个人流下眼泪:


我也是人,我不是圣人。


7个月前,2017年6月21日,王石一早发了条朋友圈:「我退休了」——万科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候选名单这天公布,没有他的名字。




【1】《王石成熟了吗?》.中国企业家杂志

【2】《田朴珺撩汉往事》.兽楼处

【3】《王石谢幕:他的“斗争”与他的时代》.腾讯财经

【4】 从“江湖大哥”到企业家:冯仑回顾中国改革.纽约时报

【5】《田朴珺“负债200亿”公司被北京市工商局认定弄虚作假》.观察者网


本文系盖饭特写工作室原创,版权所有。


获取转载授权请后台留言。


简历、投稿请发送至 xixiaoru@17getfun.com


商务、合作洽谈请一并邮件联络,后台留言恕不回复。


      点击下方图片 可查看往期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