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别推荐丨老姚专栏:漫谈科学三则

姚耀军 数据Seminar 2021-06-03

全文共3746个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一、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最重要的特征是怀疑与批判,然而,公众很容易将怀疑与批判误解为思想固执、攻击所有观点其实,科学的怀疑论者会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所有观点。只是在接受这些观点之前,他们坚持要有说服力的证据,并会用严谨的态度去评估证据,而这正是批判精神的体现。总结起来,科学思维具有如下六大原则:

第一,排除其他解释的可能性。人们经常会忘记“一果可能多因”这一看似简单的常识,试图用单一原因来解释事件的发生。例如,若某位患者在服用了一味偏方之后病情出现好转,则他很可能认为偏方是有效的。然而,由于人体的自愈能力与药物的安慰剂效应都能导致病情的好转 , 在没有排除这两种解释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贸然认为病情好转是因为偏方有效。  

第二,谨防相关——因果谬论。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很多时候,第三个事物的存在会使得原本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也会呈现相关关系。一个具有启发性的例子是,有人通过统计发现,成年人的手掌大小与其寿命关系密切——手掌大则寿命短,反之亦然。其实,这种相关性是源于,成年女性的手掌通常比男性小,而其寿命却比男性长。     
第三,关注观点是否具有可证伪性。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一个有意义的观点必须存在被反面证据所推翻的可能,亦即具有可证伪性。例如,假设你与一位朋友在房间里听见有人在房间外敲门。如果你的朋友说,敲门的人要么是男性要么女性,那么你会不以为然,甚至嘲笑他说了一句毫无意义的话;如果他说,是一位身材很胖的中年男性在敲门,那么这一定会让你感到惊讶,毕竟预测越具体,越可能一开房门就被证伪。模棱两可而难以被证伪的观点很容易被认为反映了思考的全面性,但这其实往往反映了思考的非科学性     
第四,关注结果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如果某一研究结果不能在重复研究中重现,那么这一结果应归因于巧合,而我们不应在巧合之事上浪费太多精力。结果的可重复性还应该由独立第三方来验证。据有关报道,“与烟草企业合作的研究项目,会说烟草对老年痴呆有预防作用,而独立研究结果却是没有这样的作用。”面对这种分歧,我们显然更愿意站在独立研究这一边。     
第五,坚持休谟原则。该原则意指,特殊的观点需要特殊的证据,或者说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证据。美国科学家科克伦和哈本丁认为,欧洲裔犹太人之所以更容易患上多种致命的遗传疾病,原因在于那些所谓的“缺陷”基因其实是为了让犹太人更聪明。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观点,意味着某些民族天生聪明。两人将该观点写成论文并投给多份学术期刊,结果屡被拒稿,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未提供特殊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特殊观点。     
第六,坚持奥卡姆剃刀原理。该原理意指,如果一个现象存在两个一样准确的解释,那么一般应选择最简者。该原理并非总是正确,但作为一个指导性原则,其正确的时候远多于错误的时候。一个经典的例子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出现多起麦田怪圈事件。很多人认为这是外星人的杰作,而最简单的解释是,这不过是人为的恶作剧。最后,有两个英国人站出来承认,这确实是他们的恶作剧,目的是为了愚弄那些相信外星人的人。     

许多人认为科学仅仅代表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复杂知识。但从方法论上看,科学并非知识的一部分,而是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是辨别真伪,防止我们被他人甚至自己所愚弄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




 二、科学理论 


要理解什么是科学理论,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理论”一词来表达“离事实还有些距离”的含义。因此,若人们相信某一科学理论确实成立,则倾向于把该科学理论视为“事实”。例如,很多人认为地心引力论是“事实”,但事实其实是,“当我们扔掉手中的苹果时,它会落向地面”,而地心引力论只是对这些经验现象的一种理论解释
在科学家眼里,理论与事实完全是两回事其中,事实是对我们所观察到现象达成了共识的陈述,而理论是对事实进行总结与解释的观点正如法国数学家、天体力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亨利·庞加莱所言:

科学由事实构建,就如房屋由砖头搭建。

但一堆事实并非就是科学,就如一堆砖头并非一幢房屋一样。


科学理论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现象的一般性解释,能够解释很多事实。那些旨在解释某个具体事件的观点不属于科学理论例如,对于市区一起抢劫案,有人解释道:“这是因为年轻的案犯刚刚失业。”这种解释是针对单一而非一系列事件的具体观点,不是一个关于抢劫的科学理论。相反,研究抢劫行为的科学家可能会提出更一般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某些特定人群会去抢劫。
科学理论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不仅可以解释当前已被观察到的事实,而且能够针对我们尚未观察到的事实,提出可被检验的“预言”。科学家将这种“预言”称为假说。换言之,科学理论是一般的解释,而假说是来自于理论的特殊预言。例如,一个关于抢劫的科学理论会做出诸如“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最有可能去抢劫”这样的预言。
科学假说具有重要功能: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检验假说是否成立来验证科学理论;其次,假说可以为研究指出方向,激发新的探索;最后,假说赋予科学理论应用价值。例如,一个成功的关于抢劫的科学理论可以预测,何时何地最易发生抢劫案件,从而也隐含了如何控制抢劫犯罪率的政策含义正如现代社会心理学奠基者库尔特·勒温所言:“没有什么比一个成功的理论更实用”。
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指出,所有科学理论都只是猜测。然而,一个成功的科学理论不仅仅是猜测,而且是存在大量证据支持,可以解释广泛现象的合理猜测。例如,天文学中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宇宙始于140亿年前的一次巨大爆炸,就是一个成功的科学理论。该理论让科学家们解释了一系列不同的现象。例如,群星各自以特定速度运转;宇宙中存在隐蔽的微波辐射;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最古老星系产生于140亿年前,等等。当然,大爆炸理论永远不能被证实,人们也总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得到一种更好的理论,能够解释更多的现象。但是,由于大量证据都支持这一理论,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理论而“暂时”接受它。
最后要指出的是,对科学理论成功与否的衡量并不取决于相信该理论的大众人数。例如,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被科学界誉为现代生物学或者生命科学的基石,是解释生物进化与物种多样性最成功的理论。然而,2009年的一项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仅有39%的美国人相信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




 三、伪科学 


伪科学是指被当作科学呈现,但并未真正依据科学基本原则进行思考或者不符合科学程序的观点与想法但不幸的是,在实践中,科学与伪科学的边界比较模糊。不过,存在一些帮助我们识别伪科学的有用标志。这些标志主要包括:夸大其词,创造一些无意义的“科学术语”,只提结论不提证据或以轶闻为证据,缺乏由独立第三方完成的重复研究的支持,面对反驳性证据不能自我纠正虽然很难依据其中任何一个标志来做出判定,但标志越多,则伪科学嫌疑越大。
我们为何会相信伪科学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想要相信。很多伪科学为我们带来了控制感,特别是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然而,伪科学流行的深层原因可能在于,人类的大脑倾向于寻找模式,以简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这种倾向具有进化上的适应性,因为没有这种倾向,我们将会被信息洪流所淹没。但不幸的是,若这种倾向过于强大,则会让我们陷入幻象性错觉中,在原本没有任何意义的随机现象中寻找意义。例如,心理学家沃德和詹金斯曾向人们报告了一个假想的人造云试验的结果——在50天中,哪些日子造了云,哪些日子下了雨。这些信息当然只是一堆随机信息的混合,然而人们坚信,他们确实在人造云和下雨之间发现了相关。
寻找模式的倾向过于强大,也会让我们陷入证实偏差中,特别关注一些巧合事件一个经典例子是,不少美国人认为,林肯与肯尼迪两位总统被某种神秘力量以某种方式联系起来,因为两者间存在诸多不可思议的巧合——

 两者分别于1846年与1946年进入国会,分别于1860年与1960年当选总统,前后均相隔100年;刺杀两者的凶手分别生于1839年与1939年,两者的继位者分别生于1808年与1908年,前后也均相隔100年;两者的姓都包含7个字母;都在周五遇刺;其中林肯在福特戏剧院遇刺,而肯尼迪在由福特汽车公司制造的林肯牌汽车中遇刺;两者都是头部中弹;凶手都是南方人;继位者都叫约翰逊。等等。
是的,巧合之处有很多,但两位总统的相异之处其实也不少。例如——

 两者分别于1809年与1917年出生,分别于1865年与1963年遇刺,前后相隔并非100年;林肯是共和党人,其政治生涯遭遇过多次失败,而肯尼迪是民主党人,一直属于所谓的“政治红人”;林肯留有胡须,而肯尼迪没有;林肯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被刺,而肯尼迪在达拉斯被刺。等等。
不幸的是,发现巧合的事远比发现非巧合的事有趣得多,结果使得人们对众多相异之处视而不见,或者渐渐忘记了它们的存在。
如果说科学是伪科学的解毒剂,那么其就是通过坚实证据,来抵制幻象性错觉与证实偏差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既要区别伪科学与科学,还要区别伪科学与非科学。非科学是对科学之外的知识理论体系的统称,其中许多理论体系(如哲学、宗教、神话等)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合理建构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一旦有人拿非科学来冒充科学,非科学就沦为伪科学,成为科学的敌人。
 






企研学术顾问 · 耀军

姚耀军,1976年出生,湖北利川人,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首期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杭州市“十三五”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经济学学科组评审专家,企研数据学术顾问。长期从事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在《China & World Economy》《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中国农村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部分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法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新结构经济学方法与应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收录或者转载。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课题多项。荣获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优秀论文奖、全国金融硕士教学案例大赛优秀案例奖、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金融研究》优秀论文奖、《财经研究》创刊60周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担任《金融研究》《财经研究》等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




►往期推荐

回复【Python】👉简单有用易上手

回复【学术前沿】👉机器学习丨大数据

回复【数据资源】👉公开数据

回复【可视化】👉你心心念念的数据呈现

回复【老姚专栏】👉老姚趣谈值得一看


►一周热文

数据呈现 | Python中交互turtle包,让图形多点艺术

特别推荐丨老姚专栏:辛普森悖论、异质性与DID模型

工具&方法丨 关于交互项的那些事(三):遗漏变量偏差 vs 多重共线性

工具&方法 | R语言机器学习包大全(共45个包)

数据呈现 | R绘图:三维动图,分省透视三大产业经济格局







数据Seminar

这里是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学术研究的三叉路口


作者:姚耀军推荐:杨奇明编辑:青酱







    欢迎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