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姚专栏丨为何要对新冠肺炎特效药开展随机双盲对照实验
本文原刊发于澎湃新闻·澎湃商学院(2020年2月22日),共2610个字,细读大约需要8分钟
研究者为确认某种药物的疗效,安排一组患者(构成处理组)服用某种药物,并观察他们在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假设研究者欣喜地发现,处理组在服药后从整体上看病情有所好转。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这是否说明该药物有显著疗效呢?
#01
对照与双盲
那么,如何进一步对安慰剂效应加以控制呢?
研究者会安排所有患者都服药,只不过处理组服用的是真药,而对照组服用的是安慰剂——某种无药效的糖丸。非常关键的是,所有患者对服用药物的类型应该一无所知,亦即是“盲目”的。然而,要保证患者的“盲目”并不容易。
古人曾经用砒霜来治疗性病,而若要对其疗效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则实验多半会失效。原来,研究者按照上文提到的实验步骤最终很可能发现,处理组与对照组均出现了大量死亡现象。但这是否就意味着砒霜对性病缺乏疗效呢?并非如此,因为即使处理组与对照组均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其死因也并不相同——对照组主要死于性病,而处理组应该主要死于砒霜中毒。
企研学术顾问 · 姚耀军
姚耀军,1976年出生,湖北利川人,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首期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杭州市“十三五”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经济学学科组评审专家,企研数据学术顾问。长期从事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在《China & World Economy》《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中国农村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部分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法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新结构经济学方法与应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收录或者转载。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课题多项。荣获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优秀论文奖、全国金融硕士教学案例大赛优秀案例奖、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金融研究》优秀论文奖、《财经研究》创刊60周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担任《金融研究》《财经研究》等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
►一周热文
数据呈现丨Python数据可视化:5段代码搞定散点图绘制与使用,值得收藏
软件应用丨为什么Python是数据科学领域最受欢迎的语言之一?
欣闻丨2月12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下降48.2%!还有哪些好消息?
数据Seminar
这里是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学术研究的三叉路口
作者:姚耀军 杨奇明编辑:青酱
欢迎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