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 | 经管权威期刊的投稿心得和经验集合

数据Seminar 2022-12-31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经管学苑

来源: 学术与青椒(ID:xueshuqingjiao)

注:资料来源于《经管之家》。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删除!



《经济学季刊》投稿心得



投稿人1(于2015年)

从投稿到收到拒稿通知历经了半年多。虽然被拒稿,但还是有些收获。总体来看,匿名审稿人的评审意见较为中肯,虽然审稿有点拖拉,但审稿人总算是花了点时间看了一遍文章。其中一名审稿人主要从政策的启示方面指出了论文的不足,语气还是有给修改的余地。第二名审稿人主要指出了从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的一些问题,虽然意见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意见非常苛刻,应该是比较年轻的审稿人,没有给修改机会。

本次投稿给本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启示:

一是政策启示一定要有创新的地方,且要结合当前的现实,体现做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比如,提出政策建议或启示时必须找下国家是否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如果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否则文章的结论就有没有体现“超前”和“创新”了.

二是特别要注意细节问题,如书写、文献参考格式等学术规范问题。第二位审稿人就直接提出了此类问题,甚至由细节问题扩展质疑到文章结论的可靠性上了。虽然有点过分苛刻的嫌疑,但是如果这些细节做好了,至少能从形式规范上堵住了审稿人的嘴,减少拒稿理由。   

三是如果大家有机会做审稿人还是珍惜下别人的时间吧,几百字的审稿意见拖人家三个月以上貌似不太厚道,从自己做起吧。特别是不要只提出意见,却不给修改建议,自己都不考虑所提出的意见是否有修改的可能。真正有水平的审稿人是要既能提出意见,且有能力提出“怎么修改”。    

四是实证结果尽量做到不要让审稿人有话说,以最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做实证的人都知道,根本不可能做到让所有的结论完全与理论一致,特别是一些控制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性问题,尽量调试到完美状态,实在不行就删了吧。否则就给匿名审稿人把柄了,哥也曾以为只要核心变量显著就行了,但事实上审稿人才不管呢。比如真正懂计量的人都知道实证的拟合系数不太高,3SLS拟合系数出现负号等问题,这些本不会对实证结果产生致命影响的,作为匿名审稿人自己还是要懂的。作为投稿者也千万不要假定人家知道,人家照样以此来作为拒稿理由,所以投稿者还是要将实证结果做到尽量完美吧。


投稿人2(于2016年)

四月中旬花了500块投的稿,二十天左右有了回复,直接被主编拒绝了,理由是没有多少边际贡献,属于建模练习。说实在的,我的文章的确没有实证,但建模练习也写了20多页了,好歹给些具体意见吧,国外这样建模练习的文章多了去了。我当时交钱的意愿是希望经过匿名审稿人后能得到中肯的意见让我加以改进,就算最终被拒也没有遗憾。

哪知如此省事?为什么不经过匿名审稿人,那这500块的审稿费是什么意思?主编审稿吗?主编是这方面的专家吗?可为什么不给出些具体的审稿意见?我发现有好几个我这种情形的作者,都是主编拒稿,给的理由也是无边际贡献。网上传言主编会一开始就直接毙掉百分之八十的稿件,如此看来,我们的审稿费是直接为主编而交的了,主编是万能的审稿人,这样一月下来,万能的主编能捞到多少审稿费?可万能的主编在稿件上又花了多少心血?

别跟我说中国的暴利行业有哪些,比得过经济学主编吗?本来是为匿名审稿人交的钱,没想到被主编截流了?也许我的论文写的并不好,肯定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我的老师也告诉过我们,初稿一定要留几个明显的短处给审稿人以维护其权威。

但我要说的是,既然肯花上500块去投稿,既然一个建模练习写了二十多页,论文肯定不是主编区区数语就能评定的。既然国外期刊多的是这样的建模练习,为什么这样不给作者改进的机会?万能的经济学季刊主编你真的认真看过论文吗?



《中国工业经济》投稿心得



投稿人1(于2015年)

本人在校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投给《中国工业经济》。邮寄后十天左右收到编辑部初审通过的通知,并于当天下午接到电话通知,要求修改格式,准备送外审(修改时间一个星期);一星期后将修改好的稿件email到编辑部,之后的一周一直都有编辑部老师打来电话要求修改语言、理论、政策建议等;随后接到了外审意见,又根据外审意见修改了五天;一周后一校、二校;再过一周收到了录用通知。从投稿到录用一个月。


投稿人2(于2015年)

最近中了一篇《中国工业经济》,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投稿经验:在按照杂志格式调整好论文后,就投了。大约一个月不到就收到了初审意见。(根据我的猜测,如果一个月你没收到初审意见基本就没戏了)按照初审意见返回,不到半个月时间外审意见就回来了。

可以说,工经的速度真的很快,编辑也很负责任。而且,外审意见很中肯,也很具有水平。是我见过的外审意见中,最中肯的了。良心审稿人。紧接着,就是校稿。工经很认真,前前后后校稿三次。总的来说,这个杂志很快。还有稿费,嘿嘿。良心杂志,下次继续投!再赞工经编辑部的老师,超认真的!!!


投稿人3(于2017年)

本人小博士一枚,人生第一篇学术论文投到了《中国工业经济》,有幸被首期刊登。10月份邮寄纸质版稿件,大概不到20天收到初审通过的通知。但是由于本人文字功底一般,收到初审通过通知后责任编辑某毅耐心指点,认为某些地方得到改进会更利于外审通过。在10月底到12月底总共与责任编辑电话及邮件沟通将近20余次(可见我文章写的有多么不够细致,但被夸主题好,思想好)。

期间每次沟通,编辑的态度都非常好,这在国内杂志社是比较少见的。最令人感动的是,某天晚上12点编辑还在与我沟通如何修改论文的事情,今天发这个帖子就是特地为责任编辑某毅的工作态度点赞。大概在1月1号收到校稿通知(新手菜鸟们,以后收到校稿通知就是基本被录用了)。

昨天已经在《中国工业经济》的微信公众号见刊。前前后后加起来两个多月,审稿周期也是在国内一流的快。最后,再次为《中国工业经济》的责任编辑以及审稿速度点赞,同时希望学者们能将好文章多多投向如此的良心期刊,也祝《中国工业经济》杂志越办越好。


投稿人4(于2011年)

从我投稿到录用的经历来说跟上贴说的基本一致,只是看到论坛里面关于这个期刊初审时间的问题有很多说法,所以我就发帖介绍下自己的经历,也算这么长时间享受论坛资源的一种回馈。

1、关于审稿时间的问题。首先,这个期刊的审稿速度确实很快,在我所投的期刊中应该是最快的了。但是初审的时间并不一定在一周之内,我的稿件初审基本就有20天左右,初审通过后编辑部会发邮件告知索要电子档。电子稿要去一个星期后,编辑老师打电话给出了一些简单的修改意见(多为内容删减方面,没有什么硬性问题),再回过去的修改稿就要上最后编委复审了,差不多1个星期结果就出来了。所以,各位投稿的朋友在初审的时候多一点耐心!

2、关于发表经验的问题。严格意义上讲,前期的退稿经历对我发表这篇文章有很大帮助,该稿最先投稿《管理世界》,但外审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后给予退稿,但是这些外审意见让我可以对文章进行多方面的改进,尤其是重新梳理了研究的理论贡献。随后,我进一步投稿了《南开管理评论》,同样经历了几轮外审后给退稿了。顺便告诉大家的是,南开退稿后只有作者索要退稿意见编辑才会将外审的退稿意见反馈给你。这个退稿意见同样给了我很多启示,包括理论假设部分和所采取的统计方法上。在这些宝贵意见下,我对文章进行了再一次大改,最终投稿《中国工业经济》顺利发表,几乎没有任何内容上的修改。

写到这里,我推荐给那些离毕业还有些年头的同学一点投稿建议:在文章投稿前先请周围朋友帮忙修改、多提批评意见(大、小同行都行),然后从最好最规范的期刊开始投稿,能中则大喜、不中则当做学习并可以更好的修改文章。这样一来,不仅文章质量提高了,自己学到的东西也多了。PS:这个经验是我的一个师兄传授的。

3、小结。最后,我想说的是,目前在国内好期刊发表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是感觉最主要的就是文章的理论贡献与创新性问题。这个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才行。当然,本人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博士研究生,科研水平非常有限,只是想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告诉一些需要的同学,帮助一个够本,多帮助一个赚一个,所以还请高手们多包涵。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投稿心得



投稿人1(于2017年)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月18日投稿,28号收稿,4月5日收到审稿单,审稿人意见因版面太长不可刊用(原文五号字体31个页码,4万6千多字),其他意见还可以,编辑部让压缩至18个版面。4月6日返修编辑部,7月19日编辑部电话联系修改稿未收到。7月22日重新递交修改稿和稿件修改说明,7月26日编辑部发录用通知,系统显示稿件录用。


投稿人2(于2018年)

8月3号向数量投电子版,同时邮寄纸质版,8月7号系统显示出审中。。截止今天,已过2周,系统仍然显示 初审中。以前投稿的时候,不到一周就进入外审了。请教投过稿的各位朋友和老师,您过初审的时间大约多久啊?我这种情况是不是大概率悲剧了。我也是醉了,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更新状态呢。前几天给编辑部打电话,说催一下,都一周了,还是没有任何进展。

稿件已录用,具体流程补充如下:8月3日投电子稿,邮寄纸质版——8月7号系统显示初审中——9月12号系统内显示复审中——9月26号收到审稿意见单,要求10月10日前返回——10月9号返回修改稿——10月29日系统内显示稿件录用(没有收到相关邮件)。我论文录用的流程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各阶段的时间供大家参考。


投稿人3(于2020年)

第三次被《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录用,杂志还是一如既往的反馈迅速。2020年10月7日按要求在系统投稿,发送邮件和邮寄纸质版;2020年10月12日系统显示初审中;2020年10月16日系统显示复审中;2020年11月10日邮件收到审稿单,要求修改,系统显示复审中;2020年11月11日返回修改稿和修改说明;2020年11月18日编辑部通知改格式,压缩版面至18页,没说录不录用,系统显示复审中;2020年11月20日系统显示稿件录用。



两位博士勇于挑战几大刊!



博士(名称:chenxiao403)

(一)《Economic Modelling》投稿经验:

小博一作(按首字母排序),从投稿到最后正式见刊大约不到1年半的时间。英文期刊在投稿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和主编的沟通,我们收到第一次修改意见时忘记给主编回复,最后主编还特意给发了一份邮件问我们是不是能够愿意修改。

其次就是,给的修改时间都挺宽松,有充足的时间去推敲和琢磨如何修改,高级别的期刊给的修改时间会更长。感觉上英文期刊只要给了修改的机会一般就不会轻易的退稿,更高级别的期刊似乎是只要under review也不会轻易的被退掉。

16年7月26日,投稿并缴投稿费,忘记多久进入under review了,大概一个月内吧

16年10月1日,收到两位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一个大改,一个小改,12月30日前返回

16年12月20日,收到主编询问邮件,大意是是否愿意按时返回修改稿,马上回复

16年12月30日,返回第一轮修改稿

17年4月13日,收到大改要求的审稿专家提出的审稿意见,小改,deadline是5月13日

17年5月2日,返回第二轮修改稿

17年5月11日,接受(二)《世界经济》投稿经验:

《世界经济》投稿经验(被拒稿):从投稿到最终被拒稿大约11个月左右。《世界经济》的编辑老师非常好,在收到第一轮审稿意见时还提醒了有些意见比较尖锐。值得一提的是编辑部还给作者提供一个对两位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评价表,说是以便于制约审稿专家不随意对待作者的文章,这个制度挺不错的。最后就是感觉做论文还是要有合作者。

这篇文章自始至终我都是一个人做下来的,首先是修改期间面临着其他文章的修改,还有一些琐碎的事情,因此在修改的过程中没有投入很多的精力。其次是这个文章能否最终发表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导致我对提出负面意见审稿专家的意见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最后导致这篇文章的质量没办法匹配上《世界经济》,可以理解。

17年1月11日,在线投稿17年1月23日,收到初审通过通知

17年4月5日,收到两份审稿报告,要求3个月内修回,一正一负

17年6月16日,由于还有一些别的事情,申请再延长一个月的修改时间,编辑老师同意

17年8月1日,返回第一轮修改稿

17年12月7日,收到复审拒稿通知和三份意见,第一位审稿专家建议接受,第二位审稿专家坚持拒绝,编辑部再请了一位审稿专家进行审稿,第三位审稿专家和第二位审稿专家意见一致。编辑部会审决定拒稿。

(三)《中国工业经济》投稿经验:

《中国工业经济》投稿经验:小博一作,从投稿到最后见刊大约不到9个月时间。整个流程下来感觉《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的老师非常nice、严谨、有效率和包容。另外就是在修改的过程中和审稿专家就某一个问题有争论,自己在回复中不够谦卑,是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后一个体会就是之前在论坛里面也看到过类似的观点,这篇文章写出来初稿的时间不长,虽然也和之前的积累有关,但从投稿到修改再到见刊却用了很长时间,如果说之前就用更长时间来写作和反复推敲,那后续的发表也会更顺利一些吧。等待的过程中也在一直祷告,感谢上帝!

17年5月5日,第一轮修改格式和内容等

17年5月22日,第一位审稿专家给出修改意见,编辑部让一边修改一边等第二位审稿专家意见

17年6月8日,第二位审稿专家给出修改意见

17年8月10日,返回第二轮修改稿

17年8月18日,第一位审稿专家给出复审意见

17年8月28日,第二位审稿专家给出复审意见

17年9月21日,返回第三轮修改稿

17年9月26日,编辑部要求按照最新官网要求修改格式和内容等

17年9月28日,返回第四轮修改稿

17年9月30日,编辑部要求按照新的注意事项细则再次修改格式和内容等

17年10月5日,返回第五轮修改稿

17年10月12日,编辑部对我的文章做了进一步修改,并要求部分内容需要重写

17年10月16日,第二位审稿专家给出第二次复审意见

17年10月20日,返回第六轮修改稿

17年11月7日,第二位审稿专家给出第三次复审意见,第三位审稿专家给出修改意见

17年11月18日,返回第七轮修改稿

17年12月11日,第三位审稿专家给出复审意见

17年12月26日,返回第八轮修改稿


博士二(名称:杯中鸟911)

过去的一年,我完成了很多事情,遇到了很多困境,也收获了很多!很长时间没来跟论坛的朋友聊天、沟通交流啦!借着闲暇时间,来分享一下近期一年的投稿心得,有收获的,有郁闷的,也有头疼的。

希望所总结的经验,能够为广大的网友和学术伙伴提供参考和帮助,以提高你们的中稿率。

1、录用待刊之《南开管理评论》,这篇论文是近一年最早录用的论文,也是投稿最早的论文。

于2019年2月下旬投稿到南开管理评论,印象中貌似仅1天的时间就送外审了,在投稿系统中显示有三个外审时段,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几个外审专家,他们审稿时间具体是:

第1个外审貌似只需要2-3天左右,这个审稿专家效率很高,这是我遇到了良心的外审专家啦!我们也只花了4天左右的时间完成这轮退修,很快就返修回去啦!返修到编辑部以后,经过10来天左右,编辑部开始着手第2个外审,没想到的是这轮外审更快(哈哈哈……),一天左右就搞定了,真是幸运得很!

针对第2轮外审意见,我们根据意见加班加点地修改,以缩短论文的审稿时间,总共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并进行了系统提交。

但是,出人意外的是,第3轮外审时间可真长,差不多花了半年的时间,对这次返修意见,我们也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进行修缮,并反馈给编辑部。

在这之后,我们再过两三天后,从系统中获知编辑部正在终审,这个终审进展异常的给力,只花了1天的时间,并收到编辑部的邮件,告知“经过审稿,该文已经被我刊录用,因为文章将会按照投稿和“录用”的顺序提交到每期定稿会,目前无法确定在哪一期刊发。”

此外,有关审稿意见的反馈情况,我们的论文写得还不错,数据也可以,有创新之处,所以每次收到的外审意见不多,也比较好改。除开《管理世界》之外,《南开管理评论》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期刊啦!作为国内有很高知名度的管理学期刊,没想到《南开管理评论》这么给力,效率可真高,比一般的C刊都有效率,值得称赞!

2、现处于终审阶段之《管理世界》,这是过去一年花的时间精力最多的论文,修改了很多次,在这里我也分享一下投稿心得,即使还没有收到最后的消息。

于2019年3月下旬投稿到管理世界,听说管理世界的初审挺长的,一般都是2-3个月,我的初审很快,只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时间可能不具有参考性),并受到编辑部的初审意见进行修改,这个反馈时间是在5月下旬左右,花了将近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重新系统投稿。

在这之后,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在系统获取初审通过,并迅速推进下一轮“外审”中。不知道过了多久(你可以计算一下,根据初审修改完后重新投稿的时间5月下旬),我收到第一个外审意见的时间是8月中下旬,中间的时间好像两三个月,可能是遇到暑假了,外审专家也放假了的缘故吧!针对第一个外审意见,我们花了大概10来天左右的时间,并迅速上传系统。

由此,我们的文章进入了第二个匿名审稿阶段,这个外审阶段所花的时间也挺长的,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我们收到第二轮审稿意见是在11月的下旬,抓紧时间修改,花了10来天左右的时间完成任务并迅速上传修改稿。

在这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收到了第三轮外审意见,对这轮意见我们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也正值春节和新冠肺炎疫情,所以花的时间稍微长了点。然后,将第三轮的返修结果上传系统,很快结束这轮外审了,可能就是将修改情况发给外审专家,这正值疫情阶段很多外审专家在家修养,时间充裕,所以很快结束了这轮复审,这个阶段花了一个星期左右。

之后,我们就收到编辑部有关多轮外审审稿的综合意见“修改不错,基本到位”,并指出调整相关格式,压缩篇幅等格式类的编辑部意见。我们花了几天时间返修回去,就终审了,到现在还在等待最终结果。

《管理世界》这么多轮的审稿,他们的意见主要体现在:创新点需要提炼、篇幅压缩、内生性问题的处理和把控、问题把握不清晰等问题,问题很多,但是我们都耐心修改,也感谢编辑部老师的辛勤劳动和宽容,是他们让文章变得更好。目前,还没有收到最终意见,还在等待消息,甚是头疼!

3、还在其他两篇录用待刊的稿子:《科学学研究》、《经济体制社会比较》,这两个都是跟别人合作的,具体的审稿历程不清晰,待后了解后详问并予以分享。还有3-4篇文章在审稿中。投稿熬时间,熬得心都疼啊!哈哈哈……

总结过去一年的学术心得,一个字“累”!

注:此贴并没有自我炫耀的初衷,在高手云集的学术界我这成果其实是拿不出手的,本人只希望总结一下投稿经历为大家投稿和科研工作提供便利。当然,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成果满满,工作顺利,学业有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CCAD数据库



·END·


星标⭐我们不迷路!

想要文章及时到,文末“在看”少不了!


点击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吧


往期推荐


软件应用 | 图解NumPy:常用函数的内在机制

数据交流丨2020年《世界经济》农经及相关研究用了哪些数据(下)?(免费分享)

软件应用 | 图解 SQL,这也太形象了吧!

数据交流丨2020年《世界经济》农经及相关研究用了哪些数据(中)?(免费分享)

数据资源 | 微观调查数据库大全!

学术前沿 | 基于文献大数据的国内外家庭农场研究热点探析(国内部分)

重磅!国家统计局-清华、北大、人大三校数据中心对外开放六大微观数据使用!







数据Seminar




这里是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学术研究的三叉路口



推荐 | 杨奇明



    欢迎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