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信身体的赶脚

崔淼 淼思秒行
2024-09-21

错别字是不是很明显

我们先来回顾上一篇讲到的“我相信你”。正所谓我对你最好的期待,是相信你,且不掺杂任何诱惑(传送门)

那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呢?

是相信身体的感觉,放下头脑。

大多数人直觉是“我思故我在”,通常会追求精神上,智慧上的成长,很少有人会“坦诚”自己追求的是物质上的满足。但武志红老师告诉我们,其实“自我成就感”是值得警惕的。

我们先从自我良好的感觉说起。

感觉良好/自我成就感

很多体育明星会单纯追求自我良好的感觉,追求“我”的胜利,而非团队的胜利。比如NBA著名球星勒布朗·詹姆斯,他被誉为NBA现役球员中的第一人,有人把他列为仅次于篮球之神乔丹的NBA史上第二人。他就有追求个人胜利而非团队胜利的嫌疑。

詹姆斯一次跳槽加入热火队后不久,就遇到了NBA的总决赛。当时队里的一号人物韦德发挥神勇,但詹姆斯却异常低迷,六场比赛场平均只得了17.8分,甚至还有单场8分的成绩出现,最后球队果然输了。对这个结果,有声音说,是詹姆斯有意发挥低迷,因为他不想以球队老二的身份帮助球队赢得总冠军,那样一来,其实是帮助韦德确立了在球队中的老大位置。

事情在第二年果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詹姆斯在热火队老大的位置逐渐确立,而在韦德也甘愿做副手后,球队终于夺冠。

来自舆论的这些分析,有阴谋论的猜测,但也有道理,因为他们必须追求“我”个人的胜利,避免“我”个人的失败。这种强烈的自我成就意识,会让他们激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不过,这背后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当形势不利的时候,他们会甩锅,将自我挫败感转嫁到队友身上,严重伤害球队的利益。

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遇到挫败,会把挫败感转嫁到伙伴、同事身上,影响团队的整体发挥;如果这份挫败感是一个人承受的,也会影响个人发挥。

有的人甚至会找更差的伴侣,对孩子发出强烈的负面期待,让你的周围聚集失败的人,但其实这反而会让你生活在失败与痛苦中。

放下头脑,相信身体

了解心理学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有两个组成部分:

自我1,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

自我2,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

通常大家会更认同自我1,因为我们很容易感知自己的头脑里在想啥,“我思故我在”,我的头脑代表了我。

当头脑评判我们的行为时,我们的身体会变得紧张,反而会切断身体内能量的流动,从而影响发挥。

思维固然很重要,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运作方式,但它也会形成固化思维,制造紧张。

反之,如果我们信任身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具体事物上,比如篮球、网球,让身体自由发挥,让潜意识指引身体顺其自然的发挥,往往会有超常发挥。

我有类似的经历,我在大学经常打篮球,有一次3v3是和系里高年级的同学打球,那一场比赛下来,我每一个投球都进了,有时候球投出去之后,我的意识层面都会怀疑是否会进,但结果确实是进球了。多年后,甚至今天我回顾那段经历,我认为是潜意识,以及充分信任身体才导致了我的超常发挥。

第二次,刚参加工作不久,公司组织团建,也是3v3篮球比赛,在热场阶段,我投了十几个球,每一个都进了,场外的同事们已经沸腾了,感觉我似乎是“超级球星”。但我是非常腼腆的人,成为全场的焦点非常不适应,于是就主动放弃了队友传给我球继续投篮。这是一个意识层面拒绝潜意识,并放弃相信身体的行为,但直接后果就是,正式比赛中,我一个球都没有投进……

武志红老师说,我们很容易迷恋头脑,但在竞技体育界,超级运动员和教练们反而会用身体的感觉,达成高峰体验的领悟。

在这里我用切身经历提示你,不要陷入“我的意识和思维”代表我的陷阱,不要忽略身体和潜意识里的“我”,而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身体。

小结

1、自我1和自我2,分别是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以及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

2、思维是很好的分析工具,但不要陷入好坏对错的评判,陷入挫败感和紧张的状态中,从而影响自己的潜能;

3、专注具体的动作,让身体自由发挥,体验高峰感受。

今天就说这么多,下次我们再约。


参考文章:

《我信你,是最好的期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淼思秒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