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也太毒舌了,请教育局领导为他们的嘴巴,加装一道拉链!

老耿和言 教育好声音 2022-10-22

来源公众号:教育好声音(china56168)
原创作者:老耿和言

别用毒舌,伤害你教鞭下的瓦特、冷眼里的牛顿、讥笑中的爱迪生。


某天中午,阳光灿烂。

话筒君耿老师,突然想到了童年时的几个小片段。

30多年过去了,这些陈年旧事,仍像一把把带刺的毛刷,

刷得我,心神不宁,仍有烦焦。

心情一下不灿烂了!

因为那几个童年阴影,是父母、老师对我的尖锐讽刺。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阿黛尔·法伯说:

“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


漫画家几米说: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来自童年的不负责的责骂。

会凝孩子留下一生的心疤。




父亲的过度严厉

扼杀了我生动的自信


父亲是民办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
对我们姊妹几个也非常严格。
苛刻到什么程度,只会批评,不会鼓励。
从上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二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我受到的批评有无数次。
得到的赞赏鼓励,只有那么可怜巴巴的一、两次。
与他一块儿下地干活施肥,他批评我不专心,啥事都不用心!
与他一起春天里栽树种树,他批评我太懒惰,舍不得用劲!
字写得不好,会受到批评。
成绩下滑了,会受到批评。
最典型的是高中毕业时,我复读后仍没能考上学。
父亲激烈嘲讽我道:“我看你啊,啥事都干不成,百事不成无X一!”
带着脏字,挟满嘲弄,尖锐刺耳,犀利如霜。
以致于那个时候的我,只要看到父亲,都会不自觉犯怵。
本能地排斥他。
不想、不敢与他单独相处。
父亲当然是为我好,可当严厉走到过分。
“我干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他满意。”
父亲也彻底摧毁了我儿时的自信的堡垒。
比如我总缺乏在公共场合大胆展示自己的勇气和胆量。
再比如考虑问题时思维有点拘谨,缺乏登高望远的海量气魄。
虽然我最终考上大学走出了农村,我想我现在的这种人格和性格缺憾。
显然与父亲的铁血否定,不无关系。



奶奶一句话

让我做了20年的丑八怪


记得那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
有一天,我拿出姐姐们的镜子,在院子里照来照去,自我陶醉。
奶奶看到了。
她说:“不用照,再照你也是深眼窝,鹰钩鼻,不好看!”
深眼窝,难道就是不好看?
高鼻梁,难道就是丑八怪?
这个疑问一直纠缠了我十几年。
直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有了独立成熟的审美认知。
看到欧美国家的人,深眼窝,高鼻梁,仍然优雅娴雅,充满美好。
眼窝深一点,不但不难看,反而是无比深邃。
鼻梁高一点,不但不是缺点,反而是智慧的高度。
从未走出过乡村的奶奶,当然不知道欧风喜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可爱。
她的随意臆断的评价,给我贴上了丑八怪的标签。
我足足用了十几年,才艰难挨出那片自卑的洼地!


最亲密的班主任

成了最称职的差评师


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在某乡村重点初中就读。
有一位女生,是从大地方转来的,没有男女界限意识。
她总喜欢和我一起玩耍。
总喜欢走到我的桌边,问我问题。
“女生走到我的课桌边”,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农村中学。
绝对太超前,太前卫!
班主任老师,把我叫他办公室。
盘问我和那位女生交往的点点滴滴。
我如实禀告。
老师无懈可击。
却仍然充满嘲讽:
“净操外心,长大你也是个‘老婆迷’”!
“老婆迷”!
这个定性来自于我无比信任的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十三岁的无辜孩子。
是不是有点太残忍?太歹毒?
“老婆迷”大棒带来的后果就是。
从那以后,我一直认为: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就是一种见不得人的、非正当的、非健康的交往。
我的正常生长的情感藤蔓,显然受到了抑制。
直到后来,看懂了“哪位少年不钟情?哪位少女不怀春 ?”的内涵,我才明白——
青春期的孩子,向往异性,渴望接触交往。
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有这种反应很正常。
没有这种反应,那才是病态。
那位心理认知水平不高的班主任老师,不懂这一点。
用随意泛滥的恶评,铸成了我半生的沉重。


成人的每一次轻微咆哮

都会成为孩童世界的心理飓风


也许有人会质问:成年人的一句话,能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吗?
是的,一点都不夸张!
心理学上说:坏会比好更有力,更难忘。
成人世界的每一次咆哮,都可能成为孩童世界的心理飓风。
有数据为证——

科学家们发现,应激语言伤害会让发育中的大脑发生部分永久性的改变。因语言暴力而造成的伤害,用爱是很难解决的,因为身体有记忆。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经对沈阳市少管所的6名拘押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调查,发现无一例外。
他们都遭受过密集而惨烈的语言暴力攻击,他们的父母常骂他们。
废物、
就知道吃、
丢人、
蠢死了、
走开走开、
我宁可没有生过你等等,
是父母伤害他们的最多的口头禅。
……
我们是成人,却是孩子至高无上的监护人。
我们是父母,却是孩子重大事情的决定者。
我们的每一句话,就是孩子的天。
我们的每一个眼神,就是孩子的地。
为了不让自己的话语成为“毒舌”。
我建议教育局、教育厅的领导们。
赶紧为成年人的嘴巴。
加装一条拉链。
该说的话,要说。
不该说的话,随心所欲的评价。
特别是不负责任的情绪化表述,要少说。
不说。
杜绝“毒舌”出动,伤及无辜!



赏识

是比讽刺更有力的教育武器



英国大众心理学教授理査德怀斯曼说:
每个人心里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正确地使用这种能量,能够成就丰功伟业;相反,巨大的负能量,足以让你一事无成。

面对孩子的错误逆反、故意捣蛋等等。
如果成年人能够弯下身子,多将孩子当成充满可能性、转化性的俊才怪才。
很多由于嘲讽而造成的伤害,本是可以避免的。
这与文化程度关系不大,而更与教育态度和价值有关。
比如我的母亲就是一个普通的种地农民。
可她总愿意用包容、平和、信任来引导我。
记得五年级暑假的一天午后,母亲神秘地问我,愿不愿意跟她下地锄地。

七月份的下午三四点钟,毒辣的太阳挂在头顶,头皮都被烤麻了,很多农人还在树阴下休息,我当然不愿下地干活。

见我有畏难情绪,母亲没有说话,而是指了指臂弯的小竹篮子,掀开了篮子底下的毛巾,露出了一块鲜红的西瓜。

“西瓜!”我内心顿时有一种狂喜。

“走吧,跟我下地干活,这是对你的奖励。”母亲平静地说。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西瓜这个“奢侈品”对我有很大的诱惑力。
我没有更多犹豫,就跟着母亲下地干活了。
至于那天的农活干得怎么样,我倒是记不清了。
母亲面带微笑、如沐春风的甜蜜的鼓励,我至今难以忘怀。

赏识,是比讽刺更有力的教育武器。
平和的引导比强势的要求,更符合孩子心理预期。

哪怕与全世界为敌

也要坚定站在孩子这一边


电影《垫底辣妹》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面对自卑、自暴、自弃的女儿。
妈妈始终充满了饱满结实的支持、肯定。
我希望孩子们可以茁壮成长,
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与全世界为敌,
我也要站在她这一边。

图片来源:《垫底辣妹》
无论如何,家长都立场坚定的和孩子站在一起,成为孩子的同一个战壕里的亲密战友。
打败双方共同的敌人——成长中的各种疑难杂症!
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了最诚恳的鼓舞,构筑成了心理上的铜墙铁壁。
心里总有母爱,兜里装满温暖。
才能豁达无畏,走向远方!

最后的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提升了家庭教育的科学化、规律化、家庭教育内涵。
更提升了广大家长的国家教育意识和家教责任感。
敢情,我们在为自家教子,也是在为国家教子啊。
因此,咱们的家庭教育再也不能随随便便、嘻嘻哈哈、无证上岗了。
而必须遵循界限,划出红线,设定高压线。
比如家庭教育要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
家长们,如果还像过去一样,动不动就对孩子冷嘲热讽。
你家里的“小捣蛋鬼”,谁不定就敢举报你!
铁面无私的法律处罚,就会降临到你头上!
不好好学习如何当父母!
不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
不懂家庭教育方法!
真的已经太OUT了!

版权说明: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教育好声音(china56168)。教育好声音,为家校服务不离不弃,为教育发声不亢不卑。这里是老师、学生、家长的教育资源、交流平台。转载请联系微信:kfgyp1


点击关注「教育好声音」★星标★每天阅读好文章,领取优质学习资源。


原 创 美 文 精 选


1.不会教育孩子,看这匹马咋做的!太经典了

2.每一位学霸的背后,都站着一群优秀而凌厉的家长

3.废掉一个孩子最好最快的方式,就是极力赏识夸奖他

4.致孩子:危机也是功课,请务必勤学精进!

5.不挑刺教育,不打扰课堂,不轻慢教师,是最宝贵的教师节礼物!

6.“妈妈,学校要用国家惩戒规则罚我了”,“能被老师罚是一种幸福”



一个孩子的成功

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同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