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 变 “联创”, 如何用股权助力企业增长?|蚂上ON AIR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如何用制度留住人,留住心,股权激励是最有效的方式。
作为蚂上创业营一期的校友,「易参」CEO 黄怡然受邀为第五期「蚂上ON AIR」做了一次主题分享。从宏观大趋势到落地小细节,怡然聚焦股权激励主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多方位拆解,全面梳理了企业在股权方面遇到的痛点、难点。
以下,Enjoy:
真正敢做股权激励的都是好公司
近年来,股权激励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认可股权激励在公司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从宏观政策来看,股权激励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趋势一:国家对股权激励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近年来从证监会到国资委、国税局,国家的股权激励政策持续追求规则突破,支持力度不断上升。截至 2021 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累计公布了 349 个股权激励计划,在国务院和国资委的推动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数量呈上升趋势。
趋势二:股权激励是人才密集型企业的刚需,且分布广泛
2019 年-2021 年,上市前做过股权激励的公司占比从高到低:科创板 > 创业板 > 主板,人才密集型,特别是科技类人才密集型公司做过股权激励业务的比例更高;
相比 2020 年,2021 年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做过股权激励的占比明显上升;
2021 年抽样的科创板公司,只有 1 家没有在上市前做过股权激励,占比高达 97%。
趋势三:股权激励呈早期化趋势,且推动公司增长效果逐步显现
2021 年,在易参调研的一级市场 530 家公司中,大多数公司会在成立 3-8 年的阶段实施股权激励。其中仅有 11% 的公司会在成立 2 年内实施股权激励。大多数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都已度过初创期且发展多年,经营状况较为稳定。
股权激励与公司增长也体现了正向匹配关系。对比该 530 家启动股权激励公司的融资轮次变化,超过 40% 的公司获得了至少一轮再融资,其中融两轮及以上的有 25%。股权激励业务推动公司增长效果初步显现。这也证明了一点:真正敢做股权激励的都是好公司。
👆添加小参谋微信,获取完整版课件
搭班子的初创团队如何做好股权激励
对于初创团队,首先要在内部形成一个共识:谁应该占大股?这个人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决策:公司唯一的大脑
担当:Last Man Stand
价值观:公司的后墙
风险:与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的人
承担最多的风险和责任的人,就应该是公司最大的股东。对于初创企业,建议的结构是:创始人持有的股权应该大于所有联合创始人之和,这个股权架构最为安全。
早期创始团队在吸引合伙人加入时,股权是最好的工具。从长期主义的眼光来看,什么样的合伙人应该给予股权激励?以下是三种类型的合伙人以及适合的激励方式:
技术型合伙人
这类合伙人往往是教授和科学家身份,他们掌握着科研力量和专利所有权,需要用股权去重点激励。因为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商业模式没有跑通,盈利能力也未知,只有掌握技术能力才能在市场上成功卡位,特别是在医疗健康和硬科技赛道企业。
资源型合伙人
这种合伙人能够帮助团队尽快完成商业化,但是这种类型合伙人是否需要激励?以及激励多少?这需要创始人仔细衡量他身上资源的掌控性、可靠性和长期性。如果是短期资源需求的合伙人,可以设置阶段性退出机制。
顾问型合伙人
这类合伙人的身份往往是老师和行业专家,但与技术型合伙人不同的是,他们不掌握知识产权,提供的只是“顾”和“问”,而且多数是兼职身份。这种情况下的建议是直接用现金激励而不是股权激励,因为他后续提供的价值往往比较有限。
对于初创期的团队而言,员工激励池留多大合适?我建议合适的区间是在 10-20%。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量、地域及薪资水平,通过有限合伙公司持股,一方面保证控制权集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后续工作的便利性。
👆添加小参谋微信,获取完整版课件
做真激励
与团队实现利益分享和财富共创
公司进入成长期,团队开始扩张,创业型职业经理人加入,股权激励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成长期为什么要做股权激励?一句话描述股权激励的本质:响应企业与员工需要,重新定义财富分享机制。
好的股权激励需要助力企业增长。通过股权激励让团队拥有多个“老板”,主动去推动创新和方法论沉淀,赋能更多团队去推动业务增长。如果做股权激励的目的只是为了风险防控而不是增长,那么这场股权激励没有任何意义。
做股权激励一定要慎重,可以先梳理股权激励实现目标:
筛选精英人才。筛选出具有全局观、长期思维、愿意承担无限责任的伙伴,与他们分享公司利益。
为企业降本增效。利用股票期权特性转移成本,为企业节省现金,绑定人才。
拉齐信息,降低沟通成本。做好股权激励需要平衡多方的诉求。CEO 考虑股权规划,HR 和 CFO 作为管理者更关注股权管理,法务和外部机构更强调合规流程,被激励者重视自己的价值保障。
成长期团队一旦下定决心,就要做真激励,要去重新定义财富的分享机制。创始人也需要提前理清思路,尽量遵循三大实施原则:
原则一:全面薪酬
结合“短期回报+长期回报”;
部分企业在为员工提供股权激励的同时会让员工降薪,但如果真的希望实现激励的效果,尽量让员工的现金收益不受损,让他在可接受范围内去兑换相应股权。
原则二:共同目标
首先做大蛋糕,然后分好蛋糕;
这是一个延迟满足的设计,从长期主义视角而言,只有小树长成了苍天大松,所有人的收益才能最大化,因此创始人要在股权上绑定时间或业绩条件,不能急功近利。
原则三:合作共赢
确保激励方案合理、合法、合规、可持续,实现双赢。
这一点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更为重要,创始人要抵抗压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方案,不要给员工提前承诺。
👆添加小参谋微信,获取完整版课件
股权激励过程中的五大痛点问题
1.期权池留多大?
在实际过程中,我认为 10% 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线,大部分创始人会释放 20% 的期权做员工持股计划,但创始人还对这 20% 的期权拥有控制权,以保证他在公司的决策权。
2.谁应该被激励?
团队中的精英人才,肯定他们对团队的不可量化的贡献,给予他们股权激励。我们服务过一个案例,他们从贡献、岗位、司龄三个角度,设置了被激励的人选的三个条件,转正并满足任一条件即可获得期权。第一个条件是关键战役,表示在内部称为“关键战役”的节点中拿下了结果,在公司战略方向取得突破;第二个条件是岗位职级正常晋升,在关键岗位任职或晋升到关键岗位也能获得相应激励;第三个条件是在公司就职已满一定的期限,和公司一起打过战,不过这个激励的股权比例相对较低。
3.新老员工激励如何平衡?
创始人在制定权益分配机制时,要考虑历史贡献和未来贡献。在做股权激励时要进行多维度综合考量,根据岗位、职级、能力、绩效、主观维度综合评价员工价值,确定每个人应得的股权数量。老员工的股权比例较高,可以考虑回收股权或在股权上设置业绩目标作为行权条件。最关键的是,无论新老员工都要放在同一个计算规则中进行拉平计算,要保证新老员工之间不要有太大差异。
在新员工的引进上,股权激励也是非常好的试金石。可以通过与期权绑定的相关行权条件,了解他的利益诉求,筛选出真正能够陪伴公司成长的伙伴。
4.要不要花钱买?
这也是很多创始人非常纠结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降薪换股,当职业经理人通过这种方式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应该尽量以免费或票面价值极低的方式授予股权;二,岗位职级股,这时的股权可以进行定价,并根据公司估值每年递增;三,杰出贡献股,这种股权往往伴随着奖励一起授予被激励人,可以有定价但往往价格很低,否则就失去了奖励的意义。这三种类型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发了不合适怎么退?
对于被激励人而言,非过错离职 + 已完成条件 = 有收益。即使被激励人选择离职,但只要他没有触犯劳动合同中所规定的员工守则,并且完成了时间或业绩方面的行权条件,他就能有股权收益。但是具体收益多少,需要根据不同公司的计算方式来测算。
对于初创公司而言,股权激励制度需要回归实际情况,甚至整体架构要比大厂激励制度更加复杂,如果在制度设计、制度落地和支撑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产生巨大的损失。所以 CEO 一旦下决心要做股权激励,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去做好,真正能够助力企业增长的股权激励才有效。
关于「蚂上ON AIR」
「蚂上ON AIR」栏目是蚂上创业营社群新推出的直播活动,将聚焦校友业务、当季热点带话题、校友感兴趣的共性议题等内容,每月定向邀请校友进行直播主题分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