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期刊主编们讲了什么?附彩蛋:投稿指南

邓咏秋 图情出版 2023-04-09
2019年10月24日,图书馆学期刊编辑出版研讨会在银川举办。会议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出版委员会主办,《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编辑部承办。

《中国图书馆学报》常务副主编吴澍时邀请我来参会。于是,作为一个图书编辑,我有幸参加了这个会议。我们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服务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图书馆学界和业界服务,促进理论与实践成果转化与传播。我把自己的听会收获记录下来,也许其中有一二点对想投稿的你,会有启发。

图片来自:宁夏图书馆学会


看这照片,各位主编们是不是笑得很开心啊。实际上,我在会上听的更多的是各位主编互道苦水,真诚地诉说各种困难、困惑,有的缺人,有的缺钱,有的为进核心期刊发愁,有的愁审稿标准,有的愁稿源……当然最后的落脚点是互相鼓励、相互学习。

东道主方面,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兼《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主编韩彬致欢迎辞,并向大家介绍了该刊的情况。这份生长在西北的专业刊物创刊四十周年了。因为地处西北,宁夏本地没有图书馆学院系,所以约稿相对比较难,编辑部向区内外的专家与同行热情地约稿,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更倾向于关注图书馆实践。(文末有该刊投稿方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兼《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主编韩彬致欢迎辞


一天的会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家畅所欲言,讲到结束时间还在讲。听得我真是挺感动的,这些专业期刊都凝聚了几代编辑人的努力与坚守,感谢你们,你们的努力促进了学科事业的发展!


一、划重点,讲了啥?

我记住了刘洪(《图书馆论坛》常务副主编)提到的适当涨价,他说,30元一本体现不了高品质的知识价值,不需要的人,你免费送他,他也不要。该刊目前不收版面费。

王波(《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主张办刊要坚持为图书馆行业服务,而不是过分强调为学科服务(因为学科辐射过宽)。

王波
毕洪秋(《图书馆建设》常务副主编)提到用稿中的几个困惑:


(1)现在的稿件主要集中在课题项目和硕博士论文,但工作实践方面的文章在弱化;

(2)专业院系作者队伍在壮大,尤其是博士,该刊目前一半以上用稿来自高校,相对应的,馆员发表难;

(3)过于强调学术规范但是缺少思想活力,包括社科基金项目文章,很多文章写作套路过于八股化,越来越让人看不懂,有的为了方法而方法,花里胡哨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一些常识性的结论,是看重学术规范还是看重思想活力?这些都是她的困惑。


她也谈到了自己的一些改革对策,比如通过策划专题、个性化栏目(业务规范、微图览胜、鸿爪图圈)增加刊物的可读性,放弃一些被引率高的文章而刊登图书馆(学)史的文章(这类文章被引率较低)。她谈到对事业的热爱,通过热爱消除焦虑,她还谈到主编要重视编辑团队组织文化建设。这些有理想有情怀的编辑,真的很让人尊敬。

二、让每个刊物都办出特色

在同质化这个问题上,我很有同感,现在的这些图书馆学期刊好像彼此都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没有。图书馆学正式刊物就有四十多种,此外还有不定期刊物若干。应该要百花齐放、各有特色,每个刊物都有令人骄傲的地方,不再屈从于核心期刊排名这一个评价指标下。特色可以通过特色栏目、重点子类、有所为有所不为等方面来体现,比如技术类的文章,你的编辑部缺少审稿力量,那不如不要,建议作者投给其他刊物。即使是非核心的普通刊物,也完全可以发展出自己的重点方向、重点栏目,从而形成知名度、形成品牌。

马忠庚馆长兼《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主编表示,该刊欢迎少儿阅读方面的稿件。该刊物的主办单位是天津少儿图书馆,所以少儿类文章是他们关注的,各位少儿馆员听到了吗。当然,少儿服务是公共馆的一个重要方面,仅一个刊物刊发少儿服务文章,是不够的。公共馆主办的刊物如《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也愿意刊发少儿类的文章。


天津少儿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主编马忠庚


王波主编指出,因为他们的刊物叫“大学图书馆学报”,所以篇名中含有“公共图书馆”的文章就不适合发表。如果你想投稿,了解各刊的特点也是有必要的。


三、期刊评价体系

研究期刊评价的专家南京大学叶继元教授在报告《回归学术期刊核心功能,建立多维评价体系》中介绍了期刊评价体系的问题,他坦言,目前的期刊评价(所谓的南大版、北大版“核心期刊”)主要是以文献计量为基础(计算被引率等),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容易量化,但是的确对于评价期刊价值也是不全面的。一方面希望将来教育部或有关方面能组织力量做更全面的期刊评价,另一方面也希望有关方面理性对待所谓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排名,不要过分唯核心期刊。

以上图片来自宁夏图书馆学会


我记得王波主编也讲过:“有见解的文章发表到哪里,哪里就是核心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副主编李金瓯指出,该刊一直坚持办文献学的栏目,虽然这一类论文被引率低。希望期刊评价时能考虑到学科和发文类别的差异。武汉大学李明杰教授也持这一观点。如果一味按转引率评价期刊,那么,期刊在发还是不发被引率低的文献学等文章方面,就会很纠结。发——影响自己的被引率评价,不发——觉得对不起好的文章、不能促进学科发展。他们在会间与叶继元老师积极讨论起来。

还有的刊因为跌出核心圈而伤心难过。但也些非核心期刊表示看开了,也就没有压力了,可以放手去为自己钟爱的文章服务,而不是在转引率的指挥棒下纠结。

四、怎样把工作总结写成能在期刊论文?

几天有同行问我,做实践工作的馆员写文章容易写成工作总结,怎么样才写成能够在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这次我来开这个图书馆学期刊研讨会,正好可以见到很多的期刊界的主编们,就有机会跟他们请教。

遇到王波主编,他建议馆员先调研古今中外的情况,即写适当的文献综述,这样参考文献有了(工作总结常常是一篇参考文献也没有),你自己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也就有了参照系。另外,我们讨论认为,适当加入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也有利于展现工作成绩,有利于发表。

周公旦(《图书馆研究与工作》编辑部)拿的王子舟《乡村民间图书馆田野调查笔记》是他自带在包里正在读的,不是我送的!他说这真的是很好看的一本书。编辑工作就是这样,永远都需要学习。对各位同行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学习、不阅读,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

五、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编辑与作者其实是相互促进的合作者。刘忠斌(《新世纪图书馆》常务副主编)谈到,这么些年来,期刊编辑与作者反复磨合修改,帮助培养了一批批作者,我很认同。王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原常务副主编)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曾收到一份新疆同行的稿件,水平略低,但是编辑部认为值得鼓励,于是费了很多的心血与时间与作者沟通修改(当时打长途电话对编辑部是比较昂贵的花费)。这个故事很让我感动。

我们图书编辑也是一样,不能只盯着少数成熟的权威专家,还要培养年轻作者,有些馆员愿意写,愿意做研究(正好可以弥补象牙塔研究的不足),但是能力上还差那么一点点,所以我建议,希望主编和编辑们多从后台走到前台,联合学界,多开展一些写作/研究培训,帮助做实践的馆员提高科研写作能力,更好的促进实践中先进经验转化为研究成果传播,从而促进事业发展。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银川,月刊)欢迎投稿请通过编辑部网站(http://www.libedit.cn)以Word格式添加附件提交




你可能对以下图书有兴趣

投稿指南



● 刘洪:《图书馆论坛》投稿指南(最新版)

● 毕洪秋:我是怎样录用稿件的?

 初景利:《图书情报工作》选题指南


推荐阅读


● 会议 | 图书馆阅读推广及服务创新培训交流会,11月上海,约吗?


● 新书介绍 | 图书馆阅读障碍症人群服务研究


● 图书馆员 南希·珀尔


● 图书馆员怎样写得更好?投稿指南汇总


● 荐书 | 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赏析


● 新书 | 李月琳《数字图书馆用户多维交互与评估》


● 国图出版社8-9月新书 | 图书馆学档案学


  图书馆学入门必读书单——图书馆学精品书目第3期


● 孟广均先生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 吴建中馆长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图情出版
及时报道新信息
爱学习的图书馆人,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官方微店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