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家庭关系痛苦的根源,就在于缺乏界限感

一直努力码字的 钱某某 2019-08-28





“你会把我搞死。”


这是一个儿子对妈妈说的话。


起因,竟是一盘鸡毛菜。


母子俩一起吃饭,儿子低头不语,空气中弥漫着母亲的声音。


像紧箍咒,一句句地,逼他吞咽下一大盘鸡毛菜。


这是第二盘。平时妈妈只做一盘,从未问过他爱不爱吃,但他都吃了。


今天多了一盘,他犹豫了。


妈妈愤怒了。


她举起裂着口子的手,伸到儿子面前。


“你看看,为了给你选这些菜,我的手都......”


儿子放下筷子,说:“咱俩没法过了,你会把我搞死。”


以上对话中的儿子叫朱雨辰,偶像剧男星,实力派歌手,朋友眼里的好人,同事口中的靠谱青年,妈妈心中的好儿子......


观众眼里的“妈宝男”。


他今年40岁,外表俊朗,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却孤身一人。因为,那个“让妈妈满意的”女孩还没出现。


他母亲70有余,头发花白,步伐矫健,儿子走到哪她就跟到哪,顺便带上锅碗瓢盆。



她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给儿子一个“温暖的厨房”


她信心满满地说:“趁我现在还能做,还能奉献。”


她还说:“我是用整个生命对待我儿子的。”


很感人。


以至于观众快要窒息,她儿子在节目中,醉酒大哭。


“这种爱,压力太大了。”


“如果我结婚,50%也是为了我妈。” 儿子说。





这就是无界限的亲子关系。


如果说当局者迷,我们作为旁观者,可能会看出一点问题。


会感到一丝不舒服。


因为,人人都需要“界限感”,但在传统的中国文化环境下,许多家庭成员之间的“边界”,和彼此的“独立性”,被有意无意地剥夺了。


而且很难反抗。



《少年说》里,一个初中女孩对妈妈的告白,让我印象深刻。


告白一开始,她便开门见山地说:我的妈妈,是一个特别有条理的人。


有条理到什么程度呢?


每年暑假,她都会收到一张表格。


上面清清楚楚地列着,她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刻钟,应该做什么。


妈妈都安排好了。


这位母亲对女儿的监控,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几点吃饭、睡觉、写作业,上厕所......


她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定: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可以翘腿、抖腿,晨起马上叠被子等等。


节目最后,女孩发出请求:“妈妈,能不能别再对我做这么细致的规划了?我想有自己的时间。”


然而,母亲坚定地认为:“这都是一个妈妈应该做的,最起码的。”


“因为我比你早出生、早经历,我们才会把我们的经验提前告诉你。妈妈说的话,哪怕不是100%正确,肯定也有60%~70%是正确的。”


女儿听到这些,像泄了气的皮球,难掩失落和无奈。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用两个比喻,说明了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家庭关系的差异。


他说,西方社会是一捆柴。


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再束成一挑。


他们互相贴合,又彼此独立。


在一起时,扎扎实实,分开时,清清楚楚。


不会乱的。



但中国社会不同。


中国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玩投石游戏时,一块石子被丢在水面后推出的一圈圈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圈子的中心。


一层层向外延伸,被触及的就会发生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这种文化中长大的中国人,天然地就认为:你是我的亲人,我就一定有权利打听、干预你的事。因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所以,你会看到,那些管吃管喝管天管地管屙屎放屁的父母,在孩子长大后,还要在他们的感情、婚姻,甚至工作、生活中插一手。


有的父母,要继续充当“独裁者”,唯我独尊,唯“我的标准”至上,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看到有“独立”的苗头萌发,就扼杀在摇篮里。


这样的亲子关系,必然在之后的年月里,毫无自知之明地想要抢占山头,削弱孩子的其它社会关系。


比如,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过,当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首先,会激发糟糕的婆媳关系。





讲个真事。


我有个女同学,就被婆媳矛盾搞得筋疲力尽。


她婆婆过去是家里的KOL,非但掌握财政大权,一家人也都得听她的。


如今儿子结了婚,有了小家,一番好意,邀请妈妈来小住。


这一住,就不得了。


她先是追着儿子、媳妇问二人工资,一笔笔收入,她要清清楚楚。


媳妇的个人账户,她要查,我同学有一丝不乐意,她就背地里挑唆儿子,“你别养家了,叫她养,她存了私房钱。”


我同学吃的好点,她就在一边嘟嘟囔囔说,我同学不会过日子。


小两口去看个电影,她阴阳怪气地说,你们倒是钱多。


轮到我同学老公洗碗、拖地,她婆婆马上冲出来大喊,我儿子从来不干这些活!”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一到晚上9:00,她就开始催我同学和老公,赶紧上床睡觉。


因为她想早点抱孙子。


婚后不到一个月,我同学就哭哭啼啼连夜回老家去了。


出门时,她婆婆还指着她骂,说她难伺候,说他儿子不孝顺......





为什么中国家庭成员之间,总要互相干涉?


《巨婴国》里提到一个词:“浆糊逻辑”,即,我和你是粘合在一起的。


我们之间必须时时相通,事事透明,这是中国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边界感的根本原因。


在传统家庭观念里,家人之间,是不该有隐瞒和私心的。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过的是好是坏,是穷是富,家人都有权知道,并加以干涉。



也就形成了一种家族意识:我们是一家人,是一个整体。


既然是一个整体,就必须做到信息共享。


家族意识是怎么形成的?


在传统的父母眼里,界限,就意味着不再亲密。


此时,如果在我们之间立一堵墙,来达成边界,那我们就不再是相互透明的,成了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一个整体。


这时,他们内心,会产生一种自体瓦解感。


被疏离,被背叛的感觉,油然而生。


所以,私人空间,个人偏好,独特个性的存在,都让父母无法忍受,也就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自由思想,和自由意志。


但诗人余秀华曾说:“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幸福的家庭,一定是有边界感的。


若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你的事,那只会导致一个现象:


每个人都在控制别人,每个人也都在被别人控制。


矛盾会因此增多。家庭成了一个看似和谐,其实充满压抑和束缚的囚笼。


而家庭边界感的建立,就是我尊重你的隐私,你允许我的不同,在这条界限内,我们互不干扰,互不控制。


在界限之外,我们仍然相爱,仍然互持互助,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这,才是健康的关系。


这,才是一个幸福家庭的正确打开方式。





也许你还想看:

要毁掉一个人,就让他闲着,闲着,闲着


实录:我经历过4年无性婚姻


实录:我曾亲历过可怕的网贷


农村婚娶现状:拿命换彩礼,用钱抢媳妇



亲爱的,你置顶/星标我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