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进课堂——“卓越教师提升工程”感悟与收获报告

2018-01-11 莘村中学陈万寿 乐学数韵

 我们的理念是奉献、共享、共赢!欢迎关注我们!


这个学期我校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了一个名为“1+1+3+N”名师研修工程,主持人是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钱扬义教授。该项目工程核心流程是:专家下课堂听课、磨课、再上课;学员精心备课上课,然后观看课堂录像,写反思或感悟。其中的“1+1”是指大学教授+中学教研员,“3”是指各学科骨干老师,“N”是指科组内的其他成员。本学期进行了“听课、评课”诊断模式和“说课、磨课”强化训练模式。在两种模式下,两位专家对教学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有效的指导。

我有幸做为我校全体名师的代表,在大会上作了报告。这个报告得到钱教授和陈校长比较高的好评。报告后我和钱教授交流,他提到(1)我的报告精心准备,观察细致,是个课堂的观察者和思考者;(2)在报告中多次出现学生做题和展示的图片,说明我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做得非常好。衷心感谢钱教授的指导,我获益良多。

现将报告和大家分享,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习感悟与收获

  1. 整个研修过程规范,可操作性强。两位导师专业敬业;学员认真学习和反思,获益良多。


2.研修模式与过程及收获。

        本学期进行了“听课、评课”诊断模式和“说课、磨课”强化训练模式。在两种模式下,两位专家对教学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有效的指导,我也对教学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感觉一学期下来我的教学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3.专家评课后的感悟和收获

专家第一次进课堂,两位专家都对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和建议,在名师大家的指导下,我获益良多。

(1)“听课、评课”诊断模式感悟

9月20日我上的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虽然我教学的环节都有顾及,新课导入——课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概念深化巩固——典例讲解——课堂反馈及小结。一节课下来,如果按照以前的标准,自我感觉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专家和同行们还是指出了不少存在问题。

    

(2)“听课、评课”诊断模式专家评课及建议

我们的实践导师广州越秀区谭主任指出:

(1)知识生成之处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2)每个例题讲解完后时应及时小结,以免学生后续做题时茫然不知所措,白白浪费了时间。

(3)因为学生做题时间多了一些,导致老师点评讲解时间过短,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书写等没有去强调。

我们的理论导师广州大学廖运章教授指出:

(1)线面平行判定定理严格证明方法是否应该板书,值得商榷。

(2)学生对空间四边形是否熟悉,是否由教师画出来更好些?

以下是课堂精彩镜头









(4) “说课、磨课”模式感悟和收获

     12月27日、28日我分别在高二12班、14班上了同样的教学内容《函数的极值与导数》。先在12班上了一节课,接着由理论导师廖教授评课和磨课。接着在14班按照磨课后的教学设计又上了一次这节课。全程由廖教授跟进指导,收获良多。

     27日我在12班是借班上课,因为不是我平时上课的班级,我对生情不大了解。不过经过上一轮两位导师的指导和自己的精心准备和思考,教学任务还是得到顺利地完成。上完课后,廖教授对这节课评价比较高,他提出可视化的观点,建议我在下节课在这节课蓝本上将导数概念生成之前用可视化的工具即问题图像化,体现问题和对象的交互性。


以下是课堂实录录像及精彩镜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29b1tyqo&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273pi7u7&width=500&height=375&auto=0


4.学员观录像反思的感悟和收获

两次专家进课堂的录像我反复观看,认真记录下课堂实录,并制作了课堂记录表。通过认真分析,我还发现很多评课时没有发现的问题,借助表格化、数据化力求更加真实地还原课堂,力求课堂的效益能最大化。




二、研修过程中的疑惑与请求

1.一节优质课的评价标准该如何制定?以人为本、人人有进步是新课改的追求,但是往往又会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两者该如何权衡?


2.希望专家课题组能够给我们帮助我们申请课题研究,加强高校与中学的联系和沟通,我们中学一线教师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但是理论方面略显不足,看问题高度不够。

       同时也希望能够给我们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教学资源,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微课资源(譬如椭圆、双曲线等曲线形成的动画资源)等等。


钱扬义教授简介:

钱扬义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教育部中学化学课标研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首席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百千万名师导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