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考必考文言文十大虚词最全总结(各年级适用!)

2017-09-27 王补平 王补平原创号
 ↑点击上方“王补平原创号”免费订阅
王补平老师说

一、文言文中的虚词有什么特点?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们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二、考试怎么考?

一般是选择题,选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或者选出和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例如:2015年呼和浩特中考题第8题

8、与“马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居庙堂高 

B.时人莫许也

C.孔子云:何陋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

答案:A

三、怎么应对?

不仅要牢记虚词的用法,还要通过大量做题来熟悉和巩固。


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常考的文言文十大虚词用法。虽然网上和复习书上有好多这样的资料,但是我敢肯定,我这一版是最详细的,例句来自我班学霸的总结和筛选,值得大家参考!


一、代词 

1.译作 “他(她、它)的”

例句:

(1)弃杖,化为邓林。

(2)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

(3)谓妻曰。

(4)帝感诚。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里。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源。

(7)增旧制。

(8)请循本。

(9)屠大窘,恐前后受敌。

(10)下视辙,登轼而望之


2.译作“他/她/它(们)”

(1)百姓多闻贤,未知其死也。

(2)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

(3)宜付有司论刑赏。

(4)醉能同乐。

(5)余则緼袍敝衣处间。


3.译作“……自己的”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名。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3)衔觞赋诗,以乐

(4)此之谓失本心。


4.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1)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复前行,欲穷林。

(3)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喜洋洋者也。 


5.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1)一犬坐于前。 

(2)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一处也。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1)如土石何? 

(2)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3)安陵君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 

(4)恕乎。(大概,也许)



1、况且,而且

(1) 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为众人

(2) 壮士不死则已

(3) 秦灭韩亡魏

(4) 焉置土石

2、和

(1)盖余之勤艰若此

3、接近

(1)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1、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

(1)舅家见之。《伤》

(2)至夏水襄陵。《三峡》

(3)骈死槽枥之间。《马说》

(4)与厅室之东北角。《口技》

(5)受任败军之际,奉命危难之间。《出》

(6)相与步中庭。《记》

(7)箕畚运渤海之北。《愚公》

(8)又留蚊素帐中。《童趣》

(9)余尝土墙凹凸处。《童趣》

(10)饮河渭。《夸》

(11)货恶其弃地也,不必藏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大道》

(12)出没鲸波万仞之中。《观潮》

(13)多会此。《隆》

(14)休祲降天《唐雎》

(15)欲信大义天下

(16)信义著四海《隆》

(17)然侍卫之臣不懈内,忠志之士忘身外者。《隆》

(18)试用昔日。《出》

(19)三顾臣草庐之中。《出》

(20)起鲁。《庄子》

 

2、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1)请广君。

(2)未尝不叹息桓灵也。

(3)欲招之陛下也。

(4)日拌仲永环邑人。

(5)每假借藏书之家。

(6)受地先王。

(7)欲报之陛下也。

(8)不求闻达诸侯。

(9)地而不足民。

(10)胡不见我王。

(11)不汲汲富贵,不戚戚贫贱。

 

 3、表示比较,译作“比……怎么样”

(1)贤常人远矣。

(2)祗辱奴隶人之手。

(3)每自比管仲。

(4)使人之所欲莫甚生,使人之所恶莫甚死者。



语气助词,表示反问或疑问也可表示猜测和感叹

1、反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死而后已,不亦远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2、提问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2)览物之情,得无异

(3)然足下卜之鬼

(4)公亦常问天子之怒

(5)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

(6)将军岂愿见之

(7)子墨子曰:然胡不已

(8)是亦不可已

(9)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

3、感叹

(1)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其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陈涉太息曰: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连词:可翻译为“于是”,“这才”

1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2入见。《曹刿论战》

3)陈涉立为王。《陈涉世家》

4入据陈。《陈涉世家》

5诈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2、副词:相当于“就”,“才”

1)蒙始就学。《孙权劝学》

2今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世家》

3丹书帛曰:……《陈涉世家》

4)陈胜吴广谋曰:……《陈涉世家》

5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6)久而和。《送东阳马生序》

7悟前狼假寐。《狼》

8)去后至。《陈太丘与友期》

 

3、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例如: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对事物的判断和确认,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

例如:当立者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5、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做定语,译为“你的”“你们的”

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翁。《示儿》




1、……的样子

1)秦王怫怒。

2)谓为信

3)杂相许。

4)为之怡称快。

5)尘气莽莽

6)公欣

 

2、但是,表转折

1数年恒不一见。

2操遂能克绍。

3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3、代词,这样

1)虽,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代词,一般附着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动宾词组的后面,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A指人:

1)念无与为乐《记承天寺夜游》

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塞翁失马》

3)京中有善口技 《口技》

4)后遂无问津 《桃花源记》

5)中峨冠而多髯为东坡  《核舟记》

6)未复有能与其奇 《答谢中书书》

7

 

B指东西、物、地方

1)其文理皆有可观 《伤仲永》

2)以中有足乐 《送东阳马生序》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4)虽欲言,无可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5)望之蔚然而深秀 《醉翁亭记》

 

2、用在因果复合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

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唐雎不辱死命》

2)以弱为强 《隆中对》

3)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出师表》

4)吾妻之美我,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1)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2)马之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3)陈胜,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4)诸葛孔明,卧龙也 《隆中对》

5)出则无敌国外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放在时间词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1)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共工怒触不周山》

2)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

 

5、用在数词后,可译为“个”、“样”等

1 43 35331 43 15288 0 0 3897 0 0:00:09 0:00:03 0:00:06 3897)或异二之为  《岳阳楼记》

2)二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

 

6、用在某些描写的词语后,相当于“……的样子”

1)感极而悲矣  《岳阳楼记》

2)盖简桃核修狭为之  《核舟记》

3)中轩敞为舱  《核舟记》  

 

7、用在疑问句末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论语·卫灵公》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而迎将军乎?《隆中对》



1所连接的两部分是“并列关系”

1)学时习之                       

2)任重道远                    

3)峨冠多髯《核舟记》                      

4僦赁看幕《观潮》       

5)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6)蔚然深秀者                          

7)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8)往来不绝者

9)溪深鱼肥                   

 

2、所连接的两部分是“承接关系”

1)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          

2)见不贤内自省也

3)择其善者从之                

4)死后已               

5)或置酒招之

6)既醉退                      

7)若夫日出林霏开 云归岩穴暝  

8)野芳发幽香,佳木秀繁阴

9)水落石出者                 

10)太守归宾客从

11)游人去禽鸟乐也  

1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3)受地于先王守之

14)困于心衡于虑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15)舍鱼取熊掌也,舍生取义也

16)杀所不足争所有余           

17)公输盘诎,曰               

 

3、所连接的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1)人不知不愠                  

2)为人谋不忠乎

3)学不思则罔                  

4)甚智其子疑邻人之父

5)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6计其长不盈寸

7)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用      

8)鸣之不能通其意

9)足肤皲裂不知

10不知人之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戍死者固十之六七           

12且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13君逆寡人者                

14智术浅短                

15)民殷国富不知存恤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荆国有余于地不足于民       

18)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19山不加增

 

4、所连接的两部分是“修饰关系”

1)拔山倒林来                                    

2)随波逝《观潮》

3)溯迎上《观潮》              

4)执策临之                  

5)朝往,暮

6)临溪渔                     

7)环攻之                             

8)仰视之曰

9)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1、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议译为“在”,“从”等

1)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2)自既望至十八日为盛

 

2、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1)不物喜不己悲;

2)此独跛之故,父子相保

3中有足乐者

4其境过清夫不能游堕事

5)扶苏数谏故

6)徒有先生也

 

3、表动作行为所剧昔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1)策之不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温故而知新,可为师矣

3)徐喷

4丛草为林……凹者为壑

5)历历在目,亿万记

6)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

7)或钱币乞之

8)蒙辞军中多务

9)投

10刀劈狼首

11)因为号焉

12此自终

13)不千里称也

 

4、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1)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2)仁为己任,不亦重乎。

3)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

4)衔觞赋诗,乐其志。

5)无从致书观。

6)俯身倾耳

7)不敢出一言

8)属余作文记之

9)杀之应陈涉

10迎将军者乎

11光先帝遗德

12天下之所顺,攻……

13)何战?

14君之力

15)河曲智叟亡

 

5、表结果,可译作“至”“因而”。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塞忠谏之路也。

2)令辱之,激怒其众。

 

6、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1是人多书假余

2)卷石底

3)是先帝简拔遗陛下

4)是众议举宠为督

 

7、动词,译为“认为”。

1)先帝不臣卑鄙,猥自枉屈。

2)或为死,或为亡。

3)吴广为然。

4)愚为宫中之事……

5)孰视之,自为不如

6)皆美于徐公



1、译为“的”的情况

1)藐小物《童趣》

2)故时有物外趣              

3)奂山山市邑八景一也《山市》

4)其邻父亦云《智子疑邻》

5)而疑邻人

6)近塞人有善骑术者《塞翁失马》

7)此独以跛

8)不能称前时闻《伤仲永》

9)仲永通悟

10)于厅事东北角《口技》

11)忘路远近《桃花源记》

12)有良田美池桑竹

13)水陆草木花《爱莲说》

14)菊

15)花君子者也

16)径寸木《核舟记》

17)大道行也《大道行也》

18)浙江潮,天下伟观也《观潮》

19)既而尽分合五阵

20)春冬时《三峡》

21)实则欲界仙都《答谢中书书》

22)黔娄妻有言《五柳先生传》

23)其言兹若人俦乎

24)无怀氏民欤,葛天氏民欤

25)祗辱于努力人手《马说》

26)骈死于槽枥间  

27)益慕圣贤道《送东阳马生序》

28)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29)无鲜肥滋味

30)不知口体奉不若人也

31)盖余勤且艰若此

32)腰白玉

33)此则岳阳楼大观也,前人述备矣《岳阳楼记》

34)览物情,得无异乎?

35)嗟夫!余尝求古仁人心,或异二者

36)先天下优而优,后天下乐而乐《醉翁亭记》 

37)山僧智先也

38)醉翁

39)山水

40)山间朝暮也

41)然而禽鸟知山林乐,而不知人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42)若脱笼鹄《满井游记》

43)凡报沙鸟,呷浪麟,悠然自得,毛羽麟鬣间,皆有喜气

44)萧然于山石草木间者

45)余游行将自此始

46)鸿鹄志《陈涉世家》

 

2、用在“前,后,内,外,间”等词前,表示对时间或方位的限制,多数可翻译为“的”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间者《醉翁亭记》

2)在乎山水间也

3)始知郊田外未始无春《满井游记》

4)数月后《邹忌讽齐王纳谏》

5)期年

6)冀州南,河北北《愚公移山》

 

3、宾语前置的标志

1)何陋

2)宋何罪

 

4、定语后置的标志

1)马千里者

2)居庙堂高则忧其君,处江湖远则忧其民

 

5、用在主谓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心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童趣》

5)而两狼并驱如故《狼》

6)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论语》

7)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陋室铭》

8)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9)当予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10)晶晶然如镜新开而冷光乍现于匣也《满井游记》

11)如倩女 面而髻鬟始掠也

12)天子怒《唐雎不辱使命》

13)专诸刺王僚也

14)孤有孔明,犹鱼有水也《隆中对》

15)臣以王吏攻宋也《公输》

16)吾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7)王蔽甚矣

 

6、补足音节,无实义

1)知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久,目似暇,意暇甚

3)妇拍而呜

4)卒为众人

5)怅恨久

6)公将鼓

7)此犹文轩于敝舆也

8)委而去

9)寡助

10)人皆有,贤者能勿桑尔

11)关关雎鸠,在河

 

7、代词,代人

1)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改

2)借旁近与

3)邑人奇

4)余闻也久

5)于舅家见

6)或置酒而招

7)楚人怜

8)令辱

9)陈胜佐

10)杀以应陈涉

11)先主器

12)将军岂愿见

13)将军宜枉驾顾

14)贤能为

15)悉以咨

16)愿陛下亲

17)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

18)呼尔而与

19)惠子相梁,庄子往见

20)公与

21)明日,徐公来,熟视

 

8、代词,代物,事

1)项为

2)使冲烟而飞鸣

3)为怡然称快

4)观,兴正浓

5)驱别院

6)学而时习,不亦说乎

7)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

8)人皆吊

9)忽啼求

10)传一乡秀才观

11)受

12)一狼的骨止,一狼仍从,复投

13)渔人甚异

14)具答

15)处处志

16)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欣然规往

17)策不以其道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19)弗

20)走送

21)心乐

22)乃记而去

23)属予作文以记

24)或异二者

25)望蔚然而深秀者

 

9、动词“去,往”

1)辍更垄上

2)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从祠中

3)送杜少甫任蜀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