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脂粉气散去,阳刚气回归:2017年“大男主戏”要逆袭?

2017-03-31 杨文山 深壹

锋芒智库

品牌行销 | 口碑舆情 | 数据咨询


文|杨文山


a、所谓的“大男主戏”,可能只是“大女主戏”的一个镜像,中国电视剧女性审美至上的大局不会变;b、无原则讨好女性观众确实是国剧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根据a和b这两个条件,可以推导出以下结论:国产剧还会继续烂下去。


春季档国产剧,女性题材依然风光无限。除了《大唐荣耀》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争奇斗艳之外,“大妈剧”《因为遇见你》更是凭借1.93的平均收视率位列2017年第一季度“剧王”。尽管《于成龙》《大秦帝国之崛起》先后央视播出,《大明王朝》开播十年优酷付费上线,但这些男性观众更偏爱的历史正剧除了在某段时间设置了媒体议题之外,什么也没留下。



然而,男性题材剧“只打鸣不下蛋”的尴尬似乎从4月份开始扭转。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接档《因为遇见你》,收视率高开,这注定是一部话题性十足的电视剧,随着这部剧的播出,收视率有望高开高走。而就在今天,多家微博爆料鹿晗主演的《择天记》定档湖南卫视4月17日周播剧场,尽管该消息尚未官宣,但《择天记》4月中旬开播的消息还是有一定把握。作为鹿晗首部主演电视剧,《择天记》有望扭转《青云志》《幻城》以来“大男主戏”收视波澜不惊的局面。


还是今天,吴磊、林允主演的《斗破苍穹》发布定妆照。坊间传闻网络单集售价1220万的历史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确定由优酷买单。由《寻龙诀》团队制作的民国探案剧《河神》也在今天发布了预告片。这一切的偶然似乎构建了一个必然:2017年“大男主戏”要逆袭?


1

国剧分三种:男主、女主、中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产剧一直处于一种“阴盛阳衰”的局面。女性化的掉头转向也被不少人认为是国产剧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后面还会继续探讨)。2013年,《楚汉传奇》和《大秦帝国之纵横》收视先后覆灭,让这种镶嵌男性精英趣味的历史正剧退出了电视屏幕。与此同时,《甄嬛传》《步步惊心》的收视高潮让古装剧创作发生了女性向的转型,随之而来是中国电视剧脂粉气愈足。



资本的介入和IP热潮的影响,讨好年轻女性观众成为这些“闯入者”们的共识,“大女主戏”逐渐成为国产商业大剧的标准模板。君不见,今年的电视屏幕上,“大女主戏”撑起半边天:两位女首富(《赢天下》《那年花开月正圆》);两位女皇后(《独孤皇后》《大唐荣耀》);两位“女诸葛”(《孤芳不自赏》《醉玲珑》)。更别提《如懿传》《丽姬传》《皓镧传》《楚乔传》《芸汐传》这类看上去是亲姐妹的剧名。


“大女主戏”相对应的是“大男主剧”,但在商业影响力上,“男主剧”还未得到有效证明。不管是《武神赵子龙》《大秦帝国3》这样的历史题材剧,还是《青云志》《幻城》这样的玄幻IP剧,都差强人意。但随着投资和制作班底的扩张,男主剧有望在今年扳回一局。



不管是猫腻的《择天记》《将夜》、天蚕土豆的《武动乾坤》《斗破苍穹》、我爱西红柿的《莽荒记》,还是马伯庸的《三国机密》《长安十二时辰》、今何在的《九州·海上牧云记》《九州·羽传说》,都颇具卖相。除了IP之外,重量级的男性向大剧还有吴秀波的《军师联盟》、孔笙的《琅琊榜2》、张健的《霍去病》、张涵予的《天下长安》、于正的《帝国传奇》(改编自《绝版恭亲王》)。


“男主”、“女主”之外,国产剧还有一种“中性向”。比如,像即将上映的两部职业剧:医疗剧《外科风云》和政律剧《继承人》。有的剧男女势均力敌,如《凰权·弈天下》,更多是请来了陈坤之后的戏份调整,勉强也算是“中性剧”。


2

播的是“男主剧”,消费的却是耽美、CP


国产剧的“大男主”、“大女主”趋势,其实是影视创作扁平化的一种表现,是创作的倒退。而真正优质的剧作从来都是势均力敌的群戏,如《大明王朝》《北平无战事》,但后者的复杂性却不是时下主流观众能够欣赏的来。


事实上,判断文化现象的变化趋势,不能单从文化生产者一方,也应该从文化消费的角度去评估。由郑凯、刘诗诗主演的青春剧《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其实最开始的名字是《我叫肖小军》,肖小军是剧中郑凯的角色名字。从最初的剧名来看,明显是男性视野,根据市场风向改名之后,则显然更偏向女性化。



《琅琊榜》披网络IP的皮,为历史正剧招魂,虽然在网上好评如潮,点击也不错,但是收视表现只能说是一般。值得注意的是,在《琅琊榜》的网络传播中,腐女们的站CP起到了重要作用,事实上这也是部分女性观众对这部男性权谋剧的“去势化”,在二次创造中改造为“女频风”。


事实上,除了《琅琊榜》之外,类似这种“性转消费”不在少数。这其中,有的是创作者的自觉,刻意在文本中埋下这种“包袱”。最典型的是电影《盗墓笔记》,片外为番位大撕,片中恶意卖腐。还有一种是在营销上搭顺风车,认为不管是CP还是耽美,可能是一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如《大秦帝国之崛起》。



尽管看上去,今年的“大男主戏”增多,但这压根无法改变大的文化消费环境。对于女性观众而言,“女主戏”更多的是代入感,陪着女主虐来虐去;而“男主戏”则是“欲望投射”,“小鲜肉”的这个称呼已经赤裸裸表现了这一点。“你以为我看的是《武动乾坤》《择天记》,我看的是杨洋、鹿晗啊!”所谓的“男主戏”,在“食材”上就已经开始为女性观众考虑,想必最终还是女性观众为主。


3

国剧讨好女性是“女权主义”的胜利?


回到开头的一个判断:“无原则讨好女性导致国产剧质量滑坡”,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在当下的中国,涉及性别问题很难有一个理性的辩论空间。按照现在的某些标准,提出上面的问题就要立马被判定为“直男癌”。


在梁文道主持的《圆桌女生派》中,蒋方舟谈到“很多所谓女权其实就是没有礼貌,比如说很多女性在网上说我想睡谁谁谁。你换成男的来说,其实就很尴尬。”徐静蕾则表示:“小鲜肉”这个词让我很恶心。



古今中外,文艺评论一定程度上是被男性精英的趣味所引导。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奥斯卡很少会青睐女性观众喜爱的浪漫爱情,相反,男性向的战争、犯罪、政治却是奥斯卡经久不衰的主题。放在中国也适用,比如,历史正剧一般都会被捧得很高,但是都市爱情剧不管拍得如何,似乎也难登大雅之堂。


这种文艺评论标准里的“男权定势”是值得警醒的,但这不意味任何对这种传统的“反叛”都具有进步意义。有一种说法,说是现在的耽美小说、站CP、“男色消费”,甚至喊出“睡XX”这一举动都是女权主义的胜利,意味着中国女性比过去更自由了。


这实在是天大的误会。既然谈女权主义,男性出身生来负有“原罪”,笔者就搬出中国女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戴锦华来布道。戴锦华最近在一个讲座中分享了她阅读耽美小说的感受。 “在这些代表性、成熟的耽美文本当中,它是对中国断袖文化的直接接续,而不是美国或者日本的女性同人文化的特定分支。



在《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这样一本研究女性亚文化的学术著作中,作者解释了女性阅读耽美小说为何会有快感。“因为在男性女性之间先在地存在着权力关系,因而在异性的恋情当中,我们不能摆脱一个先在的权力结构。所以女性群体去想象男性同性之间的恋情,希望在没有先在的权力秩序的规约之下去探讨人的情感与身体关系。”


但是戴锦华发现,在中国的耽美文学的主流写作当中,主动者与被动者,上位者与下位者,攻与受,是确定的,而所有这样的一个性爱或者性别的关系当中的主动与被动,几乎鲜有例外与他们在现实秩序当中的权力关系高度吻合。这样的故事不是逾越和搁置了权力关系的叙述,相反地,它是一种对于现实的权力秩序的复制与重申。


写到这里,笔者可以得出两个命题:a、所谓的“大男主戏”,可能只是“大女主戏”的一个镜像,中国电视剧女性审美至上的大局不会变;b、无原则讨好女性观众确实是国剧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根据a和b这两个条件,可以推导出以下结论:国产剧还会继续烂下去。


出品 |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


主  编 | 文  山          责  编 | 穆   逸

视  觉 | 三  听          校  对 | 若   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