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on paper 3 艺术家书展 @孤独图书馆
滑动查看更多
on paper 1 艺术家书展,2017,zapbeijing,展览现场
滑动查看更多
on paper 2 艺术家书展,2018,空白空间,展览现场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艺术家书并不算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在中国,艺术家书仍然是一个常被忽视或误解的概念。在中国的新千年文化艺术语境中,第一次以艺术家书为主题举办的展览应是2012年2月份由章森和唐凯琳策划的“做一本书(do a book)”,随后便是徐冰教授于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策划的展览“钻石之叶”。这两次展览均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国际面向,向公众介绍了艺术家书的悠久传统——展览将18世纪的英国艺术家威廉姆·布莱克视作是创造艺术家书形式的先锋,也展现了艺术家书这种似乎与数码时代脱离了干系的媒介的当代重要性。Kiki Smith、Sarah Sze、Rirkrit Tiravanija等国际艺术家的作品也证明了,艺术家书就如同是绘画、影像、装置、行为干预等艺术媒介一样迫切且当代。
作为忠实于这一展览传统、致力于考察中国艺术家书发展的后继者,on paper希望持续地发问:艺术家书是什么?希望通过每一次艺术家书展览去鼓励艺术家及公众重新思考书在当下的意义。但我们也不满足于此,因为艺术家书不仅是思考的对象,也是感知的对象;在面对处于观看、阅读、翻阅这些智性及身体性时刻之间的艺术家书时,我们也要以貌似愚钝、笨拙的方式去重新学习并体会书的语言,去想象别样的书。
如前两届on paper艺术家书展览一样,我们在鼓励艺术家以书为题材进行创作时也积极回顾艺术家在多年前做出的历史性、突破性创作。金锋在1998年创作的作品「对《孙子兵法》势篇三十一中英文的连续翻译」,是通过不断翻译催生偏离的过程。语言原应起到传达的作用,而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使得事物的本质发生了变形。我们也集中关注艺术家的长期艺术家书创作实践。渣巴分别制作于2009年、2016、2018年的「交通三联」探索了交流这一主题,也承载了艺术家在将近10年光阴内的心态变化。翻动书页的这一动作在艺术家眼中近似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2009年对交流的可能性的展望,到2016年对交流的更大的空间的期许,再一直到如今对交流的绝望,艺术家分别用穿针引线、打洞穿息和覆膜隔绝来再现交流的演化史。
渣巴
交通三联
2009,2016,2018
书籍,线,塑料薄膜,钉书针
16.2×14.5×2.8(h)cm,31.5×18.6×1(h)cm,25×19×6(h)cm
徐坦始终围绕着人的语言开展「关键词」项目,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交流的核心。艺术家与不同的人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对话,并将这些对话内容进行录音和录像。艺术家随后反复分析谈话记录,在原有的认识上得到新的内容,基于此层叠意义结构展开漫长的实践与研究。自2005年以来,从“搜寻关键词”到“关键词学校”,徐坦在「关键词」项目框架内已出版了「徐坦:关键词词典」 、「徐坦:关键词学校·威尼斯——练习手册」、「徐坦:“科云”的词」和「语词、意识与艺术:徐坦“关键词”视觉语言实验项目档案」 四本书。在此次展览中,以王景、印帅、徐坦三人组成的团队将综合梳理「关键词」不同阶段的项目档案,并首次呈现该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关键词实验室”阶段“社会植物学”项目中的“种(子)/血脉/孝”课题。
徐坦:关键词词典
徐坦:“科云”的词
语词、意识与艺术:徐坦“关键词”视觉语言实验项目档案
徐坦:关键词学校·威尼斯——练习手册
徐坦
种子的言说
双频影像(彩色,有声)
2013-2015
25'28"
郭鸿蔚
一定会是一部好作品
2013
纸上拼贴,木,亚克力
21×29.5cm×67,盒子:38×29.5×6cm
秦观伟幽默的「虚胖」与何见平犀利的「碎片」以迥异却相呼应的方式将对艺术媒介物质性的探索扩展至书籍形式本身。「虚胖」将药品说明书以粗旷的方式夹入中西古代经典及工具书中去,既质询了真理及科学的可读性及时效性,又颠覆了书籍与阅读行为的关系;何见平则通过细密地解剖无字书的每一页纸张,将图像与文字掷于激进的开放性之中去,书中碎页自然展露出如摇曳枝条或坚实石雕一般的错落形态。他的作品去除了书籍承载信息的功能,强调了对书的形态的思考。
秦观伟
虚胖
2014
书籍现成品,药品说明书,复写纸
尺寸可变
何见平碎片
艺术家们不仅在视觉层面上探索艺术家书的可能性。以翟倞为例,他也在其长期绘画实践之外以独特的二次书籍创作中展现了其对文学史的深入思考。艺术家替换了著名小说「神秘岛」中由画家法拉特(Jules Ferat)所绘的插图,以一种“与昨日不同”的方式重新构建了19世纪的小说与21世纪图像的关系,戏谑地在乌托邦理想与后人类时期暗淡图景建立悖论般的亲缘联系。
翟倞
一个世纪之后的“神秘岛”
2021
书本,绢,水彩,铅笔,油彩笔
13×18.5×1cm×3
同样以带有强烈非现实意味的文学性叙事为出发点,邱岸雄多年来直面宏大的传统神话主题,以「新山海经」的名义及册页的古老形式重新构建了一个荒诞又真实的神话世界。厉槟源则以另一部古代经典「诗经」为母题,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见证了诗歌传统的消融与弥散。
邱岸雄
新山海经
2009
水印木刻版画
50×42cm×12;托裱后尺寸:50×60cm×12;函套:52×62×6cm
厉槟源诗经2018-2021行为纪录,双频录像82'31", 82'31"
尽管我们一直在观察艺术家书在中国的发展,并在过去的四年内作为实践者与多位中国艺术家合作创作艺术家书,但我们在今天仍然无法给出一个精简、单一的艺术家书定义。就像是绘画已经跳脱出了颜料与画布的传统框架一样,艺术家书也并不囿于艺术或书的传统范畴,不仅运作于这两个大文化领域的交汇处,而是兀自在视觉文化、物质文化、数码文化、图像、文学、影像及行为之内及之外氤氲地弥漫。换句话说,艺术家书充分且完整地挑战了文化艺术的传统分类学规训,并在越来越多中国艺术家的实践体系中以让人兴奋的方式发展、演变。我们希望通过30个艺术家及小组的优异作品与观众一同思考艺术家书的多样定义,以及在中国当代文化艺术语境中知识生产、审美发展等重要工作尚未被发掘的潜能。
在今天,去看书是适时且重要的日常实践。on paper和阿那亚及孤独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第三届on paper艺术家书展览检视多个艺术家及小组以各自深入、顽固、戏谑或饱含批判性的方式制作的艺术家书,尝试让这种独特的、流动的艺术形式从门类学的狭隘意识中溢出,汹涌地或温柔地流淌至传统形式的书之中去,流淌至宽泛的视觉文化洋流之中去,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审美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主办:阿那亚,on paper策展人:纸今展陈设计:郭廖辉展览统筹:丁元,李方地址:孤独图书馆,阿那亚展期:10.22, 2021 – 01.09, 2022
孤独图书馆
图片来自在野照物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