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苍朴古拙的对联,你能认出几幅?∣ 名家甲骨文楹联书法欣赏。

梅溪草堂 2021-05-07





罗振玉(1866-1940),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上虞。初名宝鈺,后改名振玉,字式如。又字叔蕴、叔言,号雪堂,为“甲骨四堂”之首,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


归老林泉乐文史,祀先岁莫(暮)离鸡豚。


明月初上乐今夕; 旧雨不来追昔游。




董作宾(1895-1963),字彦堂,又作雁堂,别署平庐。河南南阳人。中国现代甲骨学家。由他主编的《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二书,共选录了抗日战争以前第1至第15次殷墟发掘出土的有字甲骨13047片。董作宾重视对甲骨的描摹,他的甲骨书法,为世界许多名家所收藏。


天边幽鸟鸣相和,月下游鱼乐自知。



潘主兰 (1909-2001)  原名鼎,祖籍福建长乐,国家一级美术师,擅书法、精篆刻,毕生致力于甲骨文字的研究。西泠印社社员,福建省人民政府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书工昔有分三品,乐雅今非囿五音。


物华天宝长安乐   人寿年丰大吉祥



蒋维崧(1915——2006)先生,字峻斋,1915年生于江苏常州,193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大学助教、广西大学讲师、山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汉语大词典》副主编、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小雨游鱼出   东风燕子来


游鱼来复去,浴鸟出还沉。



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学,并先后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教授。1973年回香港,任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录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


喜延明月长登户  自有春风为扫门




徐无闻(1931-1993),名永年,字嘉龄,四川成都人。30岁后因耳聋更字无闻,自幼随父学习书法,中年后得益于沈尹默、潘伯鹰。各体兼学尤于篆字、篆刻用功最勤。篆书初学《峄山碑》《石鼓文》继而遍学李阳冰墨迹,40岁后上溯甲骨金文,喜好战国“中山王器”字,所作法度谨严、秀丽俊美。主编大型字形字典《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篆刻学会名誉会长。


古乐复传姜白石  新声竞听柳屯田


古乐复传姜白石  新声竞听柳屯田






现代书法家甲骨文楹联作品欣赏



寒雪梅中尽  春风柳上归

陈  进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



牛乃财神登万户  燕为春使舞千家

陈元春

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冶山斈社社长


一德同风教天下  延年益寿传子孙

陈则威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字博物馆书画院副秘书长

安阳市书协副主席



花亦不知春去处  酒中唯见月归来

仇高驰

中国书协理事、篆书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南京印社副社长

西泠印社社员

车水马龙门前多客  春雨秋风天助丰年

丛文俊

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所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八方共庆吉祥日  六合同归喜乐年

戴  文

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

西泠印社社员

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委会委员



乐无事日有喜  饮且食寿而康

董洪涛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大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鼠报平安归玉宇  牛随吉瑞下天庭

傅永强

西泠印社社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春风嬉柳迎新岁  冬雪封山庆大年

李文宝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协第五届教育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您转发朋友圈或点一个“在看”

就是对梅溪草堂最好的鼓励!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梅溪草堂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国内外书法艺术交流,

通过书法学习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陶冶艺术情操,

提高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

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

增进学识修养,

提高书法技能。

成为广大书友书法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更多推荐

眼高手低  ∣ 名家点评书法展获奖作品

专一、敏速、博取、穷源|王蘧常谈如何练书法手稿

汉隶经典《杨淮表记》鉴赏,国展高手谈如何临创。

“幽思入于毫间,逸气弥于宇内。” ∣ 中国书法缘何成为艺术?

书法技法 ∣ 篆书的关键用笔在于裹毫涩行。

书法经典 ∣ 汉隶《鲜于璜碑》方拙古厚,浑朴苍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