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跑步入场,国内智能音箱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丨科技云·视角
在智能音箱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新宠”后,众多消费者与厂商都对这一领域投入相当多的关注度。此前CES中,谷歌就为自家智能音箱一番造势,国内小爱音箱的超低价格“赔本赚吆喝”也让智能音箱普及率攀升。从去年12月初至今年2月,智能印象普及率增加50%,随着亚马逊Echo的成功,智能音箱几乎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标配。
”相比海外热潮的智能音箱市场,中国市场的销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根据GfK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165万台,2018年将达588万台,反观美国千万规模,国内还未打开局面。
截止目前,仅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精灵智能音箱出货量突破百万,2017年第四季度,有数据显示天猫精灵进入全球前三,引发国内其它巨头加速布局。
BAT相继杀入,加上联想、科大讯飞和小米等重要玩家,让智能音箱在今年更为火爆。对巨头而言,他们希望能迅速占领用户家庭,从体验、音质、工艺等诸多方面创新,并通过价格屠夫争夺用户。
巨头们争相布局智能音箱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各种调查数据显示,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会突破万亿,巨大蛋糕吸引了众多玩家参与,也涌现出众多创新企业。
然而,要实现智慧的生活,这其中涉及到跨平台、跨品牌等互联互通是基础,处在产业链核心断的公司积极搭建生态建设,包括苹果HomeKit、三星SmartThings,国内海尔的U+智慧生活平台,以及亚马逊、谷歌和科大讯飞和百度利用AI语音赋能并培育智能家居生态。
在这个智能家居市场整顿中,谁能聚拢更多第三方资源,谁就占住主导权,其中亚马逊在美国本土是成功典范,搭载Alexa的智能音箱倍受美国家庭欢迎,通过亚马逊智能音箱可以操控家庭各种智能设备,在智能家居入口之争中,亚马逊成功卡位。
来自Kantar数据显示,亚马逊Echo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6%,其次是谷歌GoogleHome智能音箱,占据了30%的份额,两者几乎垄断美国智能音箱市场。
在国内,虽然巨头们均已入场,但其产品的长板与短板一样突出,离爆款尚有一定的距离。
可移动使用和与微信打通是腾讯听听官方宣传的主要亮点,阿里的天猫精灵或百度的小度在家瞄准的搜索和信息识别等需求,京东叮咚音箱,能够实现语音交互、播放音乐、语音购物等多种功能。
小米音箱要做智能家居的连接器。小米不同之处在于,它要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枢纽。目前小米共投资了77家智能硬件生态链公司,产品也覆盖了耳机、移动电源、手环、插座、血压计、空气净化器、净水器、运动相机、平衡车、电池、床头灯、电饭煲等等。
Echo在美国,最常用的场景包括床头的信息来源以及厨房中控,但在国内,这两个场景都不符合国情,而且可连接的家庭智能设备并没丰富到形成刚需。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本身是手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枢,或许是噱头大于实质。
内容是壁垒
但是否匹配用户真实需求?
智能家居比拼的还有内容壁垒。从当前来看,目前BAT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战略是硬件为软件内容服务铺路的。即其音箱所承载的,均是自身所特有的软件服务包括音乐资源与相关的内容资源。
而内容壁垒的很大一部分或将来自于音乐版权。接入百度、考拉等大量音频资源的叮咚音箱,在 2017年末突然无法调用歌曲资源,客服表示“曲库内容调整,部分资源暂时无法收听”,同样的情况也曾经发生在小米音箱身上。如果说智能音箱的首要功能在于它的曲库资源,那么在这方面,坐拥音乐版权曲库的腾讯占据着重要优势。
目前的互联网巨头都采用资源整合,而不同的地方在于各家内容的供给形式与资源的多少,比如说百度的旗下小度在家本质上是集智能音箱、家庭摄像机、平板电脑、百度APP与于一体,内容方面是百度旗下多个产品的组合。
腾讯听听智能音箱打通了QQ音乐、企鹅FM、阅文集团、企鹅童话等产品体系,声称拥有超过1700万首音乐正版曲库,一百万个儿童故事,一亿小时的有声内容,包括老年人喜爱的评书、相声、戏曲等。
亚马逊已经在基于声控软件Alexa已经构建了一个基于语音产品的开放平台。去年,亚马逊在旺季内销售了上千万部的Alexa驱动的智能音箱设备,可以说,它已经与众多的第三方开发者形成了共赢价值,并打造出了自身的生态价值。虽然百度DuerOS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后续的价值释放效应还有待观察。
巨头们将音箱定位为自身内容与流量的承载器,但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巨头们在基于自身需求在做产品,即我需要用户来买这个硬件消化我的海量内容,为我的内容布局寻找新的增量空间,而非用户真的是否存在刚需。
虽然表面上巨头们比拼的是内容壁垒、技术开放的能力、连接设备的数量以及开发者的影响力,但是本质上比拼的是对用户刚需的捕捉能力,以及如何更好的体现语音交互的价值、人机交互的能力以及对第三方开发者的价值。
对于国内厂商来说,以价格战先教育市场的策略在短期有速效,但这种策略换来的销量并不能带动行业的未来发展,反而会透支用户期待值。而从目前来看,消费者普遍反馈远场识别差、误唤醒率高、连续对话功能不稳定和语义理解能力差、音质不好等问题。总的来说,市场存在潜在需求,爆款难寻的背后,是诸多厂商从技术生态与到产品刚需性场景等诸多短板未补齐的结果。
相关阅读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