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2013到2019,超融合历经6年还有后劲儿吗?

科技云报道 科技云报到 2023-08-09


从IDC最新的数字来看,企业界对融合基础设施系统的需求丝毫没有减弱。IDC最新的《全球融合系统季度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这个市场的收入同比猛增19.3%,达到37.5亿美元。


 

2013年,超融合概念首次在国内出现;2016年,市场迎来“超融合元年”的创业浪潮;2019年,超融合开始落地到用户的具体场景。短短六年内,超融合实现了从新兴技术到商业化落地的闭环发展,其发展速度要远快于之前x86服务器替代大型机、小型机的进程。


 

根据IDC超融合报告显示,预计到2021年中国超融合市场将达6.8亿美元。但仍有很多人认为,超融合市场需求有限,只是IT基础设施发展过程中的中间形态,并不具备更大潜力,因此对于其是否能够支撑起企业未来的IT信息化建设仍然存疑。不过梳理过去一年的落地案例,可以一窥超融合的发展趋势。


 从边缘到核心应用 

 超融合正扛起IT基础建设的大旗 

 

超融合作为IT的一部分,其演进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业务转型密切相关。经历了“传统物理机”为核心的时代、“物理机+虚拟化”为核心的时代,最终到了现如今以“超融合”为核心的时代,其过程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


在超融合概念出现的初期,超融合就因其灵活扩展、配置简单、性价比高等特性被业界所推崇。

  

在早期企业IT人员搭建云计算平台时,需要了解从计算、网络、存储,备份、快照、克隆到集群、灾备、管理的整个云计算管理环节。


同时,还要考虑到计算资源充不充足、虚拟化平台网络如何搭建、存储如何连接到整个集群,以及各虚拟机的运行状态是否得到监控、是否能够处理灾备问题、备份方案能否可以保障业务数据的安全,以及将来业务的扩展是否需要重复上边的动作等等。

 

而超融合的到来使资源得以复用,资源池化使扩展更加方便,一个简单易用的统一管理平台带给运维员指挥如沐春风的快感。


这让超融合迅速在中小企业推广开来,正是由于超融合在这些中小企业中的摸爬滚打,以及逐渐对高难度IT建设环境的突破,让超融合方案进一步完善,开始满足核心业务的需求。


这种趋势在2018年下半年显现得更为明显,超融合已经开始在关键业务领域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边缘业务开始走向到核心业务应用。


 

随着超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超融合在金融、政府、教育、医疗、能源、设计、制造、测绘等多个领域落地,在全行业产生了大量的行业成功案例。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超融合的行业应用不仅呈爆发式增长,不少企业和机构已经开启了超融合扩容升级的建设。

 

从基础的超融合云计算架构平台建设,到行业客户纷纷在超融合平台之上扩容升级,超融合已经深入到行业客户中去,在数据中心牢牢站稳,巩固了自身在IT基础架构的主流地位。

 

 功能日趋完善和细致 

 超融合赛道的进入门槛逐步抬升 

 

事实上,超融合的发展远不止于此,随着用户对数据中心建设的需求越来越细致,如今超融合的技术门槛也越来越高,在技术能力上堪比公有云。


比如政务云领域,由于覆盖省市众多,很多人认为超融合很难满足这种超大规模且业务需求极为复杂的云应用场景,这对于云厂商的技术能力、方案整合能力、落地实施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根据2018年《中国政务云发展白皮书》数据表明,目前全国超九成省级行政区和七成地市级行政区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政务云平台。利用超融合技术,政府基础设施实现了集约化建设,可以解决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造成浪费的问题。


同时,由于超融合具有弹性、可扩展的能力,政府部门可以实现快速的系统部署和业务上线,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难发现,经过六年的发展,超融合正在成为全行业用户首选的IT基础平台,可以预见,随着超融合在场景化的深入,2019年超融合将进入应用深水区。对于那些尚未布局超融合的厂商而言此时入局,是否为时已晚?

 

企业级IT是一个门槛较高的行业,对于缺乏企业级IT建设的厂商而言,贸然进入超融合领域并不可取。


而超融合技术脱胎于对基础资源的整合,如果一家拥有深厚IT底蕴的公司,自身拥有深厚的IT基础设施研发技术和经验,同时拥有完善的外围生态圈,例如虚拟化、ISV等合作伙伴。如果这种情况下,此时入局尚且不晚。

 

从超融合自身的发展状况来看,超融合相关产品仍处于发展初始阶段。超融合虽已有几年发展历史,但纵观市场接纳与部署情况,用户对超融合更多是持有观望态度;与此同时,有研究机构表明,超融合在未来拥有可观的市场前景,所以此时入局还不算晚。

 

从完善IT产品线角度来看,入局不晚。如今“生态”是一个热词,生态不仅可以指整个IT圈的生态,也可以指IT厂商内部的生态,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此时入局超融合,将缺失的业务版图补充完整,晚字更无从谈起。

 

随着全面云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业务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能跟上用户业务发展的需求,很容易在快速迭代的过程中被新产品取代,就像之前风光无限的大型机与小型机一样,湮灭在科技的历史长河中。


超融合厂商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深耕行业应用场景,与客户业务一起成长,才能打开超融合发展的新空间,跑在超融合赛道的最前列。




 相关阅读


中科曙光联姻易捷行云,亮出了超融合下半场的第一个“王炸”

泽塔云CEO查乾:2019年超融合进入成熟市场,GPU云带来千亿级市场

高调牵手VMware发布新一代超融合一体机,浪潮这次要火力全开?

回到现实,被“神化”的超融合在今年将有怎样的演化?

超融合上演“群雄逐鹿”,实力玩家瞄准金融行业

超融合会是传统金融“焦虑症”的解药吗?

从1.0到2.0全面进化 超融合吹响技术变革的“冲锋号”

全球增速最快,众多玩家竞逐中国超融合市场

“技术架构”到“应用感知” 联想推动云计算步入“超融合2.0时代”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