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已至!今天,你的企业“云原生”了吗?
很多人一说“云原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容器、微服务、服务网格(Service Mesh)、Lambda,这些概念当然是云原生中元素,但是绝不是说和这些技术沾上边就是云原生。
也有些人一提到“云原生”想到的就是亚马逊AWS、Azure等,同样,不要认为应用部署到这些云平台上就算云原生了。
云原生的关键,不是“在哪里部署应用”,而是“如何构建应用”
按照云原生的方法论,不管最终业务被部署到哪个云上,这一模式从最初的架构上就和传统应用开发有着天壤之别。
开发人员应该通过云原生架构实现这样的效果:任何一个节点崩溃了都不影响用户体验,因为状态被专有节点分布式存储,保证高可用;如果业务增长导致负载过大,可以直接根据配置来扩容节点,而不是手工扩容。
云原生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开发效率,提升业务敏捷度、扩容性、可用性、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对于应用开发团队而言,云原生技术可以提升应用开发的效率,提升应用交付的质量。
比如通过容器,技术开发团队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开发所需要的环境与资源,开发出来的应用可以被运维团队更容易地部署和管理。
通过DevOps的最佳实践,应用交付的速度和质量可以被有效的提升。
对于业务方来说,云原生的好处是所提交的需求,可以更快地被响应和实现。
因为云原生技术可以有效地缩短应用交付的周期,让需求更快地变成代码,代码更快地变成线上的应用,最终为用户服务,实现价值。
云原生应用可以更好地弹性扩展,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例如容器应用提供的应用自愈能力,可以帮助减少应用的停机时间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经历以“设备”为中心的服务器阶段、以“资源”为中心的云化阶段之后,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如今来到以“应用”为中心的云原生化阶段。
降低人力依赖度,提高资源运维效率,降低部署繁杂度,提高应用便捷度,以及更加智能和安全可信。
在这样的商业趋势下,传统应用的架构和开发模式由于耦合度大、部署周期长、开发运维割裂等问题,将会阻碍业务迭代,限制企业的应用创新。
进入数字化时代,企业亟需由数字化转型深入到IT建设转型的全新阶段,在完成“企业上云”的阶段后,业务与企业运维能够依托于云原生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升级价值,充分释放云计算红利。
不过,随着应用场景复杂化,单独的云厂商已经无法满足部分行业需求。
云原生2.0中提出以应用为中心,建立安全与运营两大体系,在当前的敏捷基础设施、微服务、Devops的基础上又增加在数据、智能、安全三大方面的赋能,其实对应公司内部的数据中台、AI中台、安全,基本上也涵盖了公司的运维、安全、基础架构、数据中心四大核心部门数据和平台的融合,为应用提供敏捷、智能、安全的底层数据和基础架构等综合能力支持。
在这一阶段,跨云服务商的业务部署能力将解除企业的厂商锁定,实现跨云弹性伸缩和公私云分离部署,在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满足业务的连续性。
随着云原生应用场景的增加,企业对基础设施的计算、网络、存储相关使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在诸如密集计算、海量树存储、高并发流量等场景中对基础设施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未来的云原生基础设施平台需要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满足应用对计算、存储、网络方面需求。
目前,与边缘计算相结合,云原生技术能够解决传统业务方案中的痛点,这一点已经在部分大型项目中得到了印证。
从企业端的角度出发,新云原生企业正是企业进行全面云化的结果。在新云原生的支持下,数字化平台会将IT与CT、IT与OT进行资源打通,满足企业核心业务高速发展、新兴业务快速创新时涌现的新需求,为传统行业带来商业机制上的爆发。
这也正是云原生可以给企业提供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固化的行业规则,而是在寻找新的生产方式过程中持续发展的理念,并成为企业未来新型数字化新基建。
而在未来,每个企业都能成为云原生企业,更好地奔向全面云化、全栈智能的新未来。
相关阅读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