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腰椎间盘突出”
好熟悉的名词是不是?
现在,无论是上了年纪还是年纪轻轻的,
很多都怀疑自己“腰椎间盘突出”
因此而忧心忡忡,
那么,到底什么才算“腰椎间盘突出”?
它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听听新当选的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
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山医院骨科马晓生副教授怎么说!
椎间盘突出到底指什么?
椎间盘是椎体与椎体之间强有力的连接结构,作用嘛——维持脊柱高度,使它产生一定活动度;吸收震荡,承受躯体重力,将施加于脊柱的力量吸收并重新分布,就像弹性垫一样。
椎间盘由中央的髓核及外周的纤维环所构成。一般来说,人们所说的椎间盘突出,指的是髓核移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
正常情况下,髓核会受到周围坚强的纤维环的约束而无法自由移动,当椎间盘常受挤压、扭转等动作的作用以及轻微损伤的积累,纤维环和髓核逐渐发生退变,在此基础上突然受到较大外力的作用,或者反复劳损,就会发生纤维环破坏,髓核外突,从而造成影像学中的腰椎间盘突出。
为什么会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57%-70%与外伤有关。除此之外较常见的因素有:
腰部过度负荷,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举重运动,比如煤矿工人;
腹内压力突然增加,比如剧烈咳嗽、打喷嚏、屏气、便秘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长期姿势不当;
过度肥胖,使腰椎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等。
“突出”=“突出症”?
“突出”和“突出症”并不是一回事。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影像学上的病理改变,并不是一种疾病。有长期的随访研究发现,这些存在椎间盘突出的志愿者与后续是否出现腰痛以及腰痛的持续时间并没有相关性。多项研究证据表明,19.6%-36.3%的腰椎间盘突出者是无症状的。所以单纯影像学中显示的椎间盘突出,在不伴有症状的时候,并不需要十分关注,更不用紧张。
“腰椎间盘突出症”,则是指由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大部分腰突症患者的腿痛常大于腰痛,主要局限于坐骨神经支配区(即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疼痛多为一侧性、持续性,一般呈刺痛或电击样剧痛,常伴有麻木。非常少的患者可能出现会阴及肛周感觉异常,并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提示正后方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需及时就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那么可怕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不是就很严重了呢?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一定程度上有自限性的特点:
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保守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改善,避免手术风险。8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治愈或者使症状长期缓解。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急性期症状重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佩戴腰围,而且要求睡较硬的床垫休息。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扶他林、塞来昔布,这些药物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而且可以放松肌肉,减轻局部炎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此外,三点支撑法、五点支撑法及小燕飞等腰背肌锻炼等运动可以有效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痊愈,预防复发。
注意坐姿:坐的时候挺直腰背,在腰后垫一厚度适宜的靠垫,给予腰后部凹陷处一个支撑,应避免久坐,适时地站起来活动放松腰部。
另外,在弯腰提物或搬运重物时,要精神集中,各肌肉、关节运动协调配合,拾物时以下蹲代替弯腰,避免大幅度地屈伸腰部,避免在腰部侧弯、扭转姿势下用力。
对保守治疗观察半年以上确属无效,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者:可施行手术治疗。手术疗法能改变突出物与受压神经根的关系,纠正腰椎错位和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有利于病变的恢复。
华山医院骨科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开展脊柱相关手术,是全国最早开展此类手术并成立脊柱专业组的科室之一,目前脊柱外科临床诊疗范畴已涵盖脊柱所有疾患,技术同步于国际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治疗上,开展的项目包括肌间隙微创入路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各类通道辅助下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孔镜下微创髓核摘除术、腰椎斜向微创椎体间融合术(OLIF)、腰椎侧方微创椎体间融合术(XLIF/DLIF)等。
近年来,在主任姜建元教授的带领下,华山医院骨科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影响力,并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等国际一流院校建立了长期的临床、科研和教育培训合作关系。
5月13日,经无记名投票表决,华山医院骨科副主任马晓生副主任医师成功当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马晓生,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畸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学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脊柱工作组组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脊柱畸形教育工作组第一届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