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融资过亿后,这家电商猝死

罗瑞垚 志象网 2018-10-27





印度B2B电商领导者Just Buy Live(JBL)正苟延残喘。


创立于2015年的JBL曾是资本市场的宠儿,2016年初获得了英国阿尔法资本2000万美元的投资。两年内,JBL烧光了所有的钱,但仍未能打开印度的B2B电商市场。这家曾拥有400多位员工的公司,目前仅靠12名员工勉强维系。


显然,这家小公司是印度本土电商的一个写照。2017年,印度线上交易增长了30%,电商企业却两级分化得愈加严重了。除了排名前两位的Flipkart和亚马逊印度,余者都在苦苦挣扎。


Snapdeal一度也曾是电商独角兽,在拒绝和Flipkart合并后,已看不到前景。另一家独角兽Shopclues也是如此,距离倒闭不远。


而JBL则是一面镜子,照出资本在火拼印度电商时的另一面。


它的失败既有内忧也有外患。除自身决策失误外,印度B2B行业的特性——很难保持用户忠诚度,拒绝接受新科技等也加速了它的死亡。


而莫迪政府的废钞政策则让JBL雪上加霜。


这也是印度B2B电商公司共同面临的难题。创业者、分析师和投资者都认为它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但究竟如何将这个3000亿美元的市场带到线上?


还没有答案。


至少JBL没有。

 

    从资本宠儿到的幽灵融资    


2017年8月,JBL曾宣布他们获得了迪拜的投资商1亿美元的投资。此前,关于这笔融资的消息已经流传了6个月。


但让员工们震惊的是,JBL不但没有扩招,甚至在几周后开始裁员,德里的销售队伍从30人减至12人。事实上,那笔1亿美元的融资只是烟雾弹。


JBL曾是资本市场的当红炸子鸡。


印度的B2B市场有3000亿美元的规模,既有像IndiaMart这样的老牌企业,也有像JBL这样的创业公司。顾客和零售商作为买家都希望交易过程更为便捷,很多企业看到了这个商机,他们总能融到资。印度投资分析平台Tracxn统计,过去三年B2B行业拿到了84亿美元。甚至在2016年、2017年的融资寒冬,B2B也并未受到影响。


2015年,Sahil电子的老板Sahil Sani创立了JBL,并花一年的时间建设网站和APP,来接收订单、与物流合作并即时更新库存。传统的B2B依赖于分销商为零售商供货,但为降低成本,供货的周期不确定,往往比较长,零售商有时会因此失去顾客。JBL正式看准了这一点,试图用电子化来消除低效,为零售商提供即时交付。


它所讲的故事其实和亚马逊、Flipkart都一样,是资本市场上长销不衰的故事。2016年1月,阿尔法资本为JBL注入了2000万美元。


2017年11月,JBL在德里首都区的仓库反常地安静。所有的货物都卖完了,也没有新的货物送过来。JBL关闭了曾经最赚钱的快消商品部。


印度媒体The Ken从多名JBL员工处了解到,他们的薪水已经被拖欠了两个月,有大批的员工已经离职,他们的薪水也未被结清。为了存活,JBL的市场从40个城市收缩到了只剩下德里一个。


“JBL的理念是正确的,但之后做的一切都错了。” 一位JBL的前员工说。

 

  难搞定的下游零售商  


在传统的分销模式里,分销商往往和零售商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依赖于这种信任关系进行交易。当JBL试图接近零售商时,他们很难取得信任。


为了打出名声,JBL选择大肆投放广告,它瞄准了印度板球超级联赛(IPL)。一位业内人士称,创始人Sani缺乏经验,当他意识到这种做法是资源浪费的时候,为时已晚。


“这行的窍门在于频繁会面,你得慢慢取得零售商的信任。” 印度另一B2B电商B2C2的创始人Navneet Rai说。


获得客户之后,维护客户也是个大麻烦。“这行的客户根本毫无忠诚度可言,” IndiaMart的联合创始人Brijesh Agarwal说,“他们会为了节省50卢比而换掉分销商。”


一语成谶,JBL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


分销商在快消品上大概可以赚到2%-5%的利润,如果做大宗货物的配送,就可以降低配送成本,这样盈余可以覆盖配送成本,还有少量结余,如此循环往复。


这是亚马逊在做的事。 


JBL试图复制。


但它做的是即时配送,零售商更倾向于小订单,因为他有其他可替代选择。这样一来,JBL的成本上升,它在单笔订单上开始亏钱。如果JBL试图在小订单上收取配送费,零售商就不再下单。一旦零售商退出则很难再回来,除非JBL贴现。如此一来,它就亏损了更多。

 

  更难搞定的上游制造商  


分销商往往会从制造商或代工生产商那里进大批货物,因为总额较大,他们一般以信用进货,再以信用卖给零售商。零售商通常在一周内付款,经销商的现金得以周转,再付钱给制造商,皆大欢喜。


为拉拢零售商,JBL联合金融公司Religare给他们提供贷款。贷款金额最高为3000美元,设定了30天的循环周期。但制造商不愿意等待30天。于是JBL开始用投资给制造商付钱,这就开始侵蚀它的资本。


JBL也没能把这笔钱顺利全部收回来。在传统的以信用交易的体系中,分销商会对零售商进行非正式背景核查,以保持长足联系。但JBL没做这件事,给大多数提出申请的零售商都贷了款。


在废钞令出台前,这一套是走得通的。但废钞令出台后,零售商手头没有现金,生意又在下跌,他们没有足够的钱来偿还贷款。JBL只能再次动用自己的资本为违约的零售商偿还贷款。


对于违约的零售商,JBL开始停止供应货物。未售出的快消品在仓库里堆积,失去价值;未售出的手机也因为迅速的价格变化价值缩水。JBL损失了更多。


  如何打开B2B市场? 


阻碍B2B电商发展的最大因素还是用户习惯。


JBL花了两年的时间,还是没能说服零售商使用APP订货。一位JBL的前员工说,零售商仍然会等着推销员上门,然后用APP下单而已。


为了改变这一境况,JBL被迫投入很大成本建立地推队伍,而这本应该为科技所替代。人员成本的上升要大量交易支撑,更多交易则要求雇佣更多的人员,成本持续上升。


最后,这个莫比斯环导致了JBL现金链的断裂。


按照多位JBL前员工的说法,2017年6月左右,JBL每月光快消品的网站交易金额就有230万美元,手机则有75万美元。但在2017年11月,它整个的网站交易金额小于77万美元。


处在领先位置的JBL陨落了。去年,印度最大的B2B平台IndiaMart关闭了其旗下电商平台Tolexo;而另一个由三名前Flipkart员工创立的B2B电商Udaan,最近逐渐转向为小商家提供物流。业内人士说,Udaan转型的原因是没有看到在这个行业良性发展的趋势。


印度的第一家B2B电商独角兽还要等一阵子。虽然万事俱备,但他们好像都还没找到正确的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