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打算再割“韭菜”,重新接受中国投资

彭慧 志象网 2021-05-24


\ 本文共2588字,预计阅读8分钟 /


冻结了长达9个月之久,印度重新放开对中国直接投资项目的审批。


2月22日,印媒报道,过去几周,印度政府已开始“逐案”审批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项目。


去年4月,印度投资开放政策戛然而止。它以“防止疫情期间外资投机收购印度公司”为名,修改其外国直接投资政策(FDI),要求邻国在印投资必须获得政府的批准。此政策原只针对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修改后被广泛认为是针对中国投资的歧视性行为。


在对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报复之后,中国企业在印度损失惨重,TikTok、SHAREit等印度国民级的产品相继被封,150多个价值达20亿美金的项目,一直在等待印度商务部的审批。


而随着中印关系趋于缓和,印度经济遭受新冠重创,印度正对中国企业重新打开大门。


业内人士告诉志象网,尽管印度开始审批中国的直接投资项目,但可能更多还是集中于制造业领域,敏感行业的项目审批要视情况而定,而企业对此观望情绪明显。


“3到5年,中国企业都不乐意过来。”一名在班加罗尔开厂的中企高管分析。


开闸


“受印度去年政策影响,暂停审批的中国投资项目总共100多个。”在印度做投资的业内人士对志象网透露,虽然媒体报道指出几周前已开始审批,但据他了解,当前并未听说有通过审批的项目。


印媒指出,当前只围绕小项目开展审批,大项目将在审慎分析情况后再决定。不过,为了加速审批的速度,印度政府设立了一个由内政部、外交部、工商部和国家转型委员会(Niti Aayog)等部门官员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负责处理这一问题。


消息人士解释说:“该委员会不像外国投资促进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Promotion Board)那样,再对所有的项目进行审查。”


此前,根据FDI的新政,所有来自邻国的直接投资项目都由该部门审查,并由其做出决定。印度电信和保险等部门也遵循类似的制度,项目在通过或驳回前仍要经过审查。不过,在自动审批的情况下,公司没有事先寻求政府许可的义务。


去年4月,印度政府修改了关于FDI的规定,此举旨在遏制中国实体进行跨境投机收购。


盖特威之家(Gateway House)2020年3月的一份报告估计,截至3月份,印度30家独角兽中的18家由中国投资者资助,中国科技投资者已经向印度的初创企业投入了大约40亿美元。


盖特威之家提及的中国投资者,包括阿里、腾讯和字节跳动,这三家公司的产品在印度渗透率可以对标Facebook、亚马逊和谷歌在美国的渗透率。Oppo和小米等中国智能手机以约72%的市场份额在印度市场将三星和苹果甩在身后。


印媒称,收紧投资确实对中国投资者造成了沉重打击,因为近年来中国投资者已成为主要的资金流动来源,尤其是在技术和数字领域。即便只是一次股份转移也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


疫情爆发之后规定改变了,随着中印之间的地缘冲突,印度政府没有批准过任何投资,这直接导致了大量投资项目的堆积,总额超过了20亿美元。


逃离


印度政府和行业多位人士表示,印度即将批准的45个中国投资项目,大多数来自制造业,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制造业属非敏感行业。其中可能包括长城汽车和上汽集团的项目。


去年,长城汽车就收购美国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印度工厂达成协议,交易价值预计在2.5亿至3亿美元之间。长城汽车计划未来几年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该公司早些时候表示,在印度开展业务是其全球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该公司曾计划今年起开始在印度销售汽车,同时也在考虑引入电动汽车。


来源:KMS Lighthouse


长城汽车将继续寻求相关批准和投资许可。该公司发言人表示:“如果我们获得所有相关批准,我们将在遵守印度政府法律和规则的前提下,推进所有工作。”通用汽车发言人补充道:“我们继续寻求所有相关批准,以支持这笔交易。”


而上汽集团2019年开始便以旗下英国品牌MG Motor在印度销售汽车。该集团承诺向印度投资近6.5亿美元,目前已投资约4亿美元,需要获得批准才能吸引更多投资。上汽的印度子公司并未相关事宜对媒体做出回应。


不过,在两国关系的寒冬里,印度政府接连不断的打压,让不少中国企业远离这块是非之地。


另据媒体报道,长安汽车此前计划在印度投资5亿美元,受中印紧张的关系而暂停了向印度的扩张。此前,长安汽车已经与一家名为EY的咨询公司就其进入印度计划进行谈判,甚至还在泰米尔纳德邦、古吉拉特邦和特伦甘纳邦寻找工厂。


尽管长安汽车的上述动向尚未得到证实,但印度对中国投资的严格审查,严重制约了该公司在印度的扩张。


业内人士称,印度政府未来计划是将150多笔拟议中的中国投资分成三类,具体取决于对国家安全的风险。咨询顾问和律师表示,汽车、电子、化工和纺织等行业被视为不敏感,而涉及数据和金融的行业则被视为敏感。


日前,中印双方就脱离接触达成共识。印度大恒竺成(Link Legal)律师事务所合伙人Santosh Pai对志象网表示,开始脱离接触之后,预计两国的经济联系也将复苏。


他指出,自去年实施投资限制以来,印度政府今年将首次开始批准中国投资,不过投资仍面临审批,非敏感的制造业投资可能优先考虑,与互联网和数据相关的敏感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审查。


观望


虽然现阶段印度放松了对外资的管制,但是由于政局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中国投资者不敢轻举妄动。


业内甚为关注的,除了汽车领域投资,还有中国App在印度的命运。在涉及中国app的问题上,印度政府此次没有表态。1月底,印度政府宣布永久封禁以Tik Tok为代表的59款中国App,在不安的等待期中,不少中国应用挥别印度。而在去年年初,印度也宣布,永久封禁多款中国应用。


一直在苦苦等待的Tik Tok也选择解雇90%以上的印度员工。


过去一年,中印边境持续紧张的局势,以及政府对中国公司和基金投资的审查措施,严重影响了中国投资流入印度。Venture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2019年,来自中国的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融资为35亿美元,到2020年大幅下降至10.5亿美元,不足2019年的三分之一。


作为一家消费品公司开拓印度市场的负责人,刘浩(化名)去年着手公司在印度的各项业务。当时,他已经完成了前期的所有工作,包括公司的注册、办公室选址装修、人员招聘等环节,就差注资这最后一步。但是,疫情爆发以后,印度开始收缩中国在印投资,刘浩的公司面临很大冲击。


“我们的印度董事都接受了当地政府当面问询,但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答复了,批复也一直没下来。”刘浩告诉志象网,由此他们不得不停掉在印度公司的所有工作,并把人员全部撤回中国。


对于印度新规,刘浩坦言,他们现在是非常谨慎的态度。本来,公司对于印度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就没有太多信心,经过去年的种种之后,公司总部领导对于印度市场投资的意愿也在下降,不像之前那么强烈了。


谈及对新政策的应对,刘浩无奈地表示:“现在只能观望。”


来源:Entrepreneur


“尽管局势不会回到2019年的正常水平,但如果在边界问题上的处理没有倒退,情况将会好转。”Santosh Pai表示,中国在印的制造业投资困境将得到缓解,因为印度还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此外,由于印度设置了高关税,从中国出口产品将变得更加困难。对于敏感行业的中国企业来说,审批将取决于每一个个案的具体情况。


印度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不仅仅对中国公司是这样,对美国公司也是如此。最新一波对Amazon印度的抵制,还有印度政府对谷歌旗下的Gpay的审查,都是例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