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的商业思辨:从医健创业实战打出来的战地经验

2017-12-12 姚见儿 贝壳学社


商业思辨


企业是否非创新不可?

要善于打寄语创新基础上的价格战和性能战!

创业企业须防止“僵死”“累死”“作死”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高手秘籍实战出来的经验


秘籍一:

听课有风险,学习需谨慎

我个人推崇实践出真知,我们中国的企业和国外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我们的教育课程和基本理念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可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国外的先进观点不一定适合我国的企业。我的建议是将这一些观点慢慢的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所以,我所讲述的东西也需要学员结合自己的情况,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完全跟着讲课人,去照搬那些理论是不可能产生效果。


秘籍二:

创业有路可循,细分领域第一

创业千变万化,比较容易成功的路,并且已经是被商业证实的,就是做细分领域第一。这是我这20年来,在商业摸索验证后,认为最值得遵循的创业和企业经营信条。无论你做什么领域,想方设法做到第一。第二行不行?还行。第三呢,基本上不太可行。三名以外呢,肯定不行。

所以,当你创业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在哪个细分领域能做到第一?不过现在大部分的创业案子,不是前三名,而是一百名之外了。比如基本雷同的打着“精准医疗+NGS”的概念的公司国内这2年成立了三百多家,显然大部分公司今后发育成长起来的可能性为零。


秘籍三:

无创新,不创业

创业本身并非一定要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是靠模仿成功的。不过,这些年的商业环境变了。原来大家都做仿制,只要行业中有一两家做大了,其他没有及时长大的模仿者都得死掉或者被并购。

现在每个细分领域的国内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一旦发现一个明显的商业机会,创业者的仿制速度和力度肯定比不上上市公司。所以我们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小企业现在模仿已经没有活路。在这个时代企业生态是小企业负责创新,大企业负责商业、负责扩大和资本。


秘籍四:

要擅于与跨国公司打价格战

创业大部分案子是基于已有市场的产品。开天辟地创造全新市场的案子比例总是及其少数。也就是说一定有一个把守在市场的竞争对手。如果你创业时技术上采取的是跟随策略,那么你要有主动展开与跨国公司打价格战的准备。

最好不要与国内龙头企业打价格战,因为你的成本结构与他没有本质差别。但如果你说和跨国公司都没有办法打价格战,那你的技术跟随策略就很难成功了。你很难把他们的份额抢过来。当然,价格战最好基于工艺创新或者上下游整合创新。打之前要问问自己:如果我降价50%,我是否依然还有利润? 


秘籍五:

性能战—客户需要的是2.0,你给的是1.1

性能战想利用产品性能的改善打败市场原先的玩家。市场还是那个市场,客户还是那个客户,这些并没有发生改变。在现实情况中,很多人想通过打性能战成功。他们的说辞通常是:我有个技术比那个大公司好,我想利用技术优势将把大公司的客户抢过来。

但通常仔细分析后发现,产品的性能只比现有的高出了一点点而已,如果把原产品设为1的基准线的话,你的产品最多是1.1或者1.2。这点提升不可能让客户放弃原来的产品。如果要打性能战,你的产品性能必须变成2.0,或者10.0,让客户有很强烈的差异感。如何让性能成倍提升?最可行的路径是:采用最新技术,一步跨越过去。

原有玩家通常会固守老技术,原因是庞大的生产供应体系,更换技术的沉默成本高到无法承受。他们不会革自己的命。这就是创业企业的机会所在。这事实上也是曾经辉煌的老牌企业为什么会衰退的深层次原因。


秘籍六:

把所有资源集中铺在一个最容易成功的项目上

因为创业公司资源有限,所以应该把所有资源集中扑在一个最容易成功的项目上。看到一些初创公司商业计划里描述要做的产品有好多个,并且互相关联性不高。他们美名其曰:东边不亮西边亮。但我的建议是:初创公司切不可贪心,不要同时追两个兔子或者三个兔子。追一个兔子足矣。


秘籍七:

创业就是向死而生

人从生下来开始,就走向死亡,公司从创立开始就步入倒闭,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任何伟大的公司,可能都会走向衰亡,所以研究死和研究生一样重要。如果你的企业辉煌过了而后衰老死亡,那也无怨无悔,符合天理。但你的企业根本就没发育过就死了,那叫夭折。创业企业的死亡之路最常见是下面这三种。你研究死亡越是清楚了,越有利于你生存下来。


死法一:僵死

创业多年,不死不活,产品也推出来了,但销售额几千万后总上不去。这在我们医药类企业多见。处境尴尬,原因很多。看上去产品有问题,模式有问题,团队有问题,市场有问题。通常这种僵死的企业其根子的原因是做不了行业前三。



死法二:累死

研发周期过长会产生一种恐慌感。不仅仅是公司的创始人,连公司的投资人和员工都开始恐慌,仿佛在看不见陆地的大海上航行。 “漫漫研发路,十年尚未成;股东忙吵架,怕钱打水漂;身心俱疲惫,散伙常常见。”



死法三:作死

在风口上、赶着潮流的企业本应该又快又狠地开展商业化价格战占领市场份额,结果却做成慢慢腾腾高高在上装矜持,最后等到潮流退了,没有人给钱了,企业也就死了。




内容整理:王楚韵

脑图制作:王楚韵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一步了解贝壳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