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池州,原来是座水中城!

池州新闻 2023-10-28

古时候的池州城,与现在我们所见的池州城相去甚远。


古时的池州城,远远望去,是一座真正的池上之州。那个时候,人们所说的齐山湖、东南湖、白沙湖,因为清溪河一水牵连,在丰水期可以连成一片,从而浩浩荡荡,将池州城之东南面密密围住。加上西面的秋浦河、北边的长江,于是池州城在三水合围之下,真正成为池上之州。正因如此,围着这“池州”,就有好几处泊船的港口:在秋浦河那里有杜坞,在长江那里有池口,在清溪河这里则有百牙山脚下的落蓬湾。这些港口渡头,风帆历历、客货往来,一片熙熙攘攘景象。百牙山之所以叫百牙山,就是因为这里船来货往、商品丰富,有各色牙行的生意人在此买卖交易,故称百牙,以喻其多。


▲池口


古时池州城为三水所合围,宛如池上之州,犹如莲花绽于池上,这是有诗词见证的。比如下面两首宋诗就可为证。


其一,是杨万里的《从提举黄元章登齐山寺后上清岩翠微亭·望》,全诗如下:

西山落日浴长江,并贯清溪作一光。

千嶂围来天四合,孤城涌出水中央。

楼台玉塔云间见,杨柳金堤镜里长。

客子要穷秋浦眼,翠微亭上上清旁。


这首诗的原题是:“从提举黄元章,登齐山寺后上清岩翠微亭,望郡城,左清溪,右大江,盖绝境云。”杨万里这首诗,是在齐山的山顶翠微亭上观望池州的。他从这里一望郡城,结果看见的是左清溪、右大江,于是他说:孤城涌出水中央。可见诗人眼中的池州,乃水上之城,如一朵莲花绽于水上。


▲翠微亭


这首诗值得大家注意的,还有另一句:杨柳金堤镜里长。杨柳金堤是指什么呢?就是翠微堤。翠微堤是唐朝著名诗人池州刺史杜牧的前任李方玄所筑。李方玄之所以筑堤,是因为池城被水所围,出城向南需筑堤穿湖而过。于是,他动员人工在齐山剥崖剔土,修了这座长堤。此时在山顶上的杨万里看来,湖中之堤,犹如横亘在明镜中一样。


本文说到这里,想再荡开一笔:因为翠微堤修成,不承想成就了另一美事,那就是齐山被剔土之后,竟露出大量奇峰怪石和幽洞来,成了小城东郊一处绝佳游览之地。经年累月之后,经过无数文人的登临与赞叹,齐山已成为池州一座巍峨的文化之山。齐山的石头上,有数不尽的摩崖石刻,执着地向后人展示它的唐风宋韵。清朝安徽青阳人陈蔚还为此专门修了《齐山岩洞志》,将齐山的“万壑云涛”点点滴滴记录了下来。


▲齐山


其二,是周必大的《池阳四咏其四》,全诗如下:

地占齐山最上头,州城宛在水中洲。

蜿蜒正作长虹堕,吸住江河万里流。


这首诗与上首诗的视角相同,作者也是登上齐山山顶来眺望郡城的,结果视觉效果也一样:州城宛在水中洲。诗人眼中的池州,同样是水上之城。


▲齐山


杨万里(1127-1206)和周必大(1126-1204)都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两人年龄相近,且交情甚好,与尤袤、范成大、陆游等称名于时。宋人有赏石之风尚,齐山离城三里,海拔大约百米,奇石洞壑连绵,恰如一巨大盆景摆放在水城之边,故来池之名宦巨贾,未有不登山以望“江涵秋影”“水如匹练”。他二人来池,也同样都登上了齐山,且写下了诗词。而这诗词又为我们后人描述了池州城当年的样子。今人览之,得想其貌,何其幸哉!


▲齐山


水上之城的池州,其三水合围的状貌之所以大为改变,最大的起因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件大事所致:那就是为防治血吸虫病而进行的“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


昔时,池城三面环水,特别是清溪河所贯穿的东南湖面,秋冬水落之后,原是湖面的地方就转为湖草蔓蔓的浅滩,从而钉螺密布,成为血吸虫寄生之地。新中国成立以前,池州是血吸虫病重灾区。无论城乡,凡水域都有血吸虫病酿成的惨祸,真可谓“万户萧疏鬼唱歌”。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响应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伟大号召,自1965年冬开始,池州人民打响了“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战。这个工程,主体就是两个:一是在杏花村切岗,使清溪河下游改道不再从东南面绕城而过,而是从切开来的杏花村山岗那里,流到秋浦河里,而后从池口入江;一是新建江堤、湖堤、河堤,围成一个东南湖圩,彻底治理城外东南方向的水面,使以往因洪水泛滥而形成的湖滩之地变成土地,断绝钉螺滋生之环境。


▲清溪河


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前后历时十年。我们的父辈对这项工程都有深刻的印象。这项工程保护了耕地,消灭了钉螺,维护了交通,为后来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创造了条件。也正是因为这一工程,彻底改变了自唐设城以来,池州就一直保持的“池上之洲”的面貌,从过去三面环水,变成今天的滨江拥湖之新貌。这一改变,使古诗词里的“江涵秋影”“白浦荷风”等旧时风景已物换星移。特别是杏花村切岗,更是使千古诗村的地理位置也随之位移。


▲杏花村


睹新思旧,也许有令人感慨遗憾的地方。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曾经的“宛如水中洲”,到今天的“一城五区”,体现的是时代的伟大变迁。从曾经的“平天春涨”,到今天的“平湖观月”,又何尝不是因历史发展而焕发出的新彩?我们回眸历史,在古诗词里窥探池城古典身影,为的是更加珍爱脚下的这片热土。我们怀想过去,感动于激情岁月,是为了更好地建设。




来源:池州市传媒中心 作者:李运动
部分图片来源于池州文化旅游 池州民政

编辑:徐雯     审稿:姚成润     监制:周美超


公益广告展播



大家都在读:

限时入园!池州一景区发布重要提醒|新华社关注池州古树名木保护|倡议书发出之后,他们排队做这件事!|这些问题,请您拍照举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