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苗青 责编:余冰瑶
审稿:姚成润 监制:彭熙宏
进入石台县城,能让人直观感受到热闹和喧嚣的,是遍布在街巷里的餐饮店铺。依山傍水的石台,孕育出丰富的舌尖上的美味。
这个“五一”假期,石台县各景区人气火爆,游客们赏美景,品美食,一道山城特色的螺蛳鸡,成为餐桌上的“网红”。夜幕降临的小城里,几乎每条街的特色土菜馆里,都人声鼎沸、热气腾腾。杨春霞和丈夫开的三子土菜馆,位于秋浦天地广场。在她的菜馆里,当然也少不了一道螺蛳鸡。
“我们山里人在吃上讲究务实,要吃饱、吃好,螺蛳鸡恰好能满足这两点。”杨春霞说道,秋浦河水养育的螺蛳,肉质鲜嫩,而在山里生长的走地鸡,肉质紧实。烹饪时,将螺蛳炒熟去腥,上桌前与烧好的仔鸡混合,通过炉子锅慢煨,让食客们大口吃肉时,亦能品味螺蛳和鸡肉结合,所激发出独有的鲜味。
“生意火爆时,一天卖掉100多份螺蛳烧鸡,而且是因为备菜能力限制,不然还可以卖出更多,但我们要把控品质。”杨春霞表示,常常听外地顾客说,是民宿老板或出租车司机推荐他们来的,她很开心,未来要坚持做好本地土菜,把山里的味道,传播给更多的人品尝。
锅贴饺子,是石台人早餐里的偏爱。当地土猪肉和面粉碳水结合,焖煎起锅,外皮酥脆蓬松,馅儿肉嫩鲜香,一口爆汁,还可配一碗白米粥和山里的咸菜,享受小城里的早间慢生活。石台县城里,有很多卖锅贴的早餐店,每一家都在用自己的烟火气,打开人们一天的味觉。
黎明路上的如意早餐,没有招牌,位置偏僻,前厅、后院都摆满桌子,制作锅贴则是挤在一侧的屋檐下。但是生意却非常好,食客如云。“这个店面,之前很多人租来做生意都开不久,我们开了有八年多了,就卖锅贴饺。”老板张玉林说。
8年的生意稳定,源自张玉林一家对好味道的坚持。“饺子馅儿的肉,我们不合作固定的肉摊,谁家土猪肉符合我们的标准,就买谁家的。”张玉林介绍,制作工艺上,他们坚持最为传统的手法:每天凌晨3时,全家人起床包饺子,最快的半小时能包200个;搭配锅贴饺的小米粥,用柴火灶熬制;咸菜也是自家腌制,确保口感里的每个细节到位。
“平常每天能卖20多锅,节假日根本就不够卖,好多外地游客吃了都赞不绝口。”“五一”假期里,张玉林一家分外忙碌,两口平底锅不停轮换。一个个锅贴里,藏着山里人的质朴纯真。
丁哥铁板烧
夜幕降临,烧烤摊的烟火气弥漫开来。除却寻常炭火烧烤,石台人对铁板烧也情有独钟。一方不足半平方的铁板上,串好的食材和着高油温,在一把平铲子的挤压下,散发出浓烈的香味。位于石台县小食广场(九龙宾馆对面)的丁哥铁板烧,就是其中一家。
丁哥名叫丁伯银,2009年返乡创业,和妻子制作铁板烧。“最开始在石台宾馆的路口摆摊,那时候条件苦,风吹雨打,但生意还不错。”丁伯银说,虽说条件有限,但是食材上却没有敷衍,备菜时确保新鲜、干净,如卖得最好的铁板鱿鱼,得买回来自己清洗穿串;烹饪制作时,则要掌握顾客的口味喜好,随时调整火候、调料。
2022年元月,丁哥铁板烧告别多年路边摊生涯,搬进政府规划的小吃广场。“这里就餐环境好,顾客更集中了,还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提到自己的顾客群体,丁伯银很自豪,他说做生意这么多年,很多顾客吃着自己的铁板烧长大,再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吃,更有很多人打包带到外地去吃。
“家乡给我容身之所,我能做的,就是把客人当成家人,希望他们都能在这里体验到放松和惬意。”丁伯银朴实地说。
下饭小菜的小摊
石台人的餐桌上,点缀在各色菜肴间的,是一碟碟脆爽可口的小咸菜。几乎每个饭馆和农户家,都有着自己腌制咸菜的绝活。县城和平北路的农贸市场里,汪玉平把小咸菜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农贸市场79—80号摊位,是汪玉平的小摊,没有名字,但在微信上,她称自己的店为“下饭小菜”。“这个季节最好吃的是腌大蒜和莴笋,不过品种不是很多,秋天以后品种最丰富。”汪玉平介绍着自己店内近30种色彩诱人的咸菜。她说,腌制咸菜是个繁琐细致的活儿,每个季节不同的蔬菜,都有不同的腌制周期,还要根据不同的气温来调整,但好在石台的蔬菜品质好,水也好,更能成就好味道。
汪玉平一直在忙,有本地居民和饭店老板来采购,不时还有一群群外地游客来询问。“随便品尝,不买也没关系,我每天下午不在哈,别跑空了。”汪玉平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她告诉记者,每天下午,她都要在家备货,一些饭店、民宿批量订购,还有很多外地游客的微信订单,需要她邮寄。
“如果石台旅游不发展,我的生意不会这么好,最远的订单,卖到新疆。”汪玉平觉得,自己小摊一年能卖出10000多斤咸菜,忙碌中也充满着自豪。
无论是氤氲气里的早餐店,
觥筹交错里的土菜馆,
还是菜市场里山货咸菜小摊,
抑或是热辣滚烫里的夜宵明档,
游山玩水时,不妨停下脚步,
在小城里感受烟火气里的浓烈人情味,
或许就是您想要奔赴的旅途。
池州市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汪玉
通讯员:徐敏可
编辑:苗青 责编:余冰瑶
审稿:姚成润 监制:彭熙宏
关注我们
大家都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