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徐雯 审稿:姚成润 监制:汪宏斌
关注我们
大家都在读
池州董某、王某、占某,被警方查处!|最低60元/天!池州“无陪护”病房来了!|池州这里,中华文化史上梦乡仙境一般存在!|现场直击!池州这个安置点的一幕幕
解码“秋浦”(一)
缘水生秋浦 水打秋浦县
要解码“秋浦”,首先得从池州这块土地上曾经存在的一个县级建制——秋浦县说起。
明朝嘉靖年间编修的《池州府志》记载 :“秋浦废县在石城。”“贵池石城,在城西七十里,汉置县……今铁店、仓埠潭即其故地。”因此,解码“秋浦”文化探源报道组一行首先来到嘉靖《池州府志》提到的“铁店、仓埠潭”所在地——贵池区殷汇镇沧埠村。
“三十年前,我在河中捕鱼,发现有多口古代水井,有的是用青砖垒砌,有的是用青瓦垒砌,呈一条直线形排列在河中央。”在秋浦河仓埠村段,面对解码“秋浦”文化探源报道组,年近花甲的村民江红兵绘声绘色地讲述当年所见。村民江茂来、江庆生、江发和等人你一言,我一语,说法与江红兵基本相同。
“当年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一段河里有那么多的古井?这些水井后来都被开采河沙损毁,真是可惜了!” 江茂来不住叹息。
▲发现古井群的秋浦河沧埠段(摄影 朱锦波)
二十多年来,安徽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吴世民一直致力于池州地域文化研究。为了寻找古石城县和古秋浦县遗址,他曾经五十多次来沧埠村一带进行田野调查。当天,就秋浦河沧埠段河中出现多口古水井一事,他作出解释:第一,在古代,井是家园的表征,有水井即意味着有人生活,说明这里曾是人烟聚集的地方;第二,井很多,意味着聚居于此的人很多,说明这里曾经可能是一座城;第三, 水井出现在河道中印证了一个传说——“水打秋浦县”。这个传说传递的信息是,历史上某个时期洪水泛滥,秋浦河改道穿城而过 ,把秋浦古城冲毁。
至于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城?什么时候建的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有着怎样的历史过往?吴世民说,这要从汉武帝围堵“山越”说起。
何为山越?史书记载,西汉前期,浙江、福建一带的越人被迁徙到青弋江以西、鄱阳湖以东区域,与当地的土著人群杂合成一个群体,人们称之为“山越”。吴世民说,山越人生活在山区,拒纳捐税,并以山险为依托,时常下山劫掠。为了围堵山越,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在山越人聚集的皖南山区周围设立了春谷、陵阳、石城三县。其中,石城县治就设立在以今天的沧埠村为中心的地带。这里东南、西北各有一组山峰,中间是肥沃的秋浦河、龙舒河冲积平原——其地形“两山夹河如城”。
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城?吴世民解释说,山越人善于驾舟。他们以舟为马,以水为道,来去如飞。临水建城,主要是为了控制山越人出入水道。三国时期,为了有效阻遏山越人侵扰,东吴名将程普、韩当、黄盖、诸葛恪等人先后镇守石城。
征服山越后,由于来自北方魏国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江防理所当然也越来越重要。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吴国迁石城县治于今天的贵池区乌沙镇晏塘莲花村一带,使其承当长江防守要务。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中国后,江防军事意义有所下降,于是迁石城于今天的贵池区牛头山镇木闸古城村,兼顾江防与对东南山区的控制。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王朝改陈代所建石城县为秋浦县,属宣州。为什么叫“秋浦县”呢?根据郦道元《水经注》和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所载,古时候从古城村附近的“贵口”到长江有一片水域。春夏涨水成片,形成一个长约六十里、宽约三十里的水域,人称之“贵长池”;秋冬水落,水滨岸地大片显现,这种水滨岸地,吴人称之为“浦”。故而,当地人称此段水域所在地为“秋浦”。
随着天下一统,江防失去意义,东南山区管理与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于是,隋文帝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隋王朝将秋浦县治向东南方向迁至邻山近水的古石城县治遗址,即今天的贵池区殷汇镇沧埠村一带。
吴世民考证,古秋浦县城是一座狭长的城,南北跨度1公里左右,东西跨度2公里左右。隋朝的秋浦县辖域,东边到今天池州城西涓桥镇(原双桥乡)一带,西边到东至县张溪镇,南边到石台县小河镇。
唐朝取代隋朝后,依旧在此地设秋浦县,仍属宣州,辖域一度东扩至今天的青阳县西部和九华山风景区一带,西扩至比张溪镇更远的东至县域,覆盖了池州大部分地区。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设池州,与秋浦县同治。唐太宗贞观元年,废池州,秋浦县重新隶属宣州。隋唐两朝,秋浦县治主要功能就是驻扎军队,管理地方治安。
吴世民说,李白行吟池州,大部分时间的活动范围是在秋浦县域,其中,《秋浦歌十七首》《赠秋浦柳少府》《赠崔秋浦》《秋浦寄内》《游秋浦白笴陂二首》等传世名篇都创作于秋浦县域 。
▲淡彩速写:唐诗人李白流寓秋浦县(作者 胡跃)
那么,古秋浦县什么时候撤销?为何要撤销呢?综合史料得出结论:这一切都与水有关——因为水,有了秋浦县之名;也正因为水,秋浦县失其名。
据考证,汉武帝元封二年建石城县主要是控制石城县治东南、西南两个方向的水道,也就是今天的秋浦河两大支流,即发源于九华山西边山脉的龙舒河和发源于祁门县大洪岭北麓的鸿陵河。秋浦县设立后,“秋浦河”这一概念也逐渐泛化,从只有几十公里长的“贵长池段”泛化为包括鸿陵河在内全长约一百五十公里的长江重要支流。
由于地处龙舒河和鸿陵河冲积平原,秋浦县,这个缘水而生的古县,这个一次次激发诗仙李白大发诗兴的如仙之境,始终饱受水患之苦。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为了控扼长江,唐王朝复立池州,州治设在今天的池州市主城区。或许是为了让秋浦县治不再受水灾侵扰,同时将其迁寓池州府治之地。
随着县治的迁离,秋浦古城防汛抗洪工作自然松懈下来。终于,这其后的某个时间,一场洪水将这个遗址彻底冲毁。
洪水怎么会将古城冲毁?结合史料和多次实地踏勘,吴世民推断:由于古城南边有一条横贯东西的护城河,汛期时,秋浦河西边支流鸿陵河和东边支流龙舒河河水暴涨,溢出河道涌入护城河,两条河汇合后一起冲向秋浦古城,冲破城墙,浩荡北流,形成新的秋浦河纵情流淌。至今,在秋浦古城遗址的东面和西面均存在古河道遗痕。
关于“水打秋浦县”这段“沧海桑田”之变,清朝学者陈闳在其编纂的《秀山志》中有这样的表述:“古水道绕秀山之足迤逦北行,由郎山下,今则徙而东流,秋浦城故址已在波澜潆回间矣!”
五代十国时期,吴乾贞年间(公元927年)杨吴政权改秋浦县为贵池县。从此,“秋浦县”,这个鲜活存在了338年的古县,它的所有故事,便只能在历史的波澜潆回间了。
古秋浦县虽然消失在历史的碧波中
但它永远存活在一代代池州人的忆念中
记者:江山 朱锦波 杨柯
撰稿:江山
编辑:姚成润 徐雯
解说:李国亮 王晶晶
来源:池州市传媒中心
编辑:徐雯 审稿:姚成润 监制:汪宏斌
关注我们
大家都在读
池州董某、王某、占某,被警方查处!|最低60元/天!池州“无陪护”病房来了!|池州这里,中华文化史上梦乡仙境一般存在!|现场直击!池州这个安置点的一幕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