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吴婵娟 责编:戴琪
审稿:姚成润 监制:周美超
刘进贤,1898年出生,东至县龙泉镇人。幼时接受私塾教育,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朝阳大学。后返回家乡从教,任秋浦县(现东至县)南门岭高等学堂教导主任。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后转为中共党员。历任共青团秋浦县特别支部书记、红十军某部秘书、秘书长和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等职。1935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光荣牺牲,时年37岁。
刘进贤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家族拥有田地40余亩、茂林山场百余亩、青砖瓦房数幢等。其祖父是光绪年间的贡生,曾被选任为儒学正堂。父亲刘道今学识渊博,但他抱着“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隐士胸怀,不问天下事,一心在家管理家务。
刘进贤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与好学,7岁时在本村私塾启蒙读书,其接受能力和记忆力远超同龄人。8岁时被舅父带回家中读私塾,这一读就是8年。期间,他读遍了四书五经、唐诗、史记等,作文、吟诗、答对样样精通。此外,他还跟随专业的武打教师学习拳术,成为能文能武的青年才俊。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进贤开始关注国家大事,对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深感愤慨。他赞赏孙中山先生的学问与抱负,为广州起义、武昌起义、宣统退位以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创作了不少赞美的诗赋文章。
在国家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启发下,刘进贤决心外出求学,以寻求新知识、新文化,为国出力。在舅父的支持下,刘进贤说服了家人,前往秋浦宏毅学舍深造。三年后又到屯溪、安庆求学。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考入北京朝阳大学。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学毕业后,刘进贤返回家乡秋浦。不久后前往省城安庆,在安徽省办的《评议报》工作。1921年,安庆爆发了一次为争取教育基金独立、反对倪氏军阀侵吞教育经费的斗争,史称“六二学潮”。刘进贤参与其中,并在《评议报》上发表了激进性的文章。这次学潮斗争中,反动军阀悍然开枪镇压,40余名学生身负重伤,另有一名学生被打死,刘进贤臂部也被刺一刀,伤势严重。
反动军阀的暴行让安庆全城为之大哗,成千上万人上街游行。最后,这场斗争取得了胜利。从此,刘进贤的革命斗争意志更加坚定。
1925年秋,刘进贤从安庆回到家乡,开始研究李大钊、陈独秀等同志所宣传的政治理论,认真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928年初,刘进贤接到两份请帖,一份是徽州府请他去祁门任知县,一份是秋浦县南门岭高等学堂请他去教书。两份请帖蜚声乡里,亲戚朋友都劝他去当知县,刘进贤却最终选择了教书。他说:“我读了大学,有责任把本县文化教育事业搞好,以拯救中华、振兴民族。”
南门岭高等学堂是当时秋浦县的最高学府,刘进贤担任该校教导主任兼国语教师。在这里,他结识了众多进步师生,并创办了《新秋浦》月刊,发表了大量救国兴邦的革命理论文章。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也为他日后领导革命运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1928年暑假期间,在陈仲亭等人介绍下,刘进贤加入共青团组织。1929年,刘进贤任共青团秋浦县特别支部书记。他自知责任重大,除了上课时向学生宣讲革命道理和共产主义理想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中秘密发展革命力量。
1930年11月,红十军攻克秋浦县城。在他的接应下,红十军迅速进驻了南门岭高等学堂,同时捣毁了国民党秋浦县政府各机关,救出了被捕革命人员刘学诚和一些进步人士约90人。此后,他又成功动员并带领32名师生加入红军队伍,经过两天跋涉到达赣东北省委驻地葛源,受到方志敏同志的亲切接见和赞扬。刘进贤被安排在红军某部先后担任秘书、秘书长等职。
1932年,刘进贤奉命返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地下党组织,吸收了他的父亲和三个弟弟以及同村郑伯其等人入党,成立了一个党小组。之后,刘进贤在大板桥附近的自然村和西湾又秘密发展党员,成立了一个党小组。此后,他还将组织发展逐步延伸至皖赣边山区的利安、木塔等地。1933年2月,他已成功组织了200多人的农民团。同年,接上级指令,他又返回江西革命根据地。
1934年,刘进贤几次率领红军独立二师攻打江西景德镇和谢家滩。他指挥英明果断、速战速决,使敌人闻风丧胆。特别是攻打谢家滩驻敌一战,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不久后,他被任命为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不幸的是,1935年,国民党对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刘进贤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光荣牺牲。
刘进贤烈士的革命足迹曾深深印在皖赣大地上,他的光辉事迹陈列在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在东至革命历史纪念馆,我们也能看到一张1930年刘进贤与南门岭高等学校师生的合影。记者从刘进贤的外孙程玉华处得知,刘进贤烈士为百姓、为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家人以及子孙。“我外公的父亲以及兄弟都跟随外公参加革命并牺牲,我父亲参加抗美援朝后负伤,我也曾去军营历练并在部队入党。如今,我侄子也去部队参军报国。”程玉华说,外公是家族几代人的榜样,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池州市传媒中心
记者钱雪梅整理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编辑:吴婵娟 责编:戴琪
审稿:姚成润 监制:周美超
关注我们
大家都在读
一位池州姑娘的传奇一生!|今天下午,九华山上突发一幕!|池州这位黄埔军校毕业生,创建贵池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迎来高峰!池州九华山人气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