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池州,强磁场!

池州新闻
2024-12-09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兴市战略,大力实施“万马奔池”人才计划,不断优化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政策举措,加快推动形成汇聚高人、培养能人、凝聚众人的生动局面。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科学合理,服务人才竭尽所能……随着一揽子走心、暖心的人才政策持续推出,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让越来越多的“千里马”在池州大地竞相奔腾。


倾心“引才” 构筑人才汇聚“新高地”


对一座城市而言,人才是活力之源、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市之基。对于人才的渴求,池州从不缺诚意。


“倍感荣幸成为‘池州市引才顾问’,今后我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伯乐’作用,积极引荐符合池州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让更多优秀人才选择池州、扎根池州。”今年6月6日,在上海G60科创走廊池州科创中心举行的“海聚英才 博创未来”2024年池州博士后人才邀约会上,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细胞基因治疗研究院院长郑颂国深有感触地说。


▲6月6日,“海聚英才 博创未来”2024年池州博士后

人才邀约会在上海松江G60科创走廊池州科创中心举办。


广开进贤路,聚引八方客。近年来,我市旗帜鲜明地把人才摆在“第一资源”位置,迭代推出人才政策4.0版,配套出台主导产业、教育、医疗卫生、文旅等各类人才引育专项政策20余项,已形成特色鲜明、含金量较高的“1+X”人才政策体系,助力各领域人才建设齐头并进、竞相发展。


为拓展引才聚智渠道,我市制定实施《关于大力实施“万马奔池”人才计划加快打造区域性人才强市的若干措施》,坚持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精心组织“万马奔池”人才池州行系列活动,实施“五个一百”计划,全域掀起招才引智热潮,已开展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研讨会、2024池州“人才月”、百名高校校长就业处长池州行等人才活动120余场,新设立高校引才工作站9个,引进产业领军人才89人,高层次人才团队18个,青年人才7872人。


▲2024池州人才月 贵池区青创会客厅合肥行活动


健全激励机制是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我市定期开展市拔尖人才、“322”产业创新团队评选,给予3年左右稳定支持,累计评选拔尖人才四届145人、创新团队8批80个;倾力支持高层次人才申报省级以上人才计划,成功入选的市财政给予1:1配套奖补;推进市场化引才,选聘首批市“引才大使”12人,设立引才“伯乐奖”,对成功推荐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个人或中介机构给予奖励……


悉心“用才” 搭建人才成长“大舞台”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如何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让人才专心干事创业?池州的答案是:搭平台、建阵地,让各类人才有获得感,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安徽普洛兰管道修复技术股份公司,市级产业人才黄锡明正耐心地指导着工人们操作生产设备。在池州工作4年的他,一直深耕紫外光固化式管道原位修复领域,虽然只有本科学历,但因业务能力过硬、工作实绩突出,今年被企业举荐为市级产业人才,同等享受高层次人才优惠待遇。


▲安徽普洛兰管道修复技术股份公司


今年以来,黄锡明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发出UV-CIPP超大管径胶碾生产关键设备,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极大地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这么好的平台和政策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池州对人才的重视,让我对事业充满信心、干劲十足。黄锡明表示。


不唯学历看能力,不看“帽子”看业绩。为充分用好人才,破除人才评价“四唯”倾向,发挥企业在人才评价方面的主体作用,我市探索建立了产业人才举荐机制,完善举荐、评价、研判、退出等制度设计,切实为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发展松绑。截至目前,我市认定产业人才举荐企业57家,举荐人才99人,其中专科以下学历技能人才39人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共求所为。近年来,我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高能级创新平台扩量提质行动,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3家,实现国家级博士后建站单位“零”的突破,先后组建江南轻合金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公共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依托上海松江“科创飞地”区位优势,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研发创新、产业孵化、招才引智、开放交流“四个中心”,已入驻企业25家。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池州科创中心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整合高校院所、行业协会、投资机构、产业园区等市场化、专业化优势资源,组织重点领域产业产学研对接活动10余场,推动200多家企业与4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鼓励高校和企业科研人才双向“兼职”,从省内外高校院所首批遴选12名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暖心“留才” 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圈”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池州不仅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揽人才,以求贤若渴的态度爱惜人才,更致力于以体贴入微的服务留住人才。


“自回到池州创业以来,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个人生活,市委、市政府都给予了莫大支持,让我无后顾之忧、心无旁骛谋发展。”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良恩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全力推进车规级6英寸晶圆设计制造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我市在大尺寸晶圆制造领域的空白。“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多亏市委、市政府‘一事一议’机制,积极帮助我们对接引进人才,项目才得以顺利推进。”



近年来,在“硬件”上无法与先进地区相比的情况下,我市致力在营造“软环境”上下功夫,坚持做好引才“后半篇文章”。


——健全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市领导直接联系44名专家人才,县区党委政府及人才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每人联系专家人才2名以上。


——在全省率先推出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先后选派两批次共计78名人才服务专员下沉人才所在企业,“一对一”开展政策解读、待遇落实、人文关怀等定制化服务,切实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


——制度化开展“池”久满意人才面对面活动,分类别举办各领域人才恳谈会,现场听取企业人才意见、了解诉求,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开展人才政策“进高校、进园区、进企业”系列活动,推动“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


——定期开展人才服务绿卡申报工作,细化完善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保障措施。在池州先锋网开设人才诉求反映专区,开通人才服务热线,以“小切口”办好人才实事,持续提升人才获得感、满意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这不仅为我们抓好人才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攻坚方向。”市委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炜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实施‘万马奔池’人才计划,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强引育、强平台、强政策、强生态,以‘一城真心’换‘一见倾心’,为人才工作引来‘源头活水’。”


池州市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潘选玮

图片:池州人社 贵池共青团 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等综合整理


编辑:徐雯          责编:汪玉芳

审稿:姚成润       监制:彭熙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池州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