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池州籍教授,全球顶尖!

池州新闻
2024-12-09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共同发布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我市青阳县陵阳镇人、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量入选。20余年来,吴量主要从事镁、铝、钛等轻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特别是在阳极氧化、自修复膜层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热处理及表面工程联合会汤姆贝尔奖、国际镁科学技术奖-年度青年奖、国际镁科学技术奖-年度优秀论文奖、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杰出青年成就奖、全国有色金属优秀青年科技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众多荣誉的背后,这位池州籍顶尖科学家是如何“炼”成的?近日,记者对吴量进行了专访。



兴趣是最大动力

“非常开心,但不管有没有这个荣誉,都希望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做得更好。”谈及再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的感受,吴量笑着说。交谈中,吴量给人质朴、谦逊而亲切的感觉。他表示,会报以更大的热情,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科研道路。



出生在青阳县陵阳镇的吴量,从初中开始就对物理、化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考时,吴量以物理化学合卷成绩全县第一名、总成绩全县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青阳中学。高中阶段,物理课程中能量守恒定律、光的干涉现象、电磁感应原理等,化学课程中反应机理以及分子转换可以组成新物质的过程,进一步勾起了他的求知欲,更加坚定了学好物理、化学的决心。



“小时候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了去学习飞行器设计与制造。”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吴量高考结束后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惜,当时北航的飞行器设计与制造专业对视力有要求,我没有达到条件。而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换个‘赛道’后,我也算梦想成真。”2002年,吴量如愿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


进入大学后,校园里人才济济。看到身边那么多优秀的同学,吴量心中也会时常产生一种挫败感。“但是,我觉得读书过程中心态很重要,不能失去原本的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支撑我学习和克服难题最大的动力。”吴量坦言。

坐得住“冷板凳”

大学期间,吴量通过刻苦学习,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本科毕业后,他继续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硕博连读,围绕钛合金阳极氧化技术展开刻苦研究。吴量回忆道,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已经成家立业,自己却还坐着“冷板凳”埋头研究,心里也有些触动,但在导师和父母的支持下,他最终坚持了下来。



“做本科毕业设计时,我就和腐蚀与防护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在这个领域已有20多年积淀。”吴量告诉记者,其科研生涯基本和腐蚀科学与工程相关,希望能够通过腐蚀与防护技术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实施。“2015年入职重庆大学后,我开始从事镁合金腐蚀与防护技术的研究,让镁合金更为轻量化,密度比铝合金低三分之一。”吴量告诉记者,无论是铝合金还是镁合金,这些轻量化材料在节能减排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据介绍,镁合金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也是极具潜力的金属功能材料。镁合金腐蚀与表面科学问题是国际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是制约镁合金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适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镁及镁合金腐蚀保护较普遍的方法是制备防腐涂层,但是随着对镁合金腐蚀机理研究的深入以及纳米技术的开发,单纯被动延缓腐蚀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业需求,智能自修复涂层体系的构筑及相应机理已成为各国科研人员争相探索的研究方向。


为打破关键技术瓶颈,近年来,吴量沉下心来钻研攻关。阅读大量文献、反复进行实验、精心撰写论文……“我们提出了镁合金表面原位自修复膜的生长及自修复机制,建立了镁等轻合金涂层多功能化特性的调控方法,成功开发了镁合金超疏水自修复涂层技术……”因为以上科学发现,吴量在2023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了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攻克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难题后,吴量并没有停止科研的脚步,又致力于开发宇航用轻金属箔材的表面处理技术。该箔材目前已实现应用,突破了关键材料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了进口替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吴量把满腔热情献给了科研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成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青工委副主任委员、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Surface Engineering》《Surf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等期刊编委,近年来,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波音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参著英文专著4本,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

脚踏实地才能成功

从事科研工作,天赋和勤奋哪个更重要?吴量认为自己的成功主要依靠的是后者。



“我见过很多非常聪明的人,天赋很高,但他们最后不一定会从事科研事业,或者说不一定做得很好。”在吴量看来,除了勤奋,心态也很重要。因为科研工作本身比较枯燥,对创造性要求比较高。因此,他时刻提醒自己在工作中保持非常轻松、快乐的状态。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20多年日复一日地辛勤付出,吴量身上的“纯粹”令人印象深刻。“我对科研具有极大的热情,我觉得只有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只要这样一心一意去做,即使不能百分百成功,至少能成功一半,所学的知识都不会浪费。”吴量说。



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吴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经常和学生交流讨论,了解研究进展和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们受他的影响,纷纷燃起对科研的热情和信心。“吴教授是我们公认的良师,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深厚的学术造诣,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跟随吴量教授学习的博士生陈勇花坦言,通过吴教授的言传身教,在讨论问题、撰写论文过程中,感受到思维方式的差异,学会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建议,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镁合金腐蚀与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需要更长时间在各种环境使用的镁合金部件,现阶段镁、钛、铝等轻金属的防腐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要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使其适用于更广阔的应用领域。”谈及今后的科研工作方向,吴量表示。


池州市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潘欢欢

部分图片网络综合整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苗青         责编:戴琪

审稿:姚成润      监制:周美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池州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