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11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董洪涛:壬寅年三之气流感高发的用方——兼谈乌梅白糖汤





董洪涛 《选择中医》作者


1971年生,山东威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选择中医》作者。注册中医师。创建南宁和奥地利选择中医工作室。


有读者告诉我,端午前后很多人都生病了。其症状为发烧,浑身酸痛,头痛乏力,流清鼻涕,呼出热气,冷热交替,大汗淋漓,咳嗽有痰或咽干,医院诊所人满为患。

我在临床中也观察到,这段时间孩子容易发烧。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中医来分析,现在已经是小满节气,天气炎热。从五运六气来分析,天地之间的气机变化正属三之气。且现为2022年壬寅年,司天、主气和客气都是少阳相火,主运是木运太过,且寅本身的地支属性也属木。

显然,当下天地之间正处于一派木火偏旺之象。木太过则乘土,火太过则乘金。土弱则不能伏火,金虚则不能下敛,由此导致木火升浮过度,以致于阳根下拔,火气流行,造成各种流感、发烧。

进一步分析,木通于风,主升发,若兼挟火气,则成风火之势,容易炎上而为患。人身之上,不过是头面、咽喉。故木火上达于头则头痛;郁于咽喉则咽喉干痛;散于肌肤则扰动阴津,发为大汗;郁于肺则呼出热气;滞塞于经络,导致气血不畅,荣卫失和,不通则痛,故头痛身痛。

为什么不恶寒呢?因为其热由木火升泄,即又里向外发散,故发热而不恶寒。当下三之气的火属于暑火,暑火应于人身之相火,相火本来应该下降。但火旺克金,导致金气受伤而敛降之力不足。暑火不降而外泄,故发热甚大,多为高烧。

人身以内为本,以外为标。火气不降,则内阳不足。可以说,火向上向外表现地越旺,其中焦的阳气就越虚。火泄中虚,中宫不足,就会出现神智昏迷、精神倦怠诸不适。

那么,如何论治这样的发烧呢?民国大医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提供了一个乌梅白糖汤,我认为这是对证之方。

这个药方只有两味药,乌梅和白糖。我推荐的用量是:乌梅15克,白糖30克,一付,水煎服,日一剂。

乌梅和白糖都是药食两用的,可以说这根本就是一个食疗方,不但疗效高,安全,其药味还酸酸甜甜,非常好喝。为什么要用药食两用的中药呢?我的观点是,这样的药味不伤正气,正体现了以正为本的治疗思路。

为什么乌梅和白糖合用可以退烧呢?我们看彭子益的解释:“乌梅酸收,降甲木安乙木,敛相火而大补木气。木气动于上必虚于下,故乌梅为风木要药。收而不涩,能生津液,温病尤宜。白糖能补中而不横滞,与乌梅酸甘生阴,最宜温病虚证。故服之病愈。”

我的观点是,必要时亦可配合三豆饮,更有收敛木火之功。三豆饮用的是三种豆。其中黄豆补中,绿豆清热,黑豆补肾,大人小孩皆宜。


三豆饮能治什么病呢?彭子益认为可用于治疗小儿痘疹、大人温病,疗效确切,且安全稳妥。温病和痘疹都是木气疏泄之本气病,本气自病,就是说人自身的木气不足,在大气变动,木气疏泄的时候,挡不住大气的变动,自身的木气异常疏泄起来,相火腾逆不下降,发为大人高热或小儿水痘麻疹。大人温病以汗解,小儿温病以疹解,病理一致,治疗相同。

壬寅年三之气木火偏旺,三豆既敛木气,又敛火气,正好适合于这个病机。我推荐的剂量是:黑豆30克,黄豆30克,绿豆30克,多加点水,煎者时间长些,一般不少于两小时才好。我建议煎煮三豆饮时,熬的时间越长越好,汤越浓越好。建议用煲汤锅来煎煮,于睡前插上电源,次日清晨取浓汤喝一天,最佳。此汤亦可代茶饮,有消暑、解渴、清热、祛烦之效。

彭子益还有一个加减法:若脉洪虚,发热之后,仍兼感寒,是为兼恶寒温病。于乌梅白糖汤中,加绿薄荷5-10g。他的观点是:若发热仍兼恶寒,是感大气之疏泄,又感大气之收敛,而本身卫气闭束不舒,故加薄荷以开卫气之闭束也。

彭子益明确强调,乌梅白糖汤适用于“初起头疼身痛,先恶寒后发热,发热后但热不寒,神志昏迷,精神倦怠。舌无苔,脉洪虚躁急模糊,轻按多重按少”。

我的经验是,病人出现发烧,其其苔不黄不厚,即属木火为患之发烧,此时不能从湿热论治。反之,若苔黄厚,或黄腻,则属湿热内滞之发烧,我常用连朴饮、三仁汤之类的药方。

好物推荐:乌梅三豆饮



点个在看,一起为健康点赞


  • 文章来源:选择中医_董洪涛微博

  •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人民健康论坛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