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如何在民国时期错失首都地位?

时间魔法师 地缘谷 2019-10-23


G NO.73


文/时间魔法师

音/小太阳

                    图/地缘谷             







唐僖宗年间,盐商出身的黄巢从老家山东菏泽来到都城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在长安应考期间,繁华的长安城给黄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最后黄巢没能考中科举,但他发誓,自己有朝一日一定会再回长安。


公元880年,黄巢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再一次回到了长安。这一次的黄巢,不再是那个赶去考试的年轻人,而摇身一变成了农民军的领袖。在黄巢统治长安的这段时间,农民军在长安大肆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长安弄成了一片废墟。黄巢兵败后,大唐的官军又对长安进行了一次洗劫


纪录片《大明宫》中长安城被焚景象




「 从南京到西安



经过唐末的多次蹂躏,长安已经难以承担一个都城的功能。公元904年,朱温将大唐的都城由长安迁往了洛阳。至此,长安结束了它作为中国都城的历史。长安的名字,也被改成了西安。虽然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有过把西安作为都城的想法,但仅仅就是一念之想,连具体的计划都没有。


长安迁都变迁


时间回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国际社会风起云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已经夺取了政权,德国的希特勒也谋划着自己第三帝国的计划。亚洲的日本,也自然没闲着。自裕仁天皇登基以来,日本的军国势力逐步抬头,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政策。为此日军相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


二战亚洲局势


通过这两次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必须要做好应付日本全面入侵的准备。当时的国民政府认为,一旦中日开战,日本必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进攻首都南京。非常尴尬的是:南京作为当时的首都,却是处于一个易攻难守的位置。


南京民国总统府


南京位于长江弯曲内侧,地形背水,周围的地形多为平原和丘陵,根本无险可守。虽然南京不直接临海,但紧邻南京的杭州、上海等城市都是临海城市。而这些临海城市在战时极易受到日本的攻击。一旦上海和杭州失守,南京的陷落就是时间问题


南京地缘局势


为此,国民政府必须未雨绸缪,在内陆选择一个城市作为战时的临时首都。而西安则是呼声较高的一座城市




「 从西安到西京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以此为中国的首都,能够更好地代表中国的正统所在。当然在战争年代,历史文化不是主要考虑的地方,更多的是考虑城市的位置和地形


西安古城墙


就位置上而言,西安位于中国西北内陆,距离中日对峙前线的华北以及东南沿海,都有上千公里之远。即便是在拥有便捷交通的今天,从这些地方到西安,也要花费非常长的时间。何况是交通不发达的民国时期。如果战争爆发,日本人一时半会也很难威胁到西安



西安的地势,也是西安的最大的加分项。相比于易攻难守的北京和南京,西安的地势绝对是易守难攻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个阶梯。而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背靠以高原山地为主的第一级阶梯,下临以平原为主的第三级阶梯。这样的位置使得西安周边的地形极其先要。古人就曾用“百二秦关”形容西安的易守难攻的优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曾多次想要进入关中平原,但最终都未能得逞。


关中平原地形


不仅易守难攻,西安也是一座非常便于进攻的城市。从西周,到秦汉,乃至明末的李自成,都是凭借关中平原,然后向东进发,最终确立霸业。如果中日之间的战争朝着有利于中国方向的发展,那么定都西安的话,可以方便中国军队向东进攻,收复失地

 

在“一二八”事变后一个多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就做出了“以长安(西安)为陪都”的决定,并将西安改名为“西京”。为了落实将西安打造为首都的计划,国民政府还成立了张继等人组成“西京筹备委员会”,负责西安具体的城市建设,为之后政府搬迁到西安做好准备


改名西京后的城关形势图


虽然国民政府为迁都西安做了许多工作,但最终国民政府还是放弃了西安,选择了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为何有着如此多优势的西安,在最后一刻被国民政府放弃呢?




「 从西京又到西安



首先还是地势的问题。虽然西安的位置易守难攻,但西安毕竟还是位于平原地区,所依赖的防御主要是潼关、武关等几个重要的关隘。一旦这几个关隘被攻破,西安将无险可守。而且历史上这些个关隘都有多次被攻破的记录。相比之下,重庆四周环山,更加易守难攻


西安重庆地缘局势对比



当时西安的特殊位置,也不方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高层长住。虽然蒋介石当时是中国名义上的国家领袖,但地方上仍然有很多实力派依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并不听从蒋介石的号令。这其中以西北地区和山西的军阀最为典型。

 

山西紧邻陕西,是陕西重要的门户,一旦山西有失,则陕西危矣。而偏偏山西又在阎锡山手里。阎锡山视山西为自己的私产,不容许任何外人插手山西事务,为此还把山西铁路的轨道宽度弄得不和其他省统一。而且阎锡山历来和蒋介石不对付,还曾经与蒋介石的中央军爆发过战争。虽然中原大战后阎锡山表面上臣服于蒋介石,但其内心真实想法是怎么样,蒋介石心里并不清楚。


军阀分布图


紧邻陕西的甘肃和宁夏,也是和山西一样的情况。当时的甘肃掌控在马鸿宾手里。而马鸿宾也是和阎锡山一样,将甘肃和宁夏等地视为自己的私产,不容许外人染指。而且马鸿宾也过于蒋介石军队交战的经历

 

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但短时间内,又没法拿掉阎锡山马鸿宾。如果国民政府长住西安的话,蒋介石有很大的可能会受到阎锡山和马鸿宾等人的牵制,这是蒋介石万万不能答应的

 

更何况陕西的自然条件也不容乐观。自元朝以来,陕西地区气候就变得越发干旱,加上多年来的过度开发,关中平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这就导致了陕西极容易爆发旱灾。就在“西京筹备委员会”成立前不久,陕西就爆发了严重的饥荒


关中平原土壤植被分布


1929年的时候,陕西爆发了大规模的旱灾,大量的农田颗粒无收,致使整个陕西损失了将近一百万的人口。旱灾之后陕西又爆发了大规模疫情。灾情和疫情导致大批人民流离失所。

 

本来陕西就因为灾荒粮食供应紧张。如果将西安设为首都,那大量的政要和军队将迁往陕西,这些人都是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势必将加重陕西的负担。而重庆背靠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粮食供应上则不构成较大问题


西安重庆产粮区域对比


193711月,国民政府正式迁都重庆。但“西京筹备委员会”并没有撤销。一些社会上的学者专家,还是认为国民政府应该迁都西安。尤其是到了抗日战争的后期,像史念海、钱穆等学者认为打败日本后,应该将西安作为国家的首都。但这些提议最终也没有获得国民政府的认可。19454月,国民政府正式撤销了西京筹备委员会。西安最终还是错过了再次成为首都的机会


钱穆,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西安虽然没能成为战时中国的首都,但西京筹备委员会对西安的建设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整个西安还仿佛是一座中世纪的城市,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自从国民政府设立西京筹备委员会,大批人来到西安兴办工厂。至此,西安才有了现代城市的感觉。


陇海铁路西安至宝鸡段通车


抗战期间,也有相当多的高校迁往西安,这些迁入的高校联合成了西北联合大学,促进了整个西安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民国时期迁都西安的计划,为今天西安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END


更多 | 伪满洲国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作者 | 点击菜单「Geo谷-宝贝袈裟」

地图 | 点击菜单「Geo谷-地图作坊」






 地缘谷 | Geographical



 复杂世界 地缘解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