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规定,帮你撑过艰难时刻
文章来源:吴影吴踪
文章作者:吴江水
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而支出却一样都不少。随着假期一再延长、隔离越来越严而疫情仍旧遥遥无期,越来越多“坐吃山空”的企业主忧心忡忡、度日如年。而一家复工的企业因发现感染者,员工全部隔离的消息,更让人们雪上加霜。
如何撑过眼下的艰难时刻?当务之急其实更应该是自己和家人如何健康地活下去,避免被感染、避免感染他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然后才是采取措施把企业撑下去。自救的方法之一,是援引法律上的“不可抗力”规定。
一
当下的情形算不算不可抗力?
客观情况上毫无疑问算。至今尚未完全搞清的新冠状病毒所造成的“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是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而且早在2003年,最高法院在《关于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间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关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法[2003]72号)》中规定,因“非典”疫情的原因或政府部门防治措施导致的合同不能履行,按“公平原则”或“不可抗力”处理。而如今的疫情,早已远甚于“非典”。
那么,官方是否认为此次疫情属于“不可抗力”?根据新华社2月10日的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臧铁伟解答疫情防控相关法律问题时答称:“当前我国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了保护公众健康,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疫情防控措施。对于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当事人来说,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虽然这并非正式的立法解释,最高法院也尚未颁布司法解释,但正式将其定为不可抗力事件,至少在处理纠纷时适用,乃是大概率事件。而且他提到的正是《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二
遭遇了不可抗力就可以免责吗?
并不是遭遇了不可抗力就谁都可以免责。不可抗力影响再大,也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无法履行,只有“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才能援引这一条款争取减免责任。尤其是因延迟履行而受到不可抗力影响的,并不受不可抗力条款的保护。
而且,遭遇不可抗力并不是理所当然地免责。因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因此,一是要及时通知并保留充分的证据证明已经发出了通知,二是要提供有足够公信力的证据证明受到不可抗力影响,例如权威机构开具的《不可抗力证明》。
三
合同没有约定不可抗力,如何处理?
不可抗力条款并非当事可以自行约定的任意性条款,无论合同上是否有所约定,都可以援引这一条款主张权利,除非交易所涉及的法律另有规定。
合同因不可抗力影响实在无法履行,可以依法解除。依照《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但是,根据第九十六条的规定,以这一理解解除合同“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而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四
所有行业都可以适用不可抗力条款吗?
遭受不可抗力时,某些行业由于“法律另有规定”,“待遇”不完全一样。例如,《合同法》分则中有以下规定:
第一百八十一条 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断电,供电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抢修。未及时抢修,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百一十一条 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百一十四条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不可抗力灭失,未收取运费的,承运人不得要求支付运费;已收取运费的,托运人可以要求返还。
其他法律同样存在“另有规定”的情况。例如,与疫情相关的有:
《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六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旅游法》(2018修正)第六十七条“因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辅助人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响旅游行程的,按照下列情形处理:㈠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旅行社和旅游者均可以解除合同。合同不能完全履行的,旅行社经向旅游者作出说明,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变更合同;旅游者不同意变更的,可以解除合同。”
五
除了不可抗力条款,还有哪些条款可以保护企业?
在现有法律体系下,公平原则和情势变更原则也可以保护企业。不可抗力的规定相对较细、较成熟,如果不能适用还可以考虑以上两个原则的条款或司法解释。不过这两类规定的应用不太普遍,也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但即便是法律上的不可抗力规定,也比不上合同中的约定更保险。每个案件会有不同的情况,法律适用的结果无法一概而论。最有效的不是法律条款,而是结合相关规定和交易的性质、风险,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权利义务条款。
就此搁笔,祝大家早日度过难关!
共战疫情,
我“盟”齐心协力
我们以实际行动
彰显法律人的责任与担当
为保障公司法律人
应对疫情所产生的企业管理问题
CCA公司法务联盟邀请行业大咖
组织免费线上分享活动
并解答实务难题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文版权归文章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需转载、节选,请联系作者授权。本文不用于商业用途,仅为学习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END
Acelaw 法培学院 2020年超级法律人系列课预报名 | ||
日期 | 城市 | 主题 |
2020年 | 全国 | 全年课 |
2020年 | 全国 | 商业与法律谈判 |
2020年 | 全国 | 广告合规实务培训营 |
2020年 | 全国 | 合同写改集训营 |
进群、咨询
请扫码添加客服
投稿请将资料发送至:
tougao@fapei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