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第一篇信源的澄清

wapi 没药花园 2020-08-29

这一篇是对我的内情(一)的真实性的澄清。我此前没有急着出来辩解,是出于我对信源的信任,对我自己判断力的信任,以及深知老粉们对我的信任。


我在等待信源自己接受媒体采访,现在TA已经做到了。


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很大的工厂。有个员工B心底对领导有点意见,有天下班后又溜回厂里,把厂的机器给破坏了。


当时员工A正好回工厂拿一点资料,撞见了这一幕。


第二天厂里机器无法开工,领导就问谁知道怎么回事,A说:“我看到是B干的。”B知道厂里的监控头坏了很久,他不承认。


领导就找了个调查员来调查此事。调查员想,既然A和B说的不同,那我就找C和D来问问。


C比较实诚,他说:“我昨晚在宿舍里,没看到啊。我不知道。”


D呢和B的关系比较好,他这么说:“我觉得B这人很不错,他平时很正直,不会干这种事。我平时晚上也没见过他干这种事。”


调查员就召集大家开会,调查结论是:C和D一起反驳了A的话,这证明B没破坏机器。


台下的许多员工立刻情绪激动,纷纷谴责A造谣。A百口莫辩。


在一片对A的批斗中,K突然说话了:“不对啊,C和D那晚都没去厂里,他们怎么会知道B做没做呢?而且C说没看到,D说平时B很正直,并不等于B在昨晚没做这事啊。”


是啊,这是最简单的逻辑,世界上没有“不知情人士”反驳“知情人士”的道理。


如果这社会上人人都能像K一样,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严谨的逻辑,并且能仗义执言,或许人间会少很多冤案、误伤。


那么,一个不蠢的调查员应该怎么做呢?他应该先找A来问清楚,A几点进的厂,几点离开的,找他室友求证,先从侧面佐证他说的这些基础情况是否事实。其次应该问A,那么你有什么其他知情人士可以推荐我去询问?


只有诚实的知情人士才能证明诚实的知情人士。


故事里的A,便是我的信源。



1、内容是我编的?


真的懒得回答这个问题。从2018年9月信源最初给我的公众号留言,到2018年10月加好友后开始聊天,到另一个对本案的关注者进群,三人群聊天,聊了半年。这些证据都存着。随时可以展示。


但是现在已无必要,因为信源本人已经站出来接受媒体的采访了。


相信任何一个读过一两篇文章的粉丝都相信本号的谨慎。我在写”黑色大丽花“案子时,发现中文文章大部分说死者是妓女或者明星,有的文章说她被活着切割,可我在英文中读到矛盾的内容。为了搞清楚真相,我不得不查许多相关的英文书籍和不同的报道,并理清那文章的顺序,谁反驳了谁,最后才形成自己的判断:伊丽莎白不是妓女也不是明星,她是死后被切割的。


我根本不在乎哪个版本的故事写出来更吸引眼球,我只在乎真相。


记得一年多前刚开微博时,有个网友在评论里问我,真善美,我认为哪个应该排在最前面?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真。


善是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美是建立在善的基础上的。



2、信源为什么不给媒体而提供给我?


首先,我最初接触这些信息的时间,是2018年9月,并不是这次事件形成热点后。


相信大家都看过我在2017年12月30日写的那篇《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


当时这里粉丝不多,我自己也没把它发到其他地方。


到了2018年,一个大V营销号不知怎么挖到了我这篇,把截屏放到了微博上,顿时被众多大V转载。


一些读者在评论中指出我才是原作者。(谢谢这么有版权观念的你们,还一直在后台义务替本号发起对抄袭的投诉。)


营销号也很配合,删掉重发,这次@了我的微博。


可能当时就我这篇信息最全、讨论最深,大家都知道我对案子比较了解,所以主动跑来和我讨论案子,提供信息的人很多。


这些人为什么没有提供给媒体?很简单,因为当时这个案子并没有媒体报道、关注。


我对信息的筛选肯定比一般网友严格。现在话题爆炸,爆料的层出不穷,很多人是搅浑水的。


但这个信源不符合假爆料人有三点:


1、当时并没有新闻热点,所以这个信源不存在为了蹭热点编故事的嫌疑。


2、我早就发现,假爆料人最喜欢穿马甲去百度贴吧,天涯,知乎等公开论坛活动。但他直接后台找到我,从未在其他地方说过此事。


3、假爆料人希望自己的消息立刻传出去,希望获得关注。但我知道消息半年都迟迟没写,信源也没有等不及去告诉其他博主。


TA为什么要告诉我?TA的解释是,TA读了我的《头顶烈日》的文章,觉得我缺少了这个关键情节,分析的内容有偏颇,所以希望我补充进去,让大家了解内情,以避免悲剧。



3、TA如何知道那些只有三人在场的情景?


征得信源同意,我告诉大家,TA是晓芳(化名)身边的亲密人士,一切都是晓芳在多年间陆续向TA倾诉的。


晓芳为什么要说自己的丑闻?这取决于她的性格,她的心情,这两人的亲密度,以及TA作为听者的宽容度。不想举例,但大家自己想想吧,很多这种事都是其中一方(不乏女方)告诉身边亲近人士而传出来的。


事实上,关于撞见那一幕,晓芳的自述更为具体。她看到吴当时从书架上拿了一本铝专业书后离开了,还在想他一个初中生为什么读这种书?但我因为隐藏了撞见的真实地点,所以把书名也做模糊处理。


文章发出来后,信源问我为什么省去很多细节?这些细节本可以让网友更相信这是真实的。我告诉他,我不希望让晓芳(化名)周围本来不知情的人猜到是她。我只提供了信息:这人有个女儿。其他都尽最大可能隐藏了。



4、如何证明他说的是真的?


信任是一个逐渐建立的过程。现在网上随便一个ID爆的料我是不会写的。如果依据的事实都是错的,有什么好分析的。


刚开始信源也是谨慎的,告诉我的都是用某某之类名字代替。随着聊的时间久了,他把知道的内容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和另一个本案关注者,非常具体,年月日、地址、工作单位部门、真实姓名、当事人照片、证件等等。


TA是一个较真的人。说的内容有逻辑,条理,全是细节。内情一发出来后,他立刻发现我把一个日期写错,1/5写成了1/15,马上提醒我了,并且在和记者的采访中也提到这个更正。


据信源,晓芳丈夫后来因其他人告诉他此事而和她离婚,而他们同圈子里也有多人知道此事。我和另一位本案关注者在知道晓芳真实身份后,2018时就通过其他途径做过一些核实,了解到她的工作单位、离婚时间、和本案人物的交集等都和他说的符合。


当网上有些人质疑真实性后,我告诉信源,”你当时鼓励我把内情写出来,现在需要你来作证我写的都是真的。“


他完全没有退缩,而是问我,需要他做什么,他都会配合。


我说,”接受媒体的采访。“


他答应了。


4月29日,他首先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由于采访完后,杂志通过自己的渠道去找第三方核实信息,所以没立刻发出来。


广州日报那条警方的否认倒先出来了,网上那些迫不及待的污蔑和恶意揣测更多了。


信源问要怎么做才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


我问他,是否愿意接受媒体的当面采访。让所有人知道,他不像那些搅浑水的躲在网络背后造谣。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不是那些马甲、ID。


凡是网络造谣者,当媒体提到当面采访时,基本都会立刻消失。


他说,可以当面见记者。


4月29日,他从外地出差回福州,就安排了和澎湃记者在火车站附近的见面。


我非常感谢信源的配合。他对我说,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晓芳要出来告他,他愿意实名和晓芳实名公开对质,并请其他知情者出庭作证。


但这有必要吗?TA究竟需要证明给谁看?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比如和B关系好的D,会拒绝相信A的话。


这世界上每个人接受到的信息本来就是不对称的。一个人不知道这事,不代表另一个人不知道。


哪怕当不了K,或许我们至少可以做一个有耐心的观众,不要急于去否定。



5、我在传播八卦?


首先,我从来没有把它当做一个八卦来写。如果有人把它当做一个八卦来读,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我只是把它结合在整个时间线里,当做和其他时间点发生的事件一样来写。


本来的计划:(一)是关于他在2015年前的情况,(二)是2015年后的情况。


我的叙述非常平淡,没有任何渲染,100%来自于信源的叙述,没有多加一个形容词,只有删减掉一些细节。


你们想想,既然是晓芳的自述,那么肯定还有一些恋爱的情节。可我完全没写这些,因为和案子没关系。


我当时的初衷是想把它作为我的犯罪心理分析的素材。因为如果不把素材写出来,分析也无法进行?


这和我以前的文章一样,没有丝毫兴趣去满足一些人八卦的口味。


我的文章被多个心理专业的公众号转载。大家读到了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见淫。


若有人非要把这么严肃而谨慎的文章当八卦读,恐怕是自己的问题了,因为在你看来,只要和新闻人物有关的爱恨情仇都可以成为八卦。



6、蹭热点?


首先,本号本来就是罪案分析主题,每一篇都是这主题,和这个新闻事件完全是专业对口,写了是专业,不写才不专业。


且本号在2017年发布的文章可能是此前关于本案传播最广的文章之一,我有资格发表观点。要说蹭热点,大部分其他号恐怕比我更有凑热闹的嫌疑吧?


其次,我也许会蹭热点,但在这个案子上说我蹭热点,真有点无奈。


他落网后,无数蹭热点的营销号,为了抢先发布,手头又无内容,纷纷翻出我一年多前的老文章《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转载、洗稿、剽窃,搞得它满天飞,到处都是烈日,影子。(由于这篇文章原创保护没了,我对所有注明出处的账号表示敬意)。


而整个过程中,我在吴落网至今都没有转发过我自己的文章。


其次,我后来发的内幕一,也并不是为了这个热点准备的。我在2018年得到消息后一直没写。


信源倒没催我,但这半年来不时提醒我一下:某某号又在乱写了,你看,时间都是错的,原因也不对。你得把你知道的写出来,纠正他们。


今年年初,我发文,告诉大家要闭关写博士论文时,就曾提到,等我写完论文回归后会写出这个案子的新内情。大家可翻我在2月15日发的那篇。


我又不是先知,怎么会想到,吴谢宇会在两个多月后落网呢?


一切太过巧合,在我交掉论文的当晚,我突然收到吴谢宇落网的消息。由于很多人读过第一篇,就纷纷@我。


我的拖延症导致了这次和热点惨烈的相撞。



7、消费死者?


一些自媒体特意发一篇文章,批判我消费吴谢宇,可他们自己也把“北大弑母”“吴谢宇”的名字放在标题上。


我是不是也可以同样指责你不仅消费了他,还消费了我?为什么我严肃的分析成了消费,而你煽动网友情绪不算?


这样的营销号总是在任何一个新闻事件中先占一个伪道德的高峰,为公众树立一个“敌人”,极力鼓动网友宣泄情绪,围攻假想敌。


最容易被煽动的往往是那些缺乏思考能力、但又有大量负面情绪郁积的网友。


最后往往是网络暴力,成全了那些号的流量。


这才是消费。不仅消费新闻主人公,也消费受攻击者活着的人生,更消费读者的情感。


只有站队和情绪,没有理性的思考,充斥网络,充斥每个新闻事件。


在网络上,最不缺的就是情绪的宣泄,尽管这对个人,对社会,没有一点好处。


如果没药花园能改变一小部分关注者,能让他们用冷静的分析和严谨的思维去看待自己的生活和公共事件,或许是这个号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8、我知道的信息该不该写出来?


这一点值得讨论。我也问过自己,如果我是一个读者,我已经读了那么多信息,我想不想知道这一个?


我的答案是,我希望读到。但我希望它被写出来时是尊重的、不加道德评判的、克制的。而不是当做娱乐八卦传播。


媒体采访邻居,夫妻关系怎么样?目的也无非是要找到这样可以写出来的细节。

邻里说:“他们感情很好。”

被报道了。

邻里说:“不好,经常吵架。”

媒体会写吗?当然也会写。

如果有知情人士说:“他们一方出轨导致了争吵。”

媒体更会写。


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媒体不能写?我可以理解。因为自媒体这个行业首先缺乏公信力,门槛低,确实有太多乱写的号。


如果可以重来,我依然支持信源公开他所知道的这部分内容,但可能会鼓励他先提供给机构媒体,然后我在这基础上做分析。


当一个案件被广泛报道后,它已经是一个公共话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那些过往生活和逃亡中的众多细节迟早会公之于众。


这里面所有的故事注定要被公开,甚至被写进历史,这是在吴谢宇挥刀弑母,震惊世人那一刻,就决定了的。


有人可以选择不去了解。但我相信所有选择去了解的人,都希望能完整的了解,并且从悲剧中汲取教训,不是吗?


如果媒体已经挖掘了大量信息,讲了一个圆满的故事,却因为某些原因漏掉了一个关键的真实细节,可能会造成对整个案件、对罪犯心理的严重误读。


而信源只是通过我,提供了拼图上的其中一块。



9、内情二何时出?


自从发布内情(一)后,生活完全被打乱,记者不知从何处都得到我的联系方式,纷纷打探消息。各种要讨论的人,质问的人层出不穷。总有人转给我看谁谁又在骂我了。但也有仗义的同学,朋友,同事为了我和其他人辩论。由于时差党,加上焦虑,我前三天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到了早上才能睡着。而即将临近的答辩还没准备。


很久没有看微博私信。那天,我终于点进去把每一条都读了,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你们的鼓励。


其中,读到一个姑娘的私信,大意是说:不忍看到你这么被攻击,咱能不能不要写案件了,争议太大,就搞文学创作,好吗?


不知怎么地,在那一刻,被这句话戳中了泪点。


在这次热点前,这里是一片宁静的花园,每次留言和抬杠的那几个ID我都有点眼熟;我有时间读每条留言;偶尔接点小广告当稿费;每一笔打赏,无论多少,只要我及时看到了,都会亲自回一句话。


一个原创案件分析的号,要做大量阅读和思考,更新频率注定不会高,也注定小众,并没想过做成一个大号。


但没想到这次和热点的相撞,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号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内情(二)写了大半。虽然我同样相信,聊了一年的TA提供的内容真实,但如果有人质疑真实性,我不可能暴露另一个信源。于是,可能面临同样的处境。


所以我决定暂时先不发布了。


相信老粉会理解我的苦衷。


我要继续忙自己毕业的事,等到忙完后如果热度减了,我或许会系统和大家聊聊这个案子。如果还是那么热,就先写其他案子。


成为焦点非我所求。让媒体逐渐挖掘出其他信息吧。


另外,你们不用太惦记(二),因为这和(一)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信息。


我个人认为(二)更重要,所以才放在后面发。我其实听到(一)的消息时,甚至都不怎么吃惊。


但对这个案子不太了解、主要逛娱乐版块的W姐,昨天看了我写的半篇,一脸茫然问我,内情在哪儿?


大概我比较技术流,更感兴趣的,是从具体的时间、地点,分析他到底想干什么。我掌握的这些信息,可能也只有深度了解这个案子的人才能看出线索,对一般读者来说,真的都是很无聊的内容吧。


所以如果有人在等劲爆的内容,都可以散啦。



 

最后把这张图片,献给一直关注没药花园的老粉丝们。





—END—






“没药花园”往期文章推荐

关注后

回复“案件”或相关关键词阅读



  • 黑色大丽花(关键词:黑色大丽花)

  • 白银案和其他连环谋杀案(关键词:白银)

  • 五子命丧密室,父母失踪九年后突现荒山 (关键词:花莲)

  • 寄居蟹人格:为什么你会爱上毁你的人?(关键词:寄居蟹)

  • 电影“叉烧包”原型:1985年澳门八仙饭店灭门惨案的真相(关键词:叉烧包)

  • 如果你从这世上消失就好了——13岁女孩因嫉妒美貌而肢解闺蜜(关键词:嫉妒)

  • 反社会人格案例:白天是房产商,晚上是杀人恶魔 (关键词:反社会人格)

  • 破解重庆红衣男孩离奇死亡之谜 (关键词:红衣男孩)

  • 高智商犯罪:以性命为奖品的“寻宝游戏”后,是40年的绝望单恋(关键词:高智商)

  • 杀害乐清女孩的顺风车司机,不止是滴滴埋的一个地雷 (关键词:滴滴)

  • 跨国公司女总裁丧命豪宅,凶手是猫头鹰,楼梯,还是她最爱的丈夫?(关键词:猫头鹰)

  • 汤兰兰幼女性侵案 (关键词:汤兰兰)

  • 天使脸,蛇蝎心?意大利Meredith Kercher谋杀案 (关键词:天使)

  • 高云翔究竟有没有性侵?(关键词:高云翔)

  • 1.19南大碎尸案(关键词:南大)

  • 两个荷兰女生在雨林失踪 (关键词:荷兰)

  • 名古屋孕妇剖腹取婴杀人事件 (关键词:孕妇)

  • 美国六岁选美小皇后密室死亡之谜 (关键词:选美)

  • 北大吴谢宇弑母案 (关键词:北大)




如果喜欢,请按二维码关注

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有些人翻出老文章背后的消息,通过有赞打赏要书。其实后来公告过,让大家不要再打了。那几十本书已卖完。请通过有赞打赏要书的,给后台留言提到“退款”两字,我朋友会核实后,联系你退打赏的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