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校友风采(6)| 78级校友陈明伟

赣南医学院 赣南医学院 2022-10-25


岁月荏苒,时光如水。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砥砺前行。

从1941年建校至今,已培养了数万名毕业生,万千校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奋发进取、建功立业,为母校赢得了好声誉,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值此8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将陆续选登部分优秀校友“风采”献礼80华诞。


我命在我,不在天

--一个甲子的经历

在这个非常特殊的日子里--我的母校,赣南医学院建校80周年之际,我也度过了此生的第一个64岁。


美好童年难忘记

我的生日是阴历闰八月,每十九年才一次,我出生于1957年。

我2岁时,随父母从我的出生地--上海,迁入到我的第二故乡 -- 新中国的首都 --北京。从那时起,我父母供职于当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轻工业部食品研究所,那是新中国食品工业和营养的最高科研机构。从那以后,我父母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食品和营养事业的发展。

我的童年是短暂的,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记忆和最美好的时光,就不在这里细说了。在我刚过12岁的生日的2周后,被“疏散”到了千里之外的陌生土地 -- 江西。

记得1969年11月5日下午1点多钟,我们的火车启动了,我当时留下了眼泪,认为今生再也回不到北京了。一天两夜的绿皮列车把我们带到了明朝宰相严嵩的家乡 -- 分宜的界桥村旁的一座58年大跃进后废弃的小钢厂区。在那里,我和发小们共同度过了此生中最随意的时光。我们这些生长在大城市的温室花朵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漫山遍野地游玩,见“果子”就吃,见花就舔其中的蜜,甚至,连厚实的树叶都会放入嘴里嚼嚼。我们还“偷划”渔民木盆样的小船,几乎没有谁没掉入河里过。

我们七位发小在同一所小学“念书”。大冬天的,我们穿着雨鞋,走在当年井冈山铁路的初建路基上,脚下是泥泞的黄土,走几步就必须甩甩脚,因为鞋底被泥巴糊上厚厚的一层,无法行走,我们每天要往返20多里路。也就是在那时,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吃辣椒的教训。因为吃不惯辣,就去喝凉水,结果就是一天跑了十多趟“厕所”-- 那是一个用竹子搭起的大棚,四面透风,挖个大坑,上面放上几快长木板而成的。

不久,我们又迁到了宜春县 -- 我的第三故乡。在那里,度过了我4年半的中学时期,从一个不被老师接受的插班生,成了高中毕业时的年级总平均分第一的好学生。我的中学时代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故事,如果要一一数来,恐怕要写成一本长篇小说了。我要重点说的是,1973年由于邓小平副总理的第一次复出,使我们这批学生在那一年里扎扎实实地学到了高中一年级的课程,也给我后来考上大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无知少年音乐梦 现实骨感终未成

我是1974年6月,从宜春县第二中学以总分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的,属于该校的首届高中毕业生。毕业后面临的就是失业。那之后,我学过木匠,在给机动车更换和修理蓄电池的小作坊里干过小工。

我是从13岁开始接触小提琴,我姐姐算是我的启蒙老师。我非常热爱拉小提琴。高中毕业后,由于我执意要继续学习小提琴,在74年底,我离开了宜春去上海跟随我的小提琴的恩师 -- 柳老先生学习小提琴。老师当时已经70多岁了,是民国时期上海工部局乐团的小提琴师,49年以后,开始教学生。他的长子当时是上海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家。

在77年初,我经柳老师推荐,参加了并通过了解放军海政文工团的小提琴演学员队的初试(这是个至今都只有我和早就去世了的柳老师知道的秘密)。那时,我很少回宜春。在77年初,我就听说中国可能会恢复高考。但是,我没有动心,一门心思想着进入海政拉琴,走音乐之路!

1977年10月,中国政府公布了恢复高考制度,年底前举行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消息被证实后,我父母严令我回宜春参加“复习”。10月底,我回到了宜春二中参加复习。当时,其他同学都复习了快半年了,大家都不看好我能考上,而我暗自也不是很在乎,因为没人知道我参加并通过了海政的考试。还好,我从小就一直是个“学霸”(那时并没有这个词),尤其是数理化的考试分数从来没有低于98分过。所以,虽然参加了“后期”的复习,自己也没有对参加高考有些许的恐惧(多年后,参加的出国考试的TEOLF和GRA时恐惧感和失落感就极其强烈)。当然,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就没想考上!

改革开放迎高考

1977年12月2日上午,我和同学们骑着自行车进入了设在江西省立宜春中学的考场,开始参加被废止了十一年之后重新恢复的高考。这场考试成为我今生命运的又一个大转折点!

当时,报考大学和中专的考生同时参加考试,考题不同,但都由省教育部门统一命题。所以,各省市的高考时间有前有后,在那段时间里,全国参加这场考试的考生共有570万人,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我们当时的录取率是1/157。

我的高考志愿是清一色的“计算机软件”,有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等,因为,我就喜欢数理。

大概由于并没把那次考试太当回事,所以,考场内的情景我真的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了,比如,考场内悬挂的标语横幅写的什么,我的考场在几楼,同考场都有哪些熟人,准考证是放在桌子的哪个角上,考卷是如何包装的,又是如何被打开的等等,因为,后来参加出国考试的这些情景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除了化学考试的附加题外,两天里都考了些啥,我是如何回答的,我都不记得了!那道化学附加题是一道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的计算题。我答对了那道题。原因是,那天临出门前,我妈妈说,过去历届高考的化学试题,都会有平衡方程式的计算题的。我好奇,就临时跟我妈学了一招,结果就用上了。回家就感谢我妈妈给我的“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我妈妈曾是上海市第三女中的三级化学优秀教师)。至于我高考的具体分数,我至今也不知道!

参加完高考没几天,我就又回了上海继续学琴。心想肯定不会有啥结果的,但我完成了父母教给我的任务!

阴差阳错进赣医

1978年1月,江西全省的录取工作开始了。据说我姐夫作为“工宣队员”参加了当年的招生工作。听说赣医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我家后,父母在激烈的思想纠结后,发电报叫我速回宜春,而后派我哥哥一路“押送”到吉安,看我上了去赣州的长途车才离开的。

从那一天起,小提琴就只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了!

赣南医专?一所从没听说过的,还是个专科的学校?又在经济落后的赣南?我的心里非常失落。还好,有了十多年“狗崽子”的经历,忍惯了!但是,在我们毕业照里没有我,因为,当时我并不认可赣南医专是我的母校。多年以后,我才逐步转变的这种幼稚的想法。

在到校后的体检时,我和老师说我小时候得过“中耳炎”,可是老师说预后很好。我说我有高血压,高考体检都是吃了降压药去的,可是当时鬼使神差,我的血压很正常,这也许就是我的命该走上医学之路吧。当年,流行退学,我也给父母写信表示想退学,没有得到同意。

当时,我是第一反对当老师,第二反对当医生(太脏)!所以,在赣医时,我也没有太上心去学医,反倒常和同学们一起打球玩。对于学习外语,我倒是从小就喜欢。1971年,我父亲就翻出家里仅存的原版的“Essential English”第一册开始教我和我哥。当时,我父亲说,中国不论谁当政,英语都总是要的。我永远都记得我老爸的这句话。所以,我当年就开始努力学习英语,我妈妈知道我在学《英语900句》,就手抄那900句给我寄来,学习英语900句。我在赣医时英语是全年级最好的,很多同学的英语考卷的分数都还是我给打的,因为老师太相信我的能力了,就叫我帮她改考卷,而我的考卷是老师亲自打的分,所以,有几位同学的考试分数是100,而我只能最高拿到99,理由是老师认为语言类考题不能给满分!

毕业实习期间,我父亲的同学从美国来京讲学,我父亲要我进京面见,为此事,我只代表赣医打了一场大学生运动会的排球预赛,就离开了赣州。而后,因为赣医在江西男排比赛“垫底”。学校问起此事,赖教练说因为我离队了。所以,我获得了今生唯一的“处分”,被老师以“擅自旷课28天”为由“不点名批评”。

我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宜春县。那时,我父母的单位早就全部离开了江西,回了北京。我到县卫生局报道时,被告知被分配到了一个很偏远的地区 -- 宜春县竹亭公社卫生院。后来,我找了关系留在了宜春县医院,成为了一名放射科的医生。

1984年10月,我离开了宜春,就此也正式结束了我在体制内的医生生涯。


千辛万苦考试忙 赌气留学赴异乡

准备留学是一段非常痛苦的经历,当我第一次看到GRE考题时,我简直要崩溃了, 我在赣医的那点水平,离美国的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可谓是天壤之别。经过近3年的准备和考试,我于1988年的感恩节的第二天,拿到了赴美留学的签证。1988年12月31日,我异常兴奋地告别了妻子和年幼的女儿,踏上了赴美的征程,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涯,那年我31岁。

我一直也没有离开过生物/医疗领域,即使在90年代初的美国,很多各行业的中国留学生都改行去了人工智能或是计算机科学,我当时想,算了,今生就如此吧!虽然,我才最该改行!

我曾对我父母说:今生,我走了一条我最不擅长和并不很喜欢的路,也没太多的后悔,因为走的也还算不错!只是可惜了我的理科思维模式和小提琴的技艺就都废了!

留美期间,我获得了医学微生物的硕士学位,生物技术的博士学位和MBA。我供职的美国康的公司(一家著名的跨国集团公司,号称是中国饲料行业的“黄埔军校”)的老板有一次对我说,你别再读了,名片上你的学位比名字都长了!

幸运成为志愿者 奥运场上擦地忙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排球预赛就在我读博士的乔治亚大学的校园里举行,我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排球场地的志愿者,奥运球场的志愿者有一条严格的规定,那就是申请人必须提出证据说你为啥喜爱此项运动,我看到后一下激起了我对排球运动的回忆,中学和大学,我都是校排球队的主力二传手,没人能替代我的位置,所以,我就很荣幸地被录用为排球比赛现场擦地的志愿者之一。

在2个月的集训里,当时的国际奥组委主席萨马南齐还亲自到训练场地接见了我们,除了鼓励,他说,你们是除了球队人员外,离赛场最近的人们。在奥运排球场地地板刚铺好时,我们被邀请“上场”打了一局,这可是这些赛场新地板的“处女局”呀!奥运开赛后,在中国对波兰的女排比赛中,我妈妈在北京的电视里,看到了我手执1.5米宽的拖把在清理场地。

那次奥运的经历是我终生难忘的!

也因此,我的博士推迟了半年毕业。

初衷本是大山隐 回心转意为事业

我赴美的初衷是想向亲朋们证明,我不只是赣南医专的料!当时,我的理想是,拿到美国博士学位后,回国找个大山隐居,了此一生!然而,我非常幸运地接触到了世界顶级水平的导师及其团队,所以,在1997年我博士毕业时,我改变了想法,我决心要用我学到的所有知识,参与21世纪里将要发生的生物医学领域的革命性发展,为了世界的食品安全和生物技术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的博士论文的成果是个国际专利技术产品,至今都还是国际领先、国内空白的、应用于食品安全的微生态制剂产品。目前,国内的所有“益生菌”产品,都是我在上个世纪末就淘汰了的产品。

博士毕业后,我先是投身到了世界食品安全技术和开发和全球范围的推广,我时任美国康的公司生物技术国际部经理,后来又兼任亚太区首席代表,负责在欧美和亚洲推广我的专利技术产品,提供各主要生产过的食品安全水平。本世纪初,我在国内最早提出“食源性疾病”的翻译和“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体系”的提法。

从2009年至今,我一直在中国从事着细胞(干细胞/免疫细胞)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实践,从围产期的干细胞存储到干细胞抗衰老、亚健康调理和干细胞对于一些难治病的干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回首我的第一个60年,不如意和坎坷占多数。展望我的下一个60年,更加信心百倍,争取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 -- 生命科技领域内更上一层楼!

最后想说的是:由于时代的因素,我今生没能用上我的最强项 -- 数理知识,但是,我对一生所从事的生命科技也没有任何抱怨和后悔,因为,我在这个领域里的收获也是颇丰的!




往期回顾




1.优秀校友风采 (5)| 77级校友丁虎

2.优秀校友风采(4)| 77级校友、原院长 韩立民

3.优秀校友风采(3)| 77级校友万筱明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赣南医学院—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来源:校庆办

编辑:罗昊

初审:罗昊

复审:吴禹潼

责编:陈涛

审核:汪行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