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校友风采(12)| 89级校友陈心春


岁月荏苒,时光如水。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砥砺前行。

从1941年建校至今,已培养了数万名毕业生,万千校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奋发进取、建功立业,为母校赢得了好声誉,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值此8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将陆续选登部分优秀校友“风采”献礼80华诞。



2021年是赣南医学院建校80周年。80年风雨历程,学校弘扬“艰苦奋斗,科学求是”的办学传统,恪守“立德立行,求是求新”的校训精神,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实现了一个个办学理想,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赣南医学院众多校友之一,我为母校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欢欣鼓舞;同时由衷感恩母校对我的知识和信念的培养。

值母校80华诞,受校友办公室多次邀请,希望我将个人经历和人生感悟集成一篇文章,用以编入《校友风采录》,鼓励和启示母校莘莘学子。坦诚的说,我并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充其量也只是跟上了国家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步伐。不过,我依然希望我的所思所感能为广大学生开拓人生道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那也算是为母校尽绵薄之力。

我从医近30载,始终坚持钻研医术、深耕医学教育事业。历经克服自卑、勇于突破的求新之路,不畏艰辛、勤恳努力的求学之路,贵人相助、感恩于心的求职之路,至今仍把医学和教育当作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今天,有幸与大家分享我人生三个阶段的经历与感悟,希望能与母校学子共勉。


第一阶段:克服自卑 确立自信


我出生在江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和千千万万同时代人一样,经历了饭不果腹,衣衫褴褛的艰辛岁月。虽然,生活的窘迫造就了我吃苦耐劳的能力和顽强拼搏的心智;但贫困落后也给我烙下自卑和悲观的印记。不敢奢谈人生理想,更不可能像今天的你们有机会结合自己的兴趣去逐梦人生。一个事实是,而立之前的多年里,我都一直在与自卑作斗争。

1989年,在对医学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我被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有幸成为了赣南医学院的一份子。1992年,又在对军人无限向往和身高不够的现实差距中,成为了一名狱医警察。

我相信,当下很多原生家庭条件落后、非名校毕业的学子和我一样,并不缺勤奋。只是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瞻前顾后,更不敢抛开外在束缚大胆想象,因缺乏自信而导致不敢远大理想,进而懈怠人生。

直到即将面临毕业时,有幸聆听张乃夫医师来校作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大学生要克服自卑,“天生我材必有用,笔直的树木可以做房屋的栋梁,弯曲的木材也可以做犁田的工具……做不了国家的栋梁之才,也能为当地的老百姓服务!”这段话时刻印在我的脑海,激励着我不论面临什么,都要保持自信、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我们村里人那里获悉,她哥哥大专毕业后赴美国深造,后又去了新加坡。这对寒门出身的我产生了巨大的观念冲击。“既然别人大专毕业可以出国留学,为什么我不可以?”从那时起我便暗自下定决心:我也要去美国留学读博士。

定下目标后,第一步先要考取硕士研究生。我在南昌实习的时候,带教老师是中山医科大学的毕业生,我对他的学识很是崇拜。因此,我就决定报考中山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于是,工作之余,我抓住一切机会埋头学习,准备考试。由于是专科毕业,不仅英语薄弱,而且像生理生化的专业课程,学习也不够深入。为了补齐专业知识,我每天坚持学习12小时以上。冬天的江西也是寒冷透彻脚底。为了御寒,我用电炉烤火,但空气干燥。为此,我在电炉上烧一盆热水,一个晚上满满的一盆水都化成了蒸汽。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命运眷顾了我, 1995年9月,我顺利考入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开启漫漫求学路的同时,我第一次有了目标和自信。

考上名校,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更高的平台,也往往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中山医的求学过程中,我始终感受到,自己在知识面、人际关系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都与身边的同学相距甚远。尤其是我读的专业是基础(肿瘤病毒学),在就业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一股悲观和自卑感再次袭来,不时搅乱我的思绪。好在身边的同学都非常积极进取,不仅实验加班加点,考试GRE、TOEFL出国留学是大家交流最多的话题。此外,我也有幸得到包括大学同学在内的很多人的鼓励和帮助,虽然成绩没有达到心中理想,但也完成了GRE考试,为我后续申请美国博士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不忘初心 励志前行


1998年,我硕士毕业后分配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当时同一批分配过来的有很多名校的高材生,我自知在各个方面都差强人意,因此激励自己要加倍努力。

留学的想法一直萦绕于心。因为读研究生的时候没有钱参加培训班,不仅考试的GRE并不理想,也没有能够参加TOEFL考试。但我始终没有放弃,2000年我利用在北京进修学习的机会,每个周末两天去参加新东方英语培训。回到深圳后,2001年参加TOEFL考试,获得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617分的高分(总分670)。这一成绩,激励我申请美国博士学位。2002年,我终于拿到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录取通知书,实现了自己的留学梦。

那个年代的留学生,虽然不需要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要打黑工谋生,但海外求学之路依然异常艰苦。尽管我们可以学读写英语,但听力和口语完全不能满足沟通的需求,不仅要克服文化的差异、学业的压力,还要面临生活的窘迫。每月博士生津贴难以维系固定生活开支、养家、保险等,以致于经常需要借钱才能维持生活。

2006年11月,博士毕业后我回到一直给我保留岗位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从事结核病免疫学研究。此时的我,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有了具体的短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我的想法就是:第一,努力成为结核病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体现在国内国际同行业专业会议上能有作为报告嘉宾的机会;第二,所从事的研究能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体现在专业教科书的相关理论、行业指南中能够有自己的成果;第三,所开展的研究能够医疗诊治产品转化,推广到临床机构实践,真正为提高结核病诊疗水平,服务广大患者的诊疗需求做出贡献。十多年来,我始终在这条路上砥砺前行,初心未改。幸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得到很多前辈和朋友帮助,在同事一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转化了两项结核病免疫诊断产品,一个耐多药结核治疗的宿主导向治疗药物,并在2015年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对生活在今天美好中国的当代年轻人,应具有更多的底气将自己的志向定得高远一些。同时,不再受像我经历的自卑限制,可以勇于将自己的志向分享给同学、朋友和亲人。通过分享,不仅可以获得大家的合理建议,分享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督促自己实现目标的鞭策作用。无论如何,励志是青年人要面临的第二个人生阶段的重大课题。


第三阶段: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人生的第三个阶段距离在校的同学们来说,还有很长的时间距离。不过,总归是要面临的。甚至,我认为,第三阶段对我是时间的感悟,对于你们来说,是人生的态度,可以适用于任何时间段。这一阶段我希望同学们能多一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豁达。

回顾我的求学和求职之路,有三段经历让我铭记于心,也是改变我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节点。

首先是考研的坎坷。九十年代初,我的那份体制内的工作,不要说考研,就是辞职也不允许。考上大学,档案无法调取,原单位既无相关规定,也没操作先例。幸运的是,一位出身煤矿工人的中层副职领导,在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刚好升职;也许是我平日里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了他,也许是我们比较投缘,多亏他积极协调,解决了我的档案问题,才让我最终有机会读研究生。

二是硕士毕业找工作的不易。我主修肿瘤病毒学专业,是一门基础科学,很难在医院谋到职位。那个年代虽说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我一心想来深圳,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恰好,我当时在学校研究生院勤工助学,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得到了老师的认可。通过学位老师的推荐,我顺利进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如愿在心仪的城市落下脚跟。

三是投身教育事业的喜乐。2016年我加入深圳大学医学部,将大部分精力投身于医学教育当中,带领实验室团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无论加盟深大,还是后续重要节点的成绩,都离不开许多贵人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团队成员的同心戮力。

我由衷感谢的,不仅仅是人生路上帮我的贵人,还有我一直并肩战斗的同事!我的这些经历,让我深刻的明白:天赋、勤奋无疑是成事的必要条件,但贵人相助和团队协力同样甚至更为重要!

面对人心浮躁以及有人描述的精致利己主义的现实,平衡好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如何做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我觉得恰恰是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收获意想不到的贵人帮助,以及团队协力支持的最重要的体会。

平衡好耕耘和名利的关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要时刻注意提醒自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耕耘上,不那么计较名利,冥冥之中你会收获很多人的帮助,相反那些对名利斤斤计较的人,不仅人际关系差,也会错失很多机会。

就我的个人经历来说,我坚信世上好人多。善良是每个人内心的柔弱底线,而帮助他人是让自己美好的终极向往。一个人,在事业上不仅要有自信、勤奋、热忱的态度;更要在做人上,要换位思考、学会感恩,尤其对前辈更要尊重,你的尊重和谦卑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衷心祝愿母校赣南医学院在未来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值此母校八十周年华诞之际,我谨希望能尽到一份赣医人的义务,鼓励同学们永葆诚挚初心,勇闯未来之路。




往期回顾




1.优秀校友风采(11)| 86级校友黄调金
2.优秀校友风采(10)| 82级校友李巍3.优秀校友风采(9)| 81级校友曾维著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赣南医学院—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来源:校庆办

编辑:蒋馨

初审:张婷

复审:周凌一

责编:陈涛

审核:汪行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