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承美个展 | 《最后的晚餐.幸福88》将在澳洲BUNBURY 美术馆开幕

向承美 向承美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 2021-03-28

    


最后的晚餐.幸福88》4月9日将在澳洲BUNBURY 美术馆开幕, 展览将持续至六月。关于这个展览之前的文章有过很多具体的阐释, 这次我不想再就作品本身做具体的分析, 而是表述一下我作为艺术创作者/拍摄者记录一下我做这个做的一些感受。

    《最后的晚餐.幸福88》讲述了中国农民在农村的生活状况。 2019年有些地方的养老金从55涨到了88, 我就邀请了来自一个村庄的一些老人, 给他们每人88元, 我建议了两个方案, 第一, 我们一起用每个人的88元, 13个人一起去吃一顿, 第二, 他们可以用88元买他们想买的任何东西,结果13位老人异口同声的要买自己想买的物品, 因为他们觉得拿一千多块只吃一顿实在太浪费了, 他们认为要是买面条或者其他能吃很久。最后我尊重了他们的选择, 并把他们自己买的物品拍了照, 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能买的都是非常便宜而且能吃很久的物品, 当然从这些照片中我们还能看到更多的内容,能看到他们的心理,历史经历和现实处境。有人说现在物价上涨厉害, 100元根本买不到图片上这么多, 对此, 作品只呈现的2年前偏远山区的物价88元能买到的产品.

《最后的晚餐.幸福88》Culity 美术馆 2019

       当这些老年人接受采访时,他们每月的88元表示了强烈的幸福感,这也是《最后的晚餐.幸福88》的作品名称来源。这些老年人年龄在65-90岁之间,出生在1949年前后。他们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当他们回忆起了那些艰难的日子,比如饥荒年代不得不以吃草、树皮和泥土来充饥,而如今还能得到额外的88元表现出难于言说状态。尽管他们仍然要劳动到生命不能劳动为止,有些人甚至劳动到了90多岁,但他们并不质疑城乡养老金的不平等和不平等。由于农村人口没有退休的选择,农村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之间存在着更大的差距, 但他们觉得很幸福, 在看到他们说出幸福二字的时候, 我已泪流满面, 不知道是和他们一样感动, 还是更多的是心痛。


     上一个个展《庚子流民图》在西澳摄影中心(PCP)展览三个月后,我将作品大包小包的从艺术中心搬回家,一整个越野车塞满了贴了流民图的编织袋, 那几天正是中国大年,我活像一个从外地打工背着编织袋回家过年的农民工。之前把展览场地选在市中心的奢侈品一条街,的确有一层因素是反思人们对价值和价格的追求,我特意把编织袋的价格标注和奢侈品路易威登(LV)包包的价格一样,开幕式那天,很多背着奢侈品的美女排着队,领着入场券,端着红酒,饶有兴趣的对展览场地的编织袋品头论足, 可能在这里,两个经济不同阶层的人实现了第一次精神层面的对话。 

     撤展那天, 一直在反思, 从做作品、找场地、布展、开幕,花的钱远远超过了奢侈品包,最后展览的内容市场价值仅五元, 我第一次感到了虚无, 一种精神上的虚无, 我在思考大环境人类虚无的时候,我是否曾经考虑到自己的虚无?顿时觉得艺术好无力又无意义, 如果说展览本身发出的是一种声音?那么声音在哪?到底有多大?对于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能改变多少?他们依然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世代代重复他们的命运, 艺术展览带来了什么积极的作用? 这是我觉得悲哀的地方。 


《最后的晚餐.幸福88》2019


   一路上开车回家, 情绪不能把控, 竟然独自号啕大哭, 那刻的眼泪,是为他人,还是为自己, 早已模糊了界限。黯然神伤中, 我又不得不安慰自己, 我们, 人类, 有别于动物的,不就是不仅仅是为了活着,不仅仅是为了一日三餐, 我们有人作为人的尊严, 我们有小人物的命运, 有做人的足迹, 那么从这个角度讲, 我的艺术,它应该是为小人物塑像,为时代立碑, 鲜活的记录着, 我们曾经来过,我们曾经这样的活着, 那么,艺术就成了抵抗遗忘最好的方式。 


    前几天《最后的晚餐.幸福88》十三名参与拍摄的老人其中一位去世了,享年88岁,心中不免难过。想起了拍摄的那些天的细节, 突然又感觉做展览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意义的,说句实话, 参与拍摄的这13个人绝大多数都被儿女照顾得不错,好几个老人的儿女在当地都生活得还算体面,但召集的时候这些老人很积极, 在拍摄中, 几位老人自言自语:“都这么大年纪了,人来世一躺,也算留个纪念,看怎么能把这相保存下来”, 拍摄中还有几个老人专门换了干净的衣服, 拍照过程中一直问,是不是不笑要看起来正式一点。当时的我想,或许每个人都有希望被尊重, 都希望被记住, 那么我的艺术作品是不是对他们的一种尊严? 时光流逝, 当肉身不在, 我的作品是不是一种抵抗遗忘的方式? 即使是小人物, 也有一种形式记录他们曾经如此生活过。


《最后的晚餐.幸福88》中心美术馆 2020

失联老友请扫码添加



往期回顾:

向承美 | 不是应该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 而是应该改变英语教学方法

向承美策展 | 《骰子命运—亮》当代艺术纪念展

向承美 | 贾浅浅的诗词 ,是权力插出的伪高潮

向承美策展 | 《唐纳德. 川普艺术文献展》隆重开幕(留言板)


向承美

自由艺术家,当代艺术研究学者, 出生于重庆,  艺术史论在读博士,《观看, 中国当代艺术思考》杂志主编。作品关注社会现实,代表作有《全家福》,《幸运88》《庚子见证录》《庚子流民图》, 《川普艺术展》, 《骰子命运——亮》,先后参加悉尼Head on摄影节主题展, 中国连州摄影节主题展, 在澳洲、中国、美国、法国和中国台湾多次举办个展及群展,。作品曾发表在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法国摄影之眼、Pro Photo、Australia Asia Society、澳洲artlink等杂志。获奖有2019 Lensculture 艺术摄影Top 25, 2019  澳大利亚APA研究奖, 2019澳洲利亚Margaret&Herbert Horllsfall艺术基金、2017“中国在场”海南国际艺术节新锐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