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唱新时代“太湖美”:水质实现“两降两升”,达近十年最好
“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清,水底鱼虾肥......”,一曲《太湖美》,唱不尽三万六千顷波涛、七十二峰苍翠的旖旎风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太湖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太湖治理指明了实际路径、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询问了太湖的水质如何,还有没有蓝藻。
2023年是落实国家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起步之年。6月26日,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深化细化、提档提速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
太湖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地位重要、意义重大。江苏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厚植“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生态底色,努力唱响新时代“太湖美”。
01
“两降两升” 水质达近十年最好水平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和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做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
湖边漫步,水波含情、鸟语花香;举目远眺,万顷碧波、远山如黛。呵护好太湖安澜,让群众共享太湖美景。
新时代十年,在流域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人口增加380万的情况下,太湖水质稳定保持Ⅳ类,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的同时,去年又高质量实现“两保两提”新目标。具体表现为“两降两升”——水污染物浓度下降,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下降5.4%,氨氮浓度下降63.6%,总磷浓度下降1.6%,总氮浓度下降42.2%;富营养化程度下降,蓝藻密度下降8.4%,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6,稳定在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提升,15条主要入湖河流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其中4条达到Ⅱ类;生态保护水平提升,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持续提升,消失多年的“吉祥三宝”桃花水母、白鹭、地衣等对生存环境有着很高要求的敏感物种大量回归,成为太湖生境改善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太湖水质持续改善。”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太湖水污染防治处主要负责人介绍,2023年1至6月,太湖湖体平均水质为Ⅳ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2.0,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水质指标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浓度稳定在Ⅱ类和Ⅰ类;总磷浓度为0.051mg/L,属Ⅳ类,同比持平;总氮浓度为1.26mg/L,属Ⅳ类,同比下降18.7%。“2023年度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工作全面启动以来,监测到蓝藻水华次数较往年有较大幅度减少。”
02
“五个坚持” 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太湖治理仍处在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的关键阶段。推进太湖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工程。如何更好地“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
为实现国家对太湖治理的新定位、新要求,应对太湖治理的新挑战、新形势,江苏按照“控源减污、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系统治理思路,在强化流域联保共治,充分发挥太湖生态支撑作用,树立全国湖泊治理的标杆上下功夫。
流域各地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五个坚持”全面推进太湖流域综合治理。
坚持底线思维。建成全国一流先进的“水陆空天”的立体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形成“两进三出”的调水大循环格局,以太湖为水源的城市全面实现“双源供水”“自来水深度处理”两个全覆盖,推动从安全供水向优质供水转变。
坚持绿色转型。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整治提升,痛下决心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5.85万家,太湖一级保护区化工生产企业全部“清零”,腾笼换鸟、砸笼换绿的步伐明显加快。
坚持控源减污。系统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整治完成率达98%。深入实施涉磷、涉酚、涉氟企业专项整治,对1.9万余家涉磷企业开展规范化整治,完成1.5万家。累计建成污水管网3.2万公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总能力达910万吨/日。太湖4.5万亩、滆湖2.3万亩围网养殖全部拆除。
坚持生态修复。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累计建成12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流域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3.8%。2023年以来,完成太湖生态清淤100万方。
坚持守正创新。在太湖流域先行先试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跨界断面水质异常上游举证、水环境区域补偿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开创性的措施,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吴侬软语唱不尽水清岸绿、美丽宜居的太湖美。大美江苏,向美而行,湖水碧澄里有幸福绵长。
主管: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编辑:张晨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七一”表彰大会 党组书记陆卫东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主题教育 |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职环境监察专员孙立新赴南京江北新区开展主题教育专题调研
好文!请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