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远离这些害人不浅的培训课程

匹夫老六 财税佬炮儿 2023-02-24

免费在线答疑财税问题

做您身边更贴心的财税顾问



现在的市场真正踏踏实实讲知识的培训机构真的凤毛麟角,因为你踏踏实实讲知识没有市场,大家都喜欢短平快。就好比经常有人咨询我们如何把企业的各种税、成本降低,或者拿来一个报表,问我这个企业有没有问题,能不能投。这种情况我都特别无语,只能是跟人家解释,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比如:行业、规模、地区、业务模式、成本结构、利润结构、近三年的账目、未来战略等等,需要做大量的调研,了解清楚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我才能给你一些建议。

往往我解释这些,别人就会认为,我是在卖关子,或者水平不行。说真的我们做了这么多年尽职调查,财税顾问,很多明星企业的项目都是我们做的。但是至今我们谁也达不到看了两张报表,或者问了几个问题,就能告诉你这个企业有没有问题,或者如何把税负降低,效率提高。我们始终坚持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调查研究不能发言,任何建议都要有理论依据。


可是我们做不到,市场上却有很多“专家”能做到,他都不用问你任何信息,就告诉你能把企业综合税负降低至7%。他还能告诉你算一些比率,高了怎么样,低了怎么样。他跟你说就问这五个问题,你就能知道这个企业能不能投,你别笑,我真的见过这样的课程。


市面上的培训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称技能类的考证培训,乱象丛生,各种纠纷、诈骗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不过这类培训无非是骗点钱,讲的内容都是官方教材,基本不会胡说八道,顶多在各种证的含金量上夸张一些,不会让你面临牢狱之灾,或者有什么巨大的损失。


另一种是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实操培训,涉及人事、销售、财税、法律、企业文化等等等等,非常火爆,孕育了很多名噪一时的培训机构。


早些年呢非常流行培训老板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文化等相关精神思维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吧虽然个别的形式有些奇葩,比如跪拜啊,互相抽大嘴巴啊,站台上瞎嚷嚷喊口号,但是整体价值观还是积极向上的,还是在传播让企业家挣良心钱,让员工积极奋斗。企业文化确实尤为重要,这种课程其实听听无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呗。


不过这类课程由于形式上确实比较奇葩敏感,这几年已经不火了。现在火的是各种讲税收筹划、股权激励、薪酬体系、法律风险、经营管理模式等等的实操培训。近两年我听过很多这类培训,感觉真是害人不浅。


这类培训课主打就是短平快。比如“一堂课让你学会看财报”、“学会这5个问题就能让你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能投”、“7天让你成为一名财务总监”、“5天教你玩转资本运作”、“3天让你学会股权激励”。你要是看到这类广告,就直接不用再往下看了,一定是一个外行给另一个外行讲的“专业课”。


还有一些宣传没这么浮夸,比如“老板必上的财税课”、“财务经理实战班”、“合理避税的108招”一般讲这些课程的老师呢都有一些实战经验。但是这类课程基本都是在讲技巧、套路。因为授课时间基本都是3-5天,很难系统性的讲出什么。所以你上这完课总会感觉听懂了,又感觉没听懂,回去以后跟没上一样。这种课程说白了还是给外行人听的,用这些技巧、套路增加吸引力,听课的人弄个一知半解,回到企业应用就会出很大的问题,当然了,自己不会应用还可以请这些老师进到企业做定制服务嘛,这个合情合理,但我觉得要不就不要讲,要不就讲清楚,不要总整一些故弄玄虚的事。



我为啥说这些培训课程害人不浅呢?我举几个例子:


1、混淆概念的股权激励


这些年讲股权激励的越来越多,股权设计这个事从哪个角度讲确实都很重要。但是很多讲股权的老师自己既不是法律专家,也不是财税专家,他们自身对于股权的知识水平都停留在自媒体的一些文章,案例。经常举一些华为、阿里巴巴的例子,搞的很多企业家连到底能不能同股不同权都不知道。


在中国,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是有限责任公司,而有限责任公司是章定的,就是根据企业章程自治的,只要所有股东认可,怎么约定都是合法有效的。也不知道这些老师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跟那胡讲一通。来混淆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股份有限公司确实是要严格按照公司法来,有很多约束,所以稍微有点脑子的,都是在万事俱备的时候才进行股改。


不同的公司主体形式,接受的管理制度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混淆视听的讲法非常害人,很多企业家,听了课以后就开始胡整,为了实现一些章程中约定就可以实现的东西,去做一大堆什么代持协议,一致行动协议。



2、不知所云的财报分析


很多课程主打的亮点就是短时间内教你分析财务报表,看出一个公司的问题。主要讲的内容就是,先教你报表项的概念,以及他们解释的另一层概念(大多都是瞎扯),然后教你一些书上写的比率的算法、公式,还会给你讲讲最简单的杜邦分析模型,唬住你,最后就开始告诉你各种比例的标准值,高了代表什么,低了代表什么,通过财报看出企业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如果你看过财务报表,你就知道,实际上如果只看财务报表是什么都看不出来的。看报表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背景。你算的那些比率,标准值,完全没意义,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时期的企业,完全没有可参考性。就是同行业同地区的两家企业,也可能因为业务模式不同,报表完全不同。


而且同一个的报表项、同一个比率比率,在不同的企业可能代表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最简单的例子,毛利率,你如果不知道这家企业是怎么定义计算毛利率的,你分析那些有什么用啊?财务分析这事没有两三年的实战研究根本入不了门,这种课除了能科普一下各种比率,剩下什么用都没有,纯属自嗨。



3、违法犯罪的经营模式


市面上的课程非常喜欢讲一些新颖的经营模式,其生动的语言,丰厚的收益都令人着迷。但是这些模式大多都是违法犯罪的,比如之前特别流行的,免费赠送某某家具用品,就收个30元的快递费,赠送250万份,利润7000万,这个案例之前特别流行,有送雨伞,有送床单的。


咱先不说这个模式盈利是建立在偷税漏税的基础上,如果想有250万人参与你这个活动,你知道信息要传达到多少人么?如果你做过推广你一定有概念,就算按最高转化率10%来算,也要传达到2500万人的耳朵里吧?那么传达到2500万人耳朵里的推广成本没有两三个亿下不来吧?要不然你就得玩传销,然后警察叔叔就抓你。


上面那个模式讲的人多,做的人不算多,但是下面这个,你身边一定有人在做。卖3万块钱产品给你,同时给你3万元虚的股权,然后年底再给你现金返利,这是讲的特别火消费入股的案例,解决企业前期资金问题,我见过很多企业都在做。


但是这种做法是典型的非法集资啊,咱们国家法律说的很清楚,商业买卖,你给钱出去,回来的是物品、服务,不能再回来钱。再回来钱,就叫投资理财,就是金融属性了。在美容院办了8千元的卡,美容院告诉你今年你要不做美容,年低给你返1万。这就叫向非特定用户融资,典型的以合法手段掩盖非法集资,这是犯罪行为,很多企业家这么瞎搞都进去了,非公众公司是不可以向直接公众融资的,做之前找几个法律专家多咨询咨询。



4、别有目的的资本运作


    “普通企业家卖产品,厉害的企业家卖公司”、“学会投资理财,让你的钱能生钱”这些都是这些年比较流行关于资本运作的宣传,我觉得讲所有的课程里,这个的是最害人的。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有说,一个楼,价值一个亿,现在因为各种原因,7000万就卖,你买了就赚了3000万,包装运营一段时间就可以回本。我听过不只一个讲资本运作的“专家”讲过类似案例,我相信以他们的专业水平一定明白里面的问题,但是他们就是愿意为了钱替骗子站台,整一些你听不懂的名词,忽悠你。咱们先不说买了这个楼以后的事,就他这个7000万买了赚了3000万的理论就是狗屁,3000万在哪呢?7000万买了1个亿卖了,钱回来了叫赚了3000万,钱没回来,剩个烂尾楼,叫亏损7000万!


再说这个楼,等你真7000万买了,你就发现要想盘活这个项目,需要运营、养楼、处理土地、政府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至少还得再投3个亿,然后还得再养五六年每年投入几千万,这会你发现专家说的资本运作的方式都实现不了,没人会贷给你钱,忽悠你上当的专家都找不见了。其实人家就是在止损,在找接盘侠啊。


很多人容易犯一个误区,就是买到便宜就是赚了,买好多东西的原因都是便宜,或者免费,比如很多荒山野岭的土地、东南亚的房地产。你买的这些全叫不良资产,这些不具备变现能力,流通能力的便宜货,买回来除了堵心没别的什么用。记住投资也好,资本运作也好,最重要的就是钱出去以后怎么回来,就是流通和变现能力, 不要老想着你买的东西未来能翻多少倍,未来能打个八折买出去就是好的。


这种课还有一个坑人的地方,就是每个班都会组织大家一起成立一个投资公司,大家一人拿一二百万,由老师主导,做一些钱生钱的好项目,你如果参与了,钱一定没了,就当教学费了吧。



5、以偏概全的税收筹划


关于税收筹划, 他们总是在当故事讲,描绘的栩栩如生,画面感极强,但是最重要的原理和前提条件,不讲清楚。所有能实现的税收筹划,都是有大量前提假设条件的,不存在万能通用的方法。


他们讲的很多案例有一些完全违法,有一些需要大量前提条件。比如一些明显的关联交易、定价转移、拆分合同等,都是被视为恶意避税的,之前税务总局早发过公告:《2017年6号公告》、《2015年7号公告》、《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建议在做税收筹划之前先好好读读。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讲的是让老板的各种大额消费在公司入账:说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板,自己买了一个飞机,然后这个飞机所有开销,都走公司报销,然后讲了一大堆,活灵活现的。我不知道这个老师了不了解有一个罪名叫做职务侵占


他们常讲利用税收洼地可以降低所得税、利用灵活用工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利用收购亏损企业可以抵减母公司利润、利用亏损企业降低股权转让的税负。他们把这个降税的过程讲的栩栩如生,但是其背后原理,还有能实现的前提条件,却一带而过,这就导致了,听课的人只记住了几个名词,回去落实全是税收违法风险。


之前我们分享过关于这些的文章,建议你多读读。

《为什么说你在税收洼地注册公司消化利润是违法的》 

《收购亏损企业到底能不能抵减母公司利润?》 

《一些胡说八道的税收筹划之“灵活用工”》 

《如何巧妙降低股权转让时的税负》


这些课程害人的地方一方面在于让企业及个人有严重的违法风险,更深层次在于它传播了一种短平快、浮躁的经营、学习氛围。巴菲特可能也做不到问几个问题就能判断一家企业,国际顶级的投资机构平均一个项目的尽调周期都在一个月,为什么你会相信这些人教你的一招鲜吃遍天呢?


如果你真的想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不管是财税、人事、市场、法律、金融,你都要静下心来,花1-3年的时间,去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慢慢你就会发现你不知道的事太多了,这个世界太大了,要学习的东西没有尽头,这个时候你就能放下这颗浮躁的心了。我们依旧是那群热爱生活的匹夫!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财税佬炮儿,愿与君共同成长!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财税干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