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课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课《在柏林》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知识点+同步练习

大家好!我是小语老师。根据教育部文件,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将统一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了帮助孩子们适应新教材,老师整理了“统编新教材同步课文微课堂(包括知识要点、课文朗读、视频教学和图文解读)”,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转发、分享、收藏哦~



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视频

微课视频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多音字:柏:bó (柏林)bǎi (侧柏)bò (黄柏)数:shǔ (数一数) shù (数学)假:jiǎ (不假思索) jià (度假)尽 ①jìn 尽头。②jǐn 尽管。本课读音同①。
近义词虚弱——孱弱 沉思——深思 停顿——暂停  大概——可能 寂静——平静 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反义词缓慢——迅速 健壮——虚弱 停顿——继续  奇特——普通 寂静——喧闹 指手画脚——沉默不语不假思索——犹豫不决
理解词语:沉思:深思。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造句:他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很令人反感。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嗤笑:讥笑。神志不清:知觉和理智不清醒。文中形容老妇人因痛失儿子而极度悲伤导致的精神错乱。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句子解析:1.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一环境描写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悲凉气氛,德国弥漫着的失败情绪;也是暗写战争惨烈,战死者众多。下文老兵夫妇的遭遇与这处伏笔照应。
2.“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反复出现的作用是:1. 暗示战争让老妇人失去了三个儿子;2. 表现老妇人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3. 形成一个悬念,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3.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寂静”是表象,隐含了人们内心的“动”。车厢里的妇女儿童,哪一个没有丧夫失子或失去父母的苦痛!老兵的话,使他们陷入沉思,引发了他们的共鸣,使他们联想到了自己的境遇。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2):写列车上一位神志不清的老妇人的举动引起了两个小姑娘的嗤笑,老兵对此很不满。
第二部分(3):写老妇人变成这个样子的原因及老兵此行的目的。第三部分(4):写车厢里静得可怕。
课文主题: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两个小姑娘嗤笑由于失去三个儿子而发疯的老妇人,老兵说明原因及后续即将也上战场的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在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两个小姑娘嗤笑由于失去三个儿子而发疯的老妇人,老兵说明原因及后续即将也上战场的故事。
2.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3.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课文解读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字数不到400字。小说构思精巧,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截取战争后方的一个生活场景,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表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了一节车厢里,一位后备役老兵的妻子神志不清地数着两个小姑娘嘲笑老妇人的举动,被一个老头制止;第2、3自然段写了当两个小姑娘再次取笑老妇人时,老兵开口陈述原因;第4自然段写了车厢里的人听了老兵的话后一片寂静。

小说从一个生活小镜头平实而缓慢地切入,寥寥数语引出了故事的开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从侧面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看似平静的一句话,却让人读来无比沉重。对战时后备役老兵和老妇人身份、年龄和举止的描写不由得让人心生好奇一一为什么老妇人要不停地数“一、二、三”呢?两位小姑娘嘲笑老妇人的举动,却被一个老头用眼神制止了。到这里为止,故事表现的都是常规情节,也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之后,当老妇人的奇怪言行再次引发两个小姑娘的嘲笑时,小说的情节冲突陡然从平静的叙述发生波折“老兵”忍不住道出了让人意外的答案,前面常规情节的蓄势和铺垫在这里显示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老妇人数的原来就是她的三个儿子!老兵的话更加反映了战争的危害遍及无数家庭,年轻的人死了,老的继续打仗,被战争的残酷折磨得神志不清的老妇人也没人照顾,但是战争还在继续。老兵死了呢?再轮到什么人去?结尾处写车厢里“静得可怕”,跟上文的“平静”形成强烈反差,这是小说中唯一直接流露作者情绪的描写,发人深省。此刻,车厢里的每个人都清醒地认识到:战争带给人们的死亡和恐惧谁都无法逃脱,每个人都成了这个时代的悲剧。

课文有幅插图隐在文字之后,让学生透过文字隐隐约约地看到战争中柏林城市的风貌,正暗合着本文的艺术构思,没有正面的战争环境描写,但却处处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巨大阴影。

同步练习1

同步练习2

一、组词。

思(     )  指(     )  假(     )  神(     )

  腮(     )  脂(     )  遐(     )  伸(     )

二、照样子,写词语。

咔嚓咔嚓(ABAB式拟声词):

                                         

三、补充四字词语。

指(    )画(    )     不(    )思索      神志(    )

四、造句。

1. 不假思索:                                               

2. 神志不清:                                               

五、老兵的话讲完,为什么“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样结尾有何益处?

                                                                      

六、本文写了老妇人多次反复“一、二、三”,到底有何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一、思(思索)  指(手指)  假(假山)  神(神奇)

    腮(腮帮)  脂(脂肪)  遐(遐想)  伸(伸手)

一、哗啦哗啦  咕咚咕咚  淅沥淅沥   

二、指手画脚  不假思索  神志不清

四、1.今天我在精品店看到了一个玩具,我不假思索得就把他买下来了!  

    2.在此深度下,由于压力的增加,他们便神志不清。

五、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反思,思考战争的罪恶,被战争的罪恶所震撼,深深感到战争带来的可怕灾难,这样结尾含蓄、发人深省。


六、因为这三个数字正是她的三个儿子,在她的内心深处是对牺牲的三个儿子的无比怀念,是透彻心扉的母爱。

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点+微课领取方式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后回复消息“微课

即可领取

统编六(上)全册微课堂+预习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