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课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知识点+同步练习

上册学习资料免费领▼

大家好!我是小语老师。根据教育部文件,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将统一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了帮助孩子们适应新教材,老师整理了“统编新教材同步课文微课堂(包括知识要点、课文朗读、视频教学和图文解读)”,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转发、分享、收藏 

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视频

微课视频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教学目标:1.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我会写:耻:chǐ(雪耻、耻笑、羞耻)诲:huì(教诲、训诲、诲人不倦)谓:wèi(所谓、无谓、谓词)诵:sòng(背诵、传诵、诵读)岂:qǐ(岂不、岂敢、岂能)
我会认: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
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好:hào(爱好)hǎo(好人)识:zhì(附识)shí(识别)
词语扩展:形容勤奋好学的词语: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  学而不厌  悬梁刺股 韦编三绝
表示良好学习习惯的词语:用进废退,事半功倍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课文主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2.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不能患得患失。
3.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4.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
课后习题答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译文:A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我并不是生来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可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B.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有率。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着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我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
课外拓展:1.《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3.文中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从《论语》中,我明白读书除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外,还要“不耻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オ会真正地成长;从朱熹的话中,我知道专心致志在读书中的重要性,只有一心一意,读书才会事半功倍;从曾国藩的话中,我懂得了志向、见识、恒心的重要性,这启发我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要持之以恒。
4.跟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袁枚《随园诗话补遗》(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6)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五柳先生传》(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8)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9)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10)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1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12)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篇一知识点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孔子 
作者介绍: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创始人。
注释:1【知】同“智”,智慧。2【敏】此处指聪敏。3【好】喜好。4【耻】以…为耻。5【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6【识】记住。7【厌】满足。8【诲】教海。9【敏】此处指勤勉。
译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我并不是生来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可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主题:这首古文告诉我们读书、学习以及教导别人时的方法和态度。

篇二知识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作者介绍: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注释:

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③【急】要紧,重要。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主题:

古文讲了读书时心到、眼到、口到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读书时心到是最重要的。

图文讲解


教材解析

本文由两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第一句写要以减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第二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第四句是孔子说明自己求学的态度,他不是生来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第五句是说求学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息。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第六句学”和“思”的关系。孔子说自己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学习。这说明“思”要建立在“学”的基础上,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进步。

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通。“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数)

课文配有古人席地面坐、手执竹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

同步练习1

同步练习2

参考答案:
一、诵读    二、1.勤勉   以……为耻勤勉而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2.智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呀。3.曾经我曾经说过:读书要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三、1. song   决2.B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五、示例: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 张维屏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 王梓坤

同步练习3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1.zhì  2.zhì huì  3.yǐ qǐ  4.héng二、1.勤勉。喜好。以……为耻。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2.随意。一定,肯定。3.读书人。恒心。三、1.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2.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 只漫浪诵读 决不能记 不能久也  3.断不甘为下流 知学问无尽 不敢以一得自足 河伯之观海 井蛙之窥天 则断无不成之事第二课时一、C二、我今后读书要做到认真细心,读书时眼睛看到,口中多多朗诵,心中默默记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或是查阅资料,,直到弄懂为止。

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点+微课领取方式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后回复消息“微课

即可领取

统编五(上)全册微课堂+预习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