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感恩同行 | 2019,愿美好常在!
不知不觉间,心身医学科已是个5个月大的“宝宝”了!
让我们盘点2018一起走过的日子吧!
虽然是个宝宝,但是在周全的前期筹备下,心身医学科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是个成熟稳重的“老宝宝”,点击以下链接就可以回顾心身医学科“出生简介”啦!
【经过5个月的时间,心身医学科病区运转顺畅,已为几百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睡眠障碍、以及其他心身疾病患者提供心身整合的综合诊疗,并为心理亚健康人群提供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医疗服务,为寻求高质量精神卫生服务的大众提供心身疗愈的就诊体验。】
这是一封患者亲笔写就的感谢信,信里写出了他对心理健康的思考,和在接受了心身疗愈的整合治疗后心路历程的转变。这样的一封信,让人感动,也凸显了诊疗模式转变的意义之深远。(信件登出已获患者知情同意。)
致医护人员:
我和她曾在台北的摩天轮最高处初吻,我和她曾在法国的巴黎铁塔前拥抱,我和她曾在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上仰望星空,但是,现在她们都不在我身边了。
我一直认为,也许我已经毫无价值,生活已经没有意义,我曾经生无可恋,但没有办法了无牵挂,这零星的活着的念头让我撑了很久,也算是没有彻底放弃吧。真的很累,却又不得不活着,执念与心魔,是多么的可怕。
但是,来到惠爱医院,也许可以找到更多撑下去的机会。感谢各位愿意去了解我,开导我,让我心安了一些。也许正是这份心安,我会对转移信念更坚定了些许,就像我和心理治疗师聊天时那样,如果我能够重新寻找到信念,我就可以变回到原来那个能够感知幸福快乐的自己。
将自己悲剧化,只会伤害到自己和身边的亲朋好友,既然在医院接受了治疗和重新探讨内心,何不把出院的此刻,将当自己迈出医院门口的时刻,当成是一个重生的开始?我想,这样的心态才不会到最后造成悲剧。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其实,大家都是第一次活着,谁能判断“人间不值得”呢?退一万步讲,就算“人间不值得”,所以才要更珍惜开心吧。
做人,无非要做到:对内有寄托,对外有体面。
希望自己有个新的开始,有个新的信念,不再恶性循环。“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这是王菲的《暗涌》,希望自己以后不再喜欢这首歌。
最后,真的非常感谢各位医护人员。谢谢!
也许,你们拯救的,是一个未来能发光发热的人,加油!
—2018年11月
人生的征途会有繁花盛放,
也会有荆棘险途,
求助者直面自己的无助和脆弱,
借助医务人员的帮助,
自我觉察和成长,
继续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是每天在病区里真实发生的人生。
医患共同参与的诊疗模式
信中所写的 “感谢各位愿意去了解我,开导我,让我心安了一些。”,这样的工作是每天病区医务人员的工作常态,患者及家属在诊疗过程中均拥有主动性和参与性。找不到医生?不可能,因为走进病区的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一面透明的玻璃墙,这就是医生办公室的所在,办公室门常开。医生们在办公室工作、学习,或是和病友家属讨论病情,清晰可见。开放的工作环境,带来了轻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带来了紧密互信的医患关系。
病区大厅则是病区主要的休闲活动空间。可爱能干的护士姑娘们,带领着病友们唱歌、做操、跳舞、玩游戏、诗朗诵、做手工、做瑜伽、生日会,还举办过辩论赛。医生给大家做健康讲座,病友分享自己的人生和才艺表演。病区里气氛轻松自在。通过医护的共同努力,在有限的病区空间内,实现了患者康复治疗的更多可能性。
在诊疗工作中,把精神、心理、神经以及内外妇儿等多学科整合诊疗理念落实到实处;在宣教实践中,让普罗大众认识到情绪能致病也能治病,积极主动的寻求心身的全面健康;在医疗服务中,处处以人为本,予共情,理解,温暖,包容,耐心和细致。心身医学科的同事,共同坚守“呵护智慧之光,关爱心身健康”的宗旨,为患者提供专业的个体化心身医疗服务,开区以来有超过1/3的住院患者或家属给病区送了锦旗或感谢信。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健康是心理与躯体的结合,因此在医学实践中把患者的心身视为一个整体,才能做到全面的解除患者的痛苦,实现疾病的临床治愈和良好预后。我们一直在努力实践心身医学的理念,用心把每一个患者还原成更健康的人。
2019年,
心身医学科这个小宝宝会继续成长!
心身医学科的全体医务人员已做好准备,
继续以热情温暖专业的态度,
全力守护每一位求助者的心身健康!
2018年,再见!
2019年,你好!
█ 撰稿、 编辑及审核
心身医学科
█ 版权说明
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公众号及作者本人所有,投稿及版权事宜请联系【Health_gzbra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