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者的传承

萌小厨 萌小厨 2022-11-25

#

写下这篇《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的读后感,说实话,是被“逼”的。毕业十年的我,有着稳定但一眼能看到头的工作,能糊口但不足以对抗风险的收入,有了孩子以后沉溺于家庭,鲜少沉浸式的读书、学习和思考,越来越觉得脑袋空空,迷茫而无措。每每想到老唐的那句“人生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有得选”,就不由感慨虚度光阴之悔。


幸而还有老唐的鼓励、入围读后感的鞭策、投资引路人宋总的催促,以及保留的一丝丝自省能力,奋而跃起,两本《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一本放单位,一本放家里,有点时间就赶紧读几页,竟也在一周之内读完,还做了不少笔记(当然,与学霸们相比,我的努力程度实在是差得远)。


津津有味之余,我把《巴芒演义》也重读了一遍。两本书结合起来,让我不由想起《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这两本书实实在在的阐述了“以道御术”、“大道至简”的道理。


回想之前看过1984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者》,我不禁感慨,格雷厄姆奠定了价值投资的理论基石,巴菲特加以传承,结合思考和实践,突破老师的理念瓶颈,实现了“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美好愿望;格雷厄姆多德式投资部落的知识小村庄诞生的投资者们成功创造了投资界的奇迹;老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归纳总结,结合大A股的实际和自己的思考分析,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没有讲明白的估值方法讲的清清楚楚,加以实战总结,使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道路更加平坦化、清晰化。我们追随老唐,不就是在做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者的传承吗?!


想想突然有点小激动,我也能像这些超级投资者一样,实现年化收益15%+!五年翻倍!二十年财务自由!敢毫不犹豫生二胎!超市买东西不看价签!菜场买菜实现海鲜自由!领导骂我我敢怼回去!给我画大饼我敢不搭理!儿媳妇给我气受我用钱堵住她的嘴!不想带孙子就直接砸钱请阿姨,自己带着老公环游世界去!哇,有点过于畅快了吧!


虽然儿子才三岁,但我已经在畅想我的美好人生了!仰天大笑三声,哈哈哈!


梦想是有了,真的能实现吗?赶紧擦擦口水,回归现实,审审自己的面相,算算自己的生辰八字,看看账户里的股票,瞄一眼绿色的大盘,拍拍半瓶子晃荡的脑袋,梳理下自己的思路,分析下梦想距离现实还有多远吧!

1

一、如何理解投资?

关于投资,格雷厄姆说“投资操作是建立在透彻分析的基础之上的,目的是要保证本金的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作为奠定价值投资理论基石的鼻祖,格雷厄姆阐述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投资者会“根据公认的价值标准”来判断“股票的市场价格”,而投机者则是“根据市场价格来确定价值标准”。一个是透彻分析和理性判断,一个是墙头草、顺风倒;一个是耐心等待,一个是见风使舵;一个是心静如水,一个是波涛汹涌。


在对投资的理解上,相较于格雷厄姆,巴菲特并未进行明显的革新。但在购买股票上,巴菲特突破了格雷厄姆的局限,用芒格的话说是“培养出了更好的眼光”。他将股票的定义也从格雷厄姆的“股权代表企业(现有资产所有权)的一部分”,调整为“股权代表企业(未来收益索取权)的一部分”,将购买股票的行为升华到购买生意(business),即企业未来现金流分配的参与权,将投资的视野从现在推演到了未来,把持有股票这件事提升到陪伴好企业成长这样的高度。


老唐站在两位巨人的肩膀上,将投资解释的更加简单粗暴、通俗易懂:真正的投资,是让你所拥有的购买力增加”;就是“将100%确定亏损的现金资产,换成其他具备盈利可能的资产”;就是“放弃今天的消费,为了在未来更有能力消费”;就是“现在把钱省下来,为了让未来更有钱”。


的确,好的投资就应该是这么回事!


不是如爷爷奶奶一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将攒下的每一分钱存在银行里,任由通胀如海啸一般将可怜的本金和微薄的利息吞没;


不是如爸爸妈妈一般,尝试将辛苦钱用于有偿借贷,提心吊胆的等着收利息的日子,一不小心还要因为对方赖账而对簿公堂,家里的气氛随着收息日子的临近时而放松时而紧张;


也不是如之前的自己,跟风把钱放余额宝、买P2P、买热股、买所谓的低估白马股,虽“有幸”未损失本金,但也没抵抗住通胀的威力,只能继续努力加班,赚取“睡前收入”以养家糊口,还要时刻提心吊胆,生怕被失业。


正如价投二第3章“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局”一节中列举的甲乙丙三人投资回报差异的表格中所展现的一样,不同的投资回报率决定了我们退休后是忙碌抱怨、两手空空,还是悠闲快乐,幸福一生,还是带着后代们实现选择的自由、人格的自由、精神的自由。


结合我自己的人生感受总结一下,好的投资,旨在让我们面对人生,可以更加从容、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安全感;让我们面对选择,可以更多从心出发,无需瞻前顾后;也让我们的父辈和后代,少一些焦虑,多一些坦然,少一些担忧,多一些无虑,少一些患得患失,多一些无所畏惧。

2

二、如何做好投资?

知道好的投资很重要,知道复利的意义很重大,但如何做好投资呢?


首先,我们选择股票作为投资标的。


肯定马上会有憎恶股票的人跳出来了:明明是七亏二平一赚钱,天台上跳楼的又不只一个两个,关灯吃面也不是一次两次,怎么买股票成了最优选择了呢?


价投二第3章,用四页内容、四个图表、200余个样本告诉我们,在所有投资资产中,长期收益率最高的就是股权。历史也证明了,无论经济危机、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甚至是战争,从长期来看,股票的收益率都远高于债券及黄金,无论是美国市场,还是欧洲市场,还是日趋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

抛开偏见,从事实出发,我们才能在视野上更进一步,实现“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到“知道我们知道”的跨越,才能更接近“真相”,才能发现股市“真香”。


其次,我们选择价值投资,只关心企业的价格和内在价值。


一个人是否选择价值投资,几乎是由“基因”决定的。选择相信价值投资的人,无需过多辞藻,只要一接触就被吸引。需要大量语言去说服的,往往很难真正相信价值投资的优越性与稳赚的确定性,做不到坚决执行。


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者们的经历已经证明了选择价值投资的正确性,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几乎不受任何人影响的沃尔特·施洛斯28年间取得了年化21.3%的复合收益;沙滩上的无业游民汤姆·纳普15年间取得了年化20%的复合收益,一跃成为沙滩的主人;受查理·芒格影响的里克·格林19年间取得了年化32.9%的复合收益;只用五分钟就接受价值投资法的斯坦·帕尔米特18年间取得了年化23%的复合收益。更不用说大家耳熟能详的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等人,在价值投资界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其著作、演讲等更是成为投资路上必读之经典。


1、格雷厄姆的实践


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体系指出,股票除股价以外,还有一个与股价不完全同步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来自股票代码背后所代表的公司,大致等于公司作为非上市公司出售给私人产业投资者的价格。购买股票的人,所拥有的并只不是一串代码,而是该企业部分所有权的有效法律凭证。股东不仅享有企业经营良好时的未来收益分配权,还享有企业经营不善破产清算时偿还债务后的剩余资产分配权,后者能够为股票的价值兜底,这个兜底价值可以模糊视作内在价值的下限。


格雷厄姆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想法偏向悲观,喜欢将企业未来经营良好的预期看作且仅仅看作一种额外的馈赠。他的整个分析体系,主要锚定与破产和清算有关的兜底价值。作为格雷厄姆的传人,施洛斯严格执行格雷厄姆的投资思路,几乎从不做企业调研,只是阅读和统计企业财报数据,寻找符合格雷厄姆投资要求的公司股票(低于营运资本),买入,静静等待价值回归,然后卖出,继续寻找,周而复始。通过这种方式,施洛斯获得了47年5456倍,年化20.09%的惊人收益。


2、巴菲特的实践


巴菲特相对来说更加积极乐观,他认为内在价值是估计的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这个理论可以说是模糊的正确,相比而言,账面价值能够告诉你投入的成本,内在价值则是你预计可以从中得到的。


就像两位厨师做同一道菜,主料配料一模一样,但不同的火候,不同的加料顺序,做出来的菜可能一个放在米其林餐厅,一个放在小地摊上,售价自然天差地别。同样的账面价值,不一样的内在价值。差别在哪里?差在厨师的技术、餐厅的配置上。


就像持有两只股票,同样的成本买入,一只股票背后的企业,一流的管理层做着一流的生意,年年大赚喜笑颜开;一只股票背后的企业,三流的管理层做着三流生意,年年亏损苦不堪言。同样的账面价值,不一样的内在价值。差别在哪里?差在生意的好坏、管理层的能力上。市场先生再不靠谱,长期来看,股票价格也会反映公司价值。


巴菲特在格雷厄姆认为内在价值是企业资产(营运资本)的基础上,进化出了内在价值是企业未来收益索取权。也就是说,企业今天账面上拥有多少资产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企业靠什么赚钱,是否能持续赚钱,其中多少钱可以拿来供股东分配。巴菲特的体系自然而然地从“现在拥有”转向“未来盈利”。


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从1956年截至1969年5月清盘,巴菲特基金存续的13年间获利约28倍,年化收益率29.5%。


3、老唐投资体系的实践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很牛,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知道他是如何对企业估值的,方能将高深莫测的价值投资锻造成自身可用的利剑。可惜,巴菲特是个故弄玄虚的高手,芒格也说,从未见过巴菲特用计算器算过这个值,只是阐述了原则:任何股票、债券或企业的价值,都取决于将资产剩余年限自由现金流以一个适当的利率加以折现后所得到的数值,它是评估某项生意或者某项投资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唯一合理方法。


是不是看不懂?对,我也看不懂,就像中式菜谱里说的,适量盐适量糖、少许酱油少许汤一样。其实,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不是一种计算方法,而是一套思维模式,真要是动计算器去计算,基本上已经就意味着误入歧途。


老唐估值法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估值就是比较”的原则下,简单三句话:

①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三年后合理估值=第三年预计自由现金流*(1/无风险收益率)。

②三年后合理估值的50%为目前的理想买点。三年后合理估值*150%或者当年50倍动态市盈率,二者中较低值为一年内卖点。

③买点买入,卖点卖出,中间呆坐不动。


中式菜谱立马转变成西式菜谱了,100g面粉配50g牛奶,清楚明了,我们分析企业就像做客观题一样了,代入公式直接得结论。老唐估值法让我们手中有了“估值的标尺”,使价格与内在价值的比较成为了现实。老唐正是用这把尺实现了8年复合收益率28%的好成绩。


4、见路不走,即见因果


见路不走,即见因果,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因为路可走,所以一直会有人借鉴、模仿、参照。但我们依然要说,成功者的经验不可以盲从,每个人成功都有他当时的条件,而我们是无法完整复刻这些条件的,否则每个人的人生岂不是都一模一样了?


格雷厄姆的思维方式与1930年前后美国股市大崩溃中的经历有关,所以其投资体系主要锚定与破产和清算有关的兜底价值。而巴菲特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政治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美元和黄金脱钩,导致美元进入“法币时代”,出现一批具有强大经济商誉的伟大企业,其投资体系更关注未来盈利。巴菲特对格雷厄姆投资之路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正是体现了见路不走,即见因果。


对应中国的投资市场,光有巴菲特对估值的一句描述,投资者还是不知道怎么操作。老唐估值法透过现象直击本质,对内在价值的估值做了很好的诠释,既坚持了格雷厄姆的保守原则,又继承了巴菲特未来收益权的思路,形成了独有的实战方法。


来自“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投资者们所拥有的知识共同点是:他们都在寻找生意(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其价格之间的差异,并从中获利。在原则一致的情况下,格雷厄姆、巴菲特、老唐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我们作为“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传承者,基于相同的知识点从事投资实践,只需关心企业的价格和内在价值,无论是“抄作业”的初级韭菜,还是已对老唐估值法融会贯通的满级选手,都应努力做到日拱一卒,坚持独立思考,坚持归纳总结反思。尤其是珍惜各位前辈犯过的错误、踩过的坑,了解他是如何发现错误,从此不再犯错的,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转化成个人拥有的财富。做到以上几点,以平常心面对投资过程中遇到的惊涛骇浪,真正掌握投资的真谛,方能“做好”投资,做“好投资”。

3

三、如何面对波动?

1、股价的波动源自何方?


价投二告诉我们,股价P=市盈率PE*每股盈利EPS,公司市值=市盈率*净利润,因此从逻辑上分析,我们只需要“笨笨地”、“纯纯地”、“呆呆地”关注一家公司的市盈率和净利润即可。


但是股市上有成千上万的参与者,他们在股市中总是那么容易被洗脑,在外部环境刺激下,稍有不理性,便会产生巨大的情绪波动,变得头脑脆弱,变得不再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贪婪或者恐惧促使他们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或买或卖,从而产生了股价无序波动;而波动又让他们更加贪婪或恐惧,进一步推动股价上天入地。


市场先生因此终日癫狂。


2、股价的波动如何面对?


巴菲特说:“投资就像打棒球,你想让记分牌上的得分增加,就必须盯着球场,而不是盯着记分牌。”在股市里,股价就是记分牌,上面的数字随时在发生变化,而企业经营就是棒球场,靠的是流血流汗和奋力厮杀。即使再多股市参与者前赴后继的冲上去用真金白银更改记分牌上的数字,公正的裁判也会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将记分牌按照球场上的表现调整回来。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比赛前谨慎的研究队伍,看他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是否有能力强大的教练,是否有豁出去拼杀的斗志,是否敢于绝对求生。唯有如此,赛场上的瞬息万变才不足以让我们情绪波动,因为正确而谨慎研究后的选择,一定会带给我们满意的成果。


道理很简单,对不对?可是哪有人天生就做得到这么“明白”、这么理性呢?自股市诞生以来,无数能人异士花费心血,力图找到股价波动的规律。价投二告诉我们,理论上说,只要找到一种把握股价波动的方法,哪怕每个月高抛低吸能赚10%,靠10万元本金也可以在短短10年零1个月内变身百亿富豪(10万x1.1121=101.98 亿元),登上《福布斯》排行榜。然而,这么多年来,无数聪明人通过理论和实践,总结出了关于股价短期波动各种各样的技术图形或指标工具,却至今没有任何有效的证据,能证明曾经有某人通过短期股价波动发家致富。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这样公开否定靠预测市场涨跌赚钱的股票投机者:“在《福布斯》400大富豪排行榜上,没有一位是靠预测市场起家的。”巴菲特也曾说:“我从没见过能预测市场走势的人。”股价真的不能预测,只能利用。所以,你凭什么认为你就是那个腾空而出的“牛人”呢?


其实,股市越做到最后,就越会发觉心态远比认知更为重要。有些人在股市赚不到钱,往往不是因为认知不足,而是倒在心态上。一家企业的买入及持有逻辑,往往非常透明,但难就难在买入后持有的这个过程,投资者是否能经受住“跌宕起伏”“痛苦难熬”“百转千回”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比较顺利,容易微赚一点就收手;有时候比较曲折,好不容易熬到回本赶紧卖出;有时比较短暂,疯狂之后变得更加贪婪;有时比较漫长,投资者受不住而倒在黎明之前。如果没有过硬的心态,认知再强也很难顶住。而每一次疯狂下跌都是锻炼心态的最佳时机,这个硬扛的过程,就是价值投资者绕不开的宿命。而这个硬扛的过程,却是通往赚钱的必经之路。


因此,于我们而言,买点买入,卖点卖出,中间呆坐,心情平静,享受人生,如此,甚好!


3、股市里做不做“聪明”人?


格雷厄姆著有《聪明的投资者》,对全球金融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何为“聪明”呢?格雷厄姆也曾给出过定义,此处的“聪明”与智商毫不相干。它的确切含义是要有耐心,要有约束,并渴望学习;此外,还必须能够驾驭个人情绪,并进行自我反思。格雷厄姆解释说,这种智慧“与其说是表现在智力方面,不如说是表现在性格方面。”这与我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异曲同工。


还记得刚入股市的时候,投资引路人宋总就笑着对我说过“你就是太聪明了。”“聪明”如我,也立马领悟到了这句话其实不是褒义。自开户到现在,四年有余,面对市场波动,我遇到不少坑,有的被宋总及时拉回来,有的却因为过于“聪明”而深深的陷进去了。


比如,当2018年10月份茅台跌到550元附近的时候,宋总劝我买入,我觉得还可以等一等,万一有更低的价格呢。结果痛失茅台这样的好企业,犯了试图抄底的错误,妄想预测市场先生的疯狂程度,忘了市场报价只可利用不可预测。


比如,当受到宏观环境影响,股市跌跌不休,我动了先卖掉股票、待股市跌透了再买入的想法,试图猜测市场先生的情绪变化,认为自己一定能在最低点买入。还好宋总及时拉住了我。其实今天卖出,待跌透了,我也不可能买回来,因为我会认为第二天还会接着跌。哪个点是最低点?只有回头看的时候才知道,这种回头看的思维也是要不得的。买点买入,卖点卖出,中间呆坐,方是正道。


比如,当股票今天跌了,我总想去翻下股评,看看是不是出现什么黑天鹅事件了,万一影响深远,是不是要及时清仓。其实股票短期波动哪有什么逻辑,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各种风吹草动,我们能做的,只有“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也不动”的坚持罢了。


比如,曾经的我深陷低估值的泥沼,总觉得正在遭遇“戴维斯双杀”的银行和保险行业股票才是价值投资的“正道”,死守价值投资就是持有且不卖出的“真理”,生生浪费了至少三年的时间,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来股市花钱打发时间的“哈儿”。看了价投手册,才真正理解,我们购买股票,其实是在选择企业,企业的成长才是价值的安全边际,我们要以伴随企业成长为核心,以收获市盈率变化为意外。


种种踩坑,不胜枚举。投资的路上,最忌讳的就是盲目高估自己,自以为自己掌握了股市“取款密码”,自以为自己“逢赌必赢”。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跨过不容易的这座大山,唯有放下自傲,沉下心来,不断学习和研究,充实自己的大脑,稳住自己的性格,管住自己的情绪,尊重事物本身的规律,用《天道》中的“强者思维”武装自己,时刻谨记市场参与者永远在贪婪和恐惧之间交替出现,市场先生的出价只能利用不能预测,方能在最需要自制力的时候控制住自己操作的小手,以免陷入不断踩坑的恶性循环中,方可真正领悟老唐的股市无脑捡钱法。

4

四、如何做好自己?

跟着老唐学投资,除了在股票市场收获金钱外,对于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有很大的提升。


1、消费态度的改变


受到上一代的影响,我一直都认为消费是罪恶的,唯有攒钱方得永生,把自己牢牢困在克扣自己的牢笼。在学习投资的过程中,看到老唐生活的惬意,我逐渐觉醒,生活消费的意义大于投资,无论是工作还是投资,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从容。因此我的消费观也慢慢发生了改变。我的改变,让我的家人也更加轻松,幸福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后续还需更加努力,做到既不奢侈,又能享受人生。


2、克服惰性,日拱一卒


格雷厄姆说:“投资者的最大问题甚至是最可怕的敌人,很可能就是他们自己。”可能格雷厄姆更多讲的投资者面对波动的心态问题,但这句话用到学习上也是完全正确的。既然我的目标是想要在投资市场中分一杯羹,早日实现选择的自由,我就必须坚决的把这个最可怕的敌人消灭掉,尽快成长为合格的超级投资者传承人。


投资者李杰曾经说:“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看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在每个月看来差异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来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可能已经是财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的确如此,投资也是一样,量变引起质变。我们不能高估当下的能力,也不能低估未来的潜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优秀养成一种习惯,坚持学习,将学习的复利效应发挥出来,每天进步一点点,长久前进一大步,这就是老唐常说的,日拱一卒,不期而至。


3、孩子的起跑线尽可能前移


看了老唐写给儿子的那封关于金钱的信,让我不由感慨,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由父母自己决定的:父母的见识和格局到达哪个层面,努力到了哪个程度,站在了哪个位置,孩子的起跑线就在哪里。很遗憾,人近中年无力感渐强,因为行业特点、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估计很难有大的突破了,午夜梦回,也常常觉得对孩子非常抱歉,只能加强自我管理,努力在意识形态、思维模式、认知格局等方面给孩子更多积极的引导,以期促进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内化为强大的自驱力。


此外,也要加强对孩子的财商启蒙。就像教育专家保罗先生说的:“一个人智商不足,可以用财商来弥补,情商不足也可以用财商来弥补;但是,财商不足,智商和情商再高,也难以弥补其不足。”可见财商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教育学家罗伯特·清崎说:“父母是孩子财商启蒙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从小不教孩子金钱和财商,那将来有其他人取代你教训孩子,这个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财商教育并不只是单纯的教孩子如何存钱和赚钱,而是教孩子正确的理解金钱,培养对金钱的胜任力和社会的责任感。我的原生家庭教我如何攒钱存钱,老唐教我如何赚钱,引导我正确消费,学校教会我要有社会责任感,我都希望能逐步传递给我的孩子,进而引导他培养对金钱的胜任力,正确使用金钱的能力,正确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


4、像超级投资者们一样,做个长寿的人


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者们都非常长寿,比如格雷厄姆82岁寿终,大卫·多德93岁寿终,沃尔特.施洛斯95岁寿终,欧文.卡恩109岁寿终,依然活跃在投资市场上、头脑依然清晰、反应依然敏捷、依然风趣幽默的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也已经分别92岁、98岁的高龄了。


他们的长寿秘诀在哪里呢?


查理·芒格说:“想要长寿以及拥有快乐的人生其实很简单,不嫉妒、不怨恨、不过度消费、保护心情愉快,不纠结于内心的烦恼,跟信赖的人在一起,做该做的事,这些简单的事情都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巴菲特也说:“我们(和查理)之间有很多乐趣……我们每次谈话都很开心。我们每天都和自己爱的人做喜欢做的事情。”


价值投资的忠实践行者们,正是因为对价值投资的忠诚和热爱,而成为纯粹的人。他们无需跟着市场情绪波动,无需嫉妒赛道股的短暂疯狂,无需哀怨优质股的暂时低谷,无需盯着记分牌患得患失。无论市场上如何狂风骤雨,也能保持生活的节奏,继续开开心心每一天跳着踢踏舞上班。因此,他们获得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财务健康,长寿自随之而来。

#

写在最


断断续续写了一个多月,在这里也进入了文章的尾声。这期间,我经历了无从下笔的挣扎,经历了头脑干涸的羞愧,经历了翻阅各类资料却无法融会贯通的痛苦,经历了脑子里放弃小人和坚持小人的数次斗争,同时也经历了体检中多个指标需要复查的忧愁,经历了一次无人陪伴的小手术(先生出差,老人带娃),经历了开始健身的痛定思痛。正如老唐所说,无论是否入选,一定会从这次码字过程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虽不敢说将老唐的投资理念融会贯通(差远了),但确实梳理了自己对价值投资的理解,留意到很多以前不曾关注的知识,解答了脑子里的一些疑惑,也更加坚定了以后的努力方向。


正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自当努力追随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者们,日拱一卒,必可不期而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