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为《流浪地球》倒贴6000万,却被10万国人骂上热搜:“拍了这个电影,我能吹一辈子牛逼!”
今天,《流浪地球》的票房突破30亿,这个数据,超越了当年的《星际穿越》,甚至超过了《阿凡达》。中国的科幻片,这一次终于毫不怯场地站上了国际舞台。
《流浪地球》从最开始排片仅有10%,到靠着口碑一路扶摇直上,在贺岁档杀出重围,以最低的排片量,博出了巨大的票房创造力。这本是件好事,但随后水军们不由分说砸来的无数差评又让人不免心寒:
中国人真的不配拍科幻片吗?中国式热血情怀这么不堪入目吗?
键盘侠们不知道,他们骂的,是中国人好不容易挺起来的脊梁。
认真读读这篇文章吧,它会告诉你,《流浪地球》诞生的背后,承载了一个怎样关于“希望”和“牺牲”的故事。
——尚姐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作者:拾遗
1995年,15岁的郭帆,
看了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2》后,
全身血液沸腾了,
激动得一夜未眠,
他在心里暗暗立志:
“我要成为一名科幻片导演。”
高考,他报考北电,
结果没考上,
被海南大学法律专业录取了。
对于很多人而言,
可能就此便放弃了梦想,
但郭帆心不甘,
“我当时问自己:到了80岁,躺在椅子上回忆时光时,你会为放弃电影梦想而后悔吗?”
“一定会。”
为了年老时不后悔,
郭帆买了一台摄像机,
在大学时拍起了短片。
对于画画,郭帆极有天赋,
其漫画作品屡获国际大奖。
所以从海南大学毕业后,
他就开始了北漂,
凭借画画这门手艺,
混迹于电影电视节目组,
还在张艺谋的剧组呆过。
北漂几年后,
郭帆对电影行业有了一定了解,
于是再次报考了北电导演专业,
这一次,他成功了。
2010年至2014年,郭帆执导了两部电影——《李献计历险记》和《同桌的你》。
这两部电影虽然没火,
但帮郭帆拿了几个小奖,
如富川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
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
他也因此入选新生代导演11人名单。
关于这一段人生旅程,
郭帆用“倔强”一词来概括:
“我大学读的是法律专业,
离电影很远,但我喜欢电影,
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回归电影。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倔强。
倔强是我们真正成年的一个节点。”
虽然执导了两部电影,
但郭帆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科幻。
他买了很多很多书,
关于天体物理的,关于量子力学的,
“没事就一点一点啃,为拍科幻片做准备。”
2015年,电影局选了5名新生代导演去美国好莱坞学习,郭帆也在其中。
这一趟学习之旅,
郭帆被震撼得瞠目结舌:
“中国电影工业跟美国电影工业相比,
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其中差距最大的就是科幻片,
我们还在骑自行车呢,
人家已经开上法拉利了。”
在访学期间,郭帆问美国同行:“你们看中国电影吗?”
得到的答案都是:“NO。”
郭帆又在心里暗下决心:
“我要拍一部中国科幻片给你们瞧瞧。”
2015年8月23日,
世界科幻文学领域至高荣誉“雨果奖”公布:
中国作家刘慈欣撰写的《三体》,
斩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这也是亚洲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后,
很多中国人这才发现:
“没想到我们中国也有世界级科幻文学作品。”
电影人就此盯上了刘慈欣。
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后没多久,
郭帆就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是中影制片公司总经理凌红打来的。
“见了面,她摆出刘慈欣三部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微纪元》《超新星纪元》。然后说,你对哪一部有兴趣?”
郭帆毫不犹豫:“流浪地球。”
凌红说:“那你先弄弄看。”
其实在找郭帆之前,
中影已找过卡梅隆、阿方索,
还找过吕克·贝松,
“希望这些名导来执导刘慈欣作品。”
但都被一口拒绝了。
于是中影又找到几个国内大导演,
但也被一口否决了:
“中国目前还不具备拍出好科幻片的能力。”
迫不得已,中影这才找了郭帆。
但郭帆只拍过两部小片,
要名气没名气,要经验没经验,
所以中影并没立马决定让郭帆执导,
而是让他“先试着弄一弄”。
哈佛大学做了一个调查:
一个人的人生,
一般会有七次机会决定人生走向,
错过这七次机会,
这辈子基本就水波不兴了。
但上天在赐予我们这些机会时,
总是会设置一些门槛,
如果你没有胆量去跨越,
这些机会就会一溜而走。
为了抓住“先试试弄一弄”这个机会,郭帆豁出去了。
他自己垫资100万,
就呼啦啦运转起来了。
他先找到北漂老友龚格尔,
“你做我的制片人吧!”
然后两人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天天去和中科院科学家、物理学家、社会学家闲聊,并聘请其中多位做了学术顾问。
两人到底想干什么呢?
先从电影《阿凡达》说起吧。
科幻片《阿凡达》问世后,
影评人曾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拍不出《阿凡达》?
因为中国人不讲究“科学”。
卡梅隆拍摄《阿凡达》时,
先编制了一本《潘多拉星球百科全书》:
为什么有些山可以在潘多拉星球悬浮?
因为矿石含有常温超导物质。
为什么潘多拉星球的磁场是紊乱的?
因为附近有几颗别的行星。
潘多拉星球应该长出什么样的植物动物?
动植物的形状必须符合这个星球的环境。
潘多拉星球人的语言肯定跟地球人不一样,
所以还得请语言学家为他们发明一种语言。
…………
也就是说,卡梅隆构建了一个完全自洽的新世界。
《星际穿越》《指环王》也是如此,
好莱坞在拍摄这些科幻片时,
都构建了一套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
我们觉得卡梅隆的想象力真是牛逼,
其实不是,
这些想象力不过是环环相扣计算的结果。
“最高级的想象力其实是不自由的。”
中国电影缺少这种不自由的想象力。
▲ 100年编年史
所以郭帆为什么要聘请这么多科学家?
他就是想寻找“不自由的想象力”。
第一步:构建严谨的世界观。
因为《流浪地球》讲的是50多年后的事情,
50年后的自然环境应该是什么样子?
50年后的人类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
50年后的技术状况应该是什么样子?
都必须一一设定清楚,
细致到教育是什么,
会有什么样的课程,
都在讨论范围之内。
就这样,郭帆构建了一套世界观。
▲ 100年编年史
第二步:编制一百年编年史。
编制1977—2075年百年编年史,
让大家了解整个事件是怎么一步步发生的:
2007年,中国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2009年,付建明预测太阳100年内将发生氦闪。
2024年,付建明闯联合国总部,警告氦闪将摧毁整个地球。
…………
2030年,世界各国向联合国释出部分军权,联合国向全世界公布“流浪地球”计划。
…………
2034年,行星发动机研究成熟,由最具大型工程建造经验的中国政府主导建造。
2039年,第一组行星发动机启动,联合国计划在30年内让地球停止转动。
…………
2061年,月球离开地月系统,飞向太阳系深处。
…………
2065年,地球彻底停转,开始加速逃逸太阳系。
…………
2075年2月19日,地球摆脱太阳公转轨道。
2075年4月24日,流浪的地球遭遇木星危机。
▲ 概念图
第三步:制定3000张概念设计图。
50年后人类世界是什么样子,
房间是否还有墙壁实体,
文化娱乐是什么样子,
各种汽车是什么样子,
…………
所有这些东西都要重新建立,
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表现,
还需要变成具体的图像,
为了把50年后的世界具象化,
郭帆做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
“包括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所有场景的细节构思,分镜头画稿则达到了8000多张。”
▲ 分镜头
第四步:改编剧本。
《流浪地球》这部小说,
原本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
太阳即将发生氦闪爆炸,
然后膨胀成巨大的红巨星,
吞没太阳系所有适合居住的类地行星,
为了躲避这场灾难,
人类决定把地球改装成巨大的飞行器,
逃出太阳系,寻找新家园。
整个移民过程持续2500年。
如果将2500年都拍成电影,
那容量就太大事情就太庞杂了,
于是郭帆决定大删减,
只选取书中“经过木星”这一段内容。
这段内容在小说中只有一千字左右,
其实也没发生什么大危机,
但郭帆决定将其改编成“木星危机”。
“地球将被木星引力捕获,
于37小时4分12秒后撞击木星。”
删繁就简,只取一勺,
郭帆的这个脑洞真是绝了。
2015年年底,
郭帆和龚格尔去了一趟美国,
去和工业光魔聊特效的事情。
这个做过300多部科幻大片的特效公司,
听完郭帆介绍,吃惊地问了两个问题: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要带着地球一起跑?
郭帆想了想,回答说:
“我们买房子买的不是物理空间,
而是一个家庭,
里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
这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情感。
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
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
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
死也要死在那儿。”
老外听完后说:
“挺中国的,很酷。”
他们继续问:
其他国家大片都聚焦超级英雄,为什么你们这个片子没有?不是一两台发动机坏了,一个超级英雄去救援,而是5000台发动机坏了,5000个救援队去救援?
郭帆想了想,回答说:
“中国有一种精神,
就是集体主义精神。
讲究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
讲究大局、讲究牺牲、讲究合作,
喜欢‘集体主义办大事’。”
老外听完后说:
“挺中国的,很酷。”
老外的这两个“挺中国的,很酷”,
一下撞醒了郭帆的脑瓜,
“这不就是这部片子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吗?”
回国后,郭帆跟编剧们一说,
大家就以这两个内核为基础,
重新构建和丰满起剧本来。
在没有合同没有承诺的情况下,
郭帆和龚格尔自掏100多万,
就这样一干就是半年,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一件事情:
“如果中影不满意,最后换人怎么办?”
他们就一个念头:
“拼了老命也要抓住这次机会,
拿出的成果越多,就越能打动资方。
即便最后做不成,我也不会遗憾。”
2016年4月,两人向中影汇报情况。
中影的领导们,
看着世界观架构说明书,
看着流浪地球100年编年史,
看着3000张概念图、8000张分镜头,
看着惊心动魄又充满中国味的剧本,
眼泪不知不觉就淌了下来。
第二天,郭帆收到通知:“准备开始吧。”
其实在《流浪地球》之前,
就有影视公司想拍刘慈欣的《三体》,
只是改编非常失败,
引起网民一片怒骂。
所以得知中影想拍《流浪地球》后,
大刘的粉丝们在网上怒吼:
“不要让中国人拍!
不要让中国人拍!
不要让中国人拍!”
其实不光是大刘的粉丝,
业界导演和演员也几乎断定:
“中国现有条件拍不出真正的科幻片。”
以至于剧组向吴孟达发出邀请后,
吴孟达一开始竟然不想出演:
“这恐怕是好莱坞不要的烂片,我们买回来想试试看吧。”
面对这么一个不知名导演,
面对这么一个中国现状,
中影的领导内心其实非常忐忑,
“投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
他们找来万达影业和北京文化,
一起共同投资了《流浪地球》,
整个投入1亿多一点点。
其实,郭帆的压力更大,
圈内人看到他,第一句话就是:
“如果你们成功了,
中国电影从此就有了科幻片这一类型。
如果你们失败了,
我估计若干年内没人再敢碰硬科幻了。”
拍摄硬科幻电影非常耗钱,
所以好莱坞投资一部片子,
通常预算都是两三亿美元。
而郭帆拿到的预算是1亿人民币,相差十几倍呢。
所以郭帆一开始就毅然决定:
“不请昂贵的流量小生,
把大部分钱花在场景、道具、特效上。”
郭帆找的主演,都是二三四线演员,
比如屈楚萧、李光洁,
有的主演我们连名字都没听过,比如赵今麦。
其中名气最大的演员,
就是已处于退休状态的吴孟达。
“最大程度地节约资金,
就是想做一部真正的科幻片。”
节省下来的资金,
郭帆用在了制作道具上。
电影工业化标准化,
正是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的巨大差距。
中国电影其实并不缺钱,
“钱并不是工业化的标准,
一整套分工明确的专业流程才是。”
《流浪地球》整个片子拍下来,
要制作10000多件道具,
“没有一件道具是市面上买得到的。”
全部都要全新设计、全新制作。
很多道具的设计极其复杂,
一套宇航服要用1100多个零件,
一个头盔的构造多达14层,
“手工模型工艺根本无法完成,必须用工业工艺。”
很多道具的造价极其昂贵,
一件盔甲就要40—70万元。
节省下来的资金,
郭帆用在了制作场景上。
拿到部分预算资金后,
郭帆干了一件大事——租了最大的一个摄影棚。
他要干什么呢?
搭建地下城、冰原、行星发动机控制室、宇宙空间站……
“我要把能实景的全都做成实景。”
这一实景,就实景了1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大型小区了。
场景的搭建极其精细,
精细到什么程度?
“像在峡谷里的有些挖掘机,
我们在里面加上了安全标语,
‘平平安安把家还’什么的。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们就是要弄得跟真的一样,
这样它要被毁掉的时候,
你才会觉得那里边有人,
你才会真正地觉得心疼。”
演员屈楚萧在进剧组前,
一直以为自己都将在绿幕前演戏,
但他走进摄影棚后,
被震撼得目瞪口呆,
“片场能实景的几乎都实景了,
不只是实景,还有使用过痕迹,
完全就像真实场景一样。”
节省下来的资金,
郭帆用在了制作特效上。
《流浪地球》最后的成片,
一共有2003个特效镜头。
每个镜头改100版很正常,
最多一个镜头修改了251版。
这样大量地消耗资金,
1亿元很快就花光了。
几个投资公司一商量,
又增加了几千万投资,
但很快又被郭帆花光了。
没钱了怎么办?
于是,一系列牺牲开始了:
郭帆把全部身家900万砸了进去;
龚格尔把自己的车卖了;
演员们自降了片酬;
摄影指导刘寅自己花钱,
买了几百万设备租给剧组,
拍摄完成后没有团队需要,
大概率还得砸在自己手里。
龚格尔在《电影制作手记》里说:
“我是头一次遇见给剧组搭钱的摄影。”
剧组就这样又开始运转起来,
可是没多久,钱又花光了。
但此时只拍完了地面部分,
天上“空间站”这条线还没拍呢。
没办法,郭帆只好再次请求增加投资,
但这一次,投资商产生了严重分歧,
甚至在桌子上吵了起来,
最后,万达影业决定撤资。
万达一退,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空间站这一部分拍摄,
剧组本想找一个大牌演员,
“他的戏份不是男一号,
但他愿意以自己的知名度带动项目,
愿意为青年演员开路,
同时只象征性地收一点点片酬。”
龚格尔询问了多位大牌男星,
“碰了一圈,
著名演员几乎都碰过。
大家没有嘲笑我们,
但是说得都很明确:
中国科幻现在应该拍不了,
我们对市场的掌握很熟悉,
中国根本就没有这种机会。”
这些大牌明星都不愿意来。
没钱,请不到人,
郭帆都有些绝望了:
“没办法,只有放弃空间站这条线。”
“但放弃空间站这条线,
整部电影就会逊色很多。”
不甘心的郭帆,突然间想起了吴京,
“京哥是个非常仗义的人,拍完《战狼2》后,声名正如日中天。”
于是郭帆就找吴京喝酒,
喝到酒酣耳热时,郭帆说:
“京哥,你帮我串场戏吧。”
吴京看着满脸诚恳的郭帆,
就像看到了当年倾家荡产拍《战狼2》的自己,
于是一拍大腿就答应了:
“今天我帮助你,以后你遇到执着追求电影艺术的人,你也要帮助他。”
吴京原以为只是客串一下,
没想到一客串就是一个月,
“客串着客串着就成了主演。”
一个月后,郭帆厚着脸皮对吴京说:
“京哥,超支了,你能不能不要片酬。”
吴京说:“行。”
拍着拍着,剧组彻底没钱了,
眼看着剧组就要停转,
这时,吴京站了出来。
吴京在剧组呆了一个多月后,
被郭帆团队的精气神感动了,
他掏出6000万,又从主演变成了出品人。
有人问吴京:“电影拍烂了怎么办?”
吴京说了这样一句话:
“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
其实,我们已经成功了,
因为有7000人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
未来,这7000人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种子。”
吴京,真是牛逼。
拍这部电影,
演员们真是吃尽了苦头。
有多苦,举一个例子吧。
几个主要演员所穿的服装,
最轻的一套是60多斤,
最重的一套是130多斤。
这种衣服穿起来特别麻烦,
穿好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
所以一穿好,演员们是不能脱下衣服休息的。
要休息,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完完全全趴在地上,
一是将自己挂在架子上。
最最麻烦的是内急,
内急要上厕所怎么办?
剧组就让演员们穿尿不湿。
李光洁一开始打死也不穿,
结果差点把膀胱憋坏了。
这些衣服实在是太重了,
穿在身上行走非常困难,
演员们经常走着走着就跪下了,
一跪膝盖就会青一块。
戴着头盔,呼吸非常困难,
演员们经常拍着拍着就吐了,
吐完又接着回来继续拍。
最最艰难的是65岁的吴孟达,
他身体本来就非常不好,
所以他拍摄的时候,救护车得在旁边候着。
太苦了,达叔一开始有点后悔:
“我65岁了,干嘛还要在这里受这个苦?回去就哭……回家后会哭。”
但拍摄了一段时间后,
达叔也被整个剧组感动了,
“能参演这部电影,值了。”
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
《流浪地球》终于上映了。
一开始,很多人并不看好这部电影,
所以它的拍片量只排在第四位,
远远落后于《疯狂外星人》《新喜剧之王》《飞驰人生》。
但一播出后,口碑就炸了,
票房和排片,两天后双双逆袭至第一。
观众和影评人这样评价,
“燃爆了,绝对是世界级的。”
“中国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
“中国科幻元年就此启航。”
这部片子甚至惊动了卡梅隆大帝,
他为此还写了两句祝愿:
“希望流浪地球的太空之旅顺利,
祝福中国的科幻电影之旅好运。”
谈起拍摄《流浪地球》时的感受,
郭帆说了这样一句话:
“中国的科幻电影没有前人铺路,
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这次拍摄本身其实是一次冒险,
在给未来所有中国科幻电影趟路。”
但这次趟路非常成功。
YouTube上有一条评论: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
美国人选择坐飞船离开,
而中国人则想要拯救这个地球,
他们想创造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是啊,大家觉得中国电影工业化、标准化太差了,所以拍不了真正的科幻大片。
但郭帆团队硬是不信邪,
他们采用一种非常中国的方式:
在有限预算下,通过群策群力,
自愿牺牲自己的个体利益,
最终实现了超极限的拍摄质量,
不仅从此开起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
也开起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大门。
2018年5月4日,
拍完最后一场戏后,
郭帆在通告单空白处写了几行字:
“如果你要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
那么你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最后一幕戏杀青之后,
剧组所有人先是笑了,
“我们终于解放了。”
但笑着笑着,大家都哭了:
“我们终于完成了。”
B组导演郁刚看完成片站起来,挺直腰杆大喊:
“拍了这个电影,我能吹一辈子牛逼!”
(图片来源于网络)
- THE END -
* 作者简介: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 互 动 话 题 -
去看《流浪地球》吧,不感动我负责!
上期更精彩
延伸阅读:她12岁爱上38岁大叔,为他生孩子,最终成为单亲妈妈……这才是爱情真正的模样
延伸阅读:扒光伴娘,逼新婚夫妇当众脱衣:中国5000年的性压抑都在喜宴里
延伸阅读:范冰冰被罚8亿的116天,李晨宣告分手?躲在女人身后的男人渣透了!
点个好看,支持国产,为梦想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