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大理行--窑烧千年的温雅细腻
以匠人之心 琢时光之影
大理笑匠影视
承接各类影视制作
联系方式:
13529631921;13987252151;18887253007
非遗大理行
剑川黑陶
万年之前
人类的历史上出现一个划时代的时间节点
在新石器时代
磨制的石器、纺织品和陶制器皿已经出现
这些标志着人们从此开始改变世界
创造新的文明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
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
将脑海中对世界未知的憧憬和美好的向往
一一实现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是一门古老的制陶技艺,其表面所呈现纯净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加入大量柴草,封闭窑门与烟囱,产生大量碳素,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出窑后便浑然天成,无需再做任何处理。
黑如漆,声如罄,温润光亮。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加纯熟、精致和细腻,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与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土陶烧造在剑川甸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海门口遗址出土的碎片将陶器的编年史一直往公元前回推。
董志明出生于甸南的一户制陶世家,从记事起,家里的黑陶就与他形影不离。
早些年前制陶在当地是一门谋生的手艺,几乎家家都会做,初中毕业后的董志明跟着父亲,开始从陶泥、拉坯、修坯到烧制慢慢学起,黑陶要经历的十几道工序,环环相扣,每一道都影响着陶器的品质。祖上传下吃饭的行业,不容董志明有半点马虎。
甸南海尾河周边有一种胶土,富含矿物质,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 ,可塑性强,非常适合做土陶。
将土块舂打成粉状,经淘洗、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
这些泥块一年前就被静置在这里发酵,这能使泥土土质变得特别细腻且黏性增大。
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将泥团摔掷在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手心间能否收放自如,衡量着拉胚技艺的好坏。
“修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
在晒干之后,就静等封窑。
放窑的过程非常讲究,要求疏而稳固,既要多装也有通烟通气,不能挤压更不能倒塌。
烧窑的过程常被形容作“火中取财”,即便经验再丰富的师傅也无法知晓窑内八百度下土陶的造化。
一切充满未知,是喜或是忧,答案会在一周之后揭晓。
冷风入境,甸南的气温随着太阳升起才勉强挣扎到零度以上。急需一杯烤茶下肚,剑川人才能真正醒来。
待陶罐煨热后,放入茶叶,迅速抖动簸荡偎烤。茶叶烤至微黄,飘逸出清幽的茶香,此时冲入一壶开水,这冲茶之声,又响又脆,一股诱人的茶香顿时迸发散出。
董月畅喜欢喝烤茶,不止因为它可以御寒,还因为这套茶具让黑陶浴火重生。
数年前,掀起兰花热潮,当时兰花价格虚高,催热黑陶快速进入它的最后一次鼎盛期。价格低且需求量大,甸南的黑陶兰花盆异常畅销。但之后兰花热的泡沫瓦解,长约2公里的剑川土陶一条街,极速萧条。
214公路两旁滚滚浓烟消散了,熙攘往来的人流不见了,当时仅剩董月畅一家还在制作黑陶。明天该做什么?这个问题困扰着包括董月畅在内的所有手工艺人。
矛与盾的两头,一面需要养家糊口,而另一面则是自己心爱的黑陶,实在难以取舍。
一次在外吃饭,加热食物的固体酒精启发了董月畅,他想制作一套能加热器皿来烤茶的茶具。
董月畅的制陶技艺其实没有什么秘密,每天都是他第一个开工,最后一个离开,足够的耐心成就了这些陶器。
这套烤茶茶具小巧精致,既古老又现代,符合人们的审美和生活需求。这不仅拯救了面临消失的黑陶,也让董月畅明确了自己的内心。
董志明非常喜欢瓦猫,他大概制作了近八十种的瓦猫造型。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也为他提供了不少灵感,每次制作瓦猫之前他都会仔细翻阅一遍这些图纸。
董志明买了两亩地,他要建一座黑陶体验馆,提供更好的环境给前来学习的人,这耗费了他不少财力和精力。之前他离开过家,做了十四年的木雕师傅。但最终他选择回来,黑陶才是他真正的归宿。一路走来不容易,迎风吹着,眼帘不自觉有些湿润。
终于到了开窑的日子,董志明心里依然会有些忐忑。
窑门破开,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大家快速行动,抢在冷空气进入窑内之前拿出所有黑陶,否则陶器会遇冷开裂。
轻轻擦拭掉上面的浮灰,黝黑湛亮,泛着金属光泽,很漂亮,本次的烧制非常成功。
黑陶在中国数千年的瓷器历史长河中
宛若银河系几颗微弱的星星
不惹眼但却真实存在
钟爱黑瓷端庄不言语
没有多余的点饰
只有黑白分明的颜色和清晰明了的纹络
简单明丽,似大家闺秀
暖一壶香茗,沾得人间烟火
等候远方的寻客
《非遗大理行》播出时间
首播
DLTV-1周五20:30
重播
DLTV-1周四
周六10:47、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