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母亲节丨一位母亲的困与爱:儿子学会自理前 我不敢死

都市时报 2020-01-28


“踢踏、踢踏……”彭仲夏舞步越来越快,鞋子撞击地面的声音越来越频繁。渐渐地,周边嘈杂开始淡去,他耳朵里,只听见律动的音乐和欢快的舞步声。清晨的阳光,如聚光灯般打在他身上,温暖却有些许灼痛。此刻,他觉得跳舞的自己,就像一个天使,逍遥世间。


踢踏舞曲接近尾声,转身后的他弯腰呈90度,以谢幕礼结束表演。泳池边响起掌声,仲夏与母亲蒋若冰相视而笑。


围观的人明白,跳舞的中年人,是一个今年33岁,心智却只有15岁的唐氏综合征患者;母亲蒋若冰明白,此时儿子已经做到极致,活出了他最好的样子;而仲夏自己也明白,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生活,直视缺陷,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如果在意,那他连一分钟都活不下去。



困   惑


傍晚,翠湖公园映照着夕阳,显露出夏日的静谧,蒋若冰坐在湖边,无力地靠在椅子上发呆许久。周围欢快的音乐与嬉笑,让她觉得有点刺耳,不自觉发出的叹息,与周边愉悦的环境相比,有点格格不入。


“该如何坚持下去?”蒋若冰不是第一次询问自己这个问题,也不是第一次坐在翠湖公园里发呆。自从儿子仲夏被医生诊断为唐氏综合征并经常生病住院后,精神与生活带来的双重压力,压得她身心疲惫。


两点一线的生活,体弱多病的孩子,犀利刺耳的流言,不问家务的丈夫……种种压力,压弯了她的脊梁,几乎摧垮她的内心。


仲夏和母亲走在翠湖边的小道上


1986年5月12日,母亲节的第二天,蒋若冰迎来了仲夏的诞生。当家人发现仲夏8个月还不会自己翻身,无论怎么逗弄,表情都很呆滞甚至不会笑时,医院的一份诊断书,让蒋若冰蒙了,原本沉浸在喜悦中的家庭,被这个晴天霹雳打得措手不及。


医生告诉她:“孩子患有21-三体综合征,智力将终生比其他人低,并且体弱多病,身体外貌将与普通人有很大差异。”蒋若冰30岁才生下仲夏,她做梦也没想到,这发病概率在1/600—1/800的病症,会发生在自己家里。


本该是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年龄,仲夏却只会倒退着走路,平衡能力极差,不会说任何一个字。直到快4岁,他才说出“我不喜欢吃豆豉”这一句完整的话。听到这句话时,蒋若冰心中五味杂陈、喜忧参半。随着对唐氏综合征越来越了解,她的心也越来越凉。


仲夏逐渐长大,蒋若冰带着他去医院做了智力测试,结果为60。唐氏综合征患者的普遍智力为20至60,而正常人则是70以上。面对这样的结果,她既惊喜又失落,内心十分矛盾。


面对亲友、邻居的询问,家人会选择回避,蒋若冰有时会正面回答,但对“智障、憨包”这些词汇,她极为敏感。有时带着仲夏出门,面对行人审视的目光,蒋若冰会毫不客气地瞪回去。为了保护儿子,她逼着自己不能有一丝懦弱。


在仲夏没有学会生活自理以前,蒋若冰不敢出远门,不敢生病,甚至不敢——死。她不敢想象儿子若没有了她后,会面临怎样的境遇。


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仲夏


时至今日,回想起仲夏刚出生时的情景,原本谈吐开朗、豁达的蒋若冰,情绪变得起伏,悲伤、纠结、平静、释怀在她略微松弛的面庞上不停地转换,她已记不太清楚,当初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那时,她脑海中飘过最多的话,就是在翠湖静坐后,一直对自己重复的那句:“既然生下他,就应该接受他,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尽全力让他活得快乐。”


面   对


母亲,在仲夏心中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在他的记忆里,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和不顺,只要告诉母亲,母亲都能解决,有母亲在的地方,他就会很安心。


仲夏只记得6岁以后的事情。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他陷入短暂沉思,原本温柔的语气突然变得刚硬,细腻的声线变得越来越粗,愤怒和不甘的情绪在眉眼之间清晰可见。“我喜欢和同学玩,但我更害怕他们欺负我。”他坐在沙发上吼道。


思绪越飘越远,仲夏开始指着自己的头和胳膊,描述当时幼儿园小朋友欺负他的场景。“他们踢我这里,打我这里,还不跟我玩……”说着说着,他憨厚的脸庞上出现了一丝落寞。当思绪转至母亲时,他的神情才恢复如初。坐在一旁的蒋若冰,没有说一句话,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他,默默安抚。


蒋若冰没有告诉仲夏,知道儿子被欺负、歧视时,除了担心外,她更多的是气愤和心疼。几乎每一次,她都会去找家长与老师理论,强调仲夏只是比其他孩子成长得慢,希望他们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仲夏。


那时,在蒋若冰内心深处一直怀抱着一线希望:仲夏只是比其他人特别,发育比其他人慢,也许有一天,他也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仲夏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可以站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


在仲夏上新萌学校那段时间,蒋若冰刚从东风电影院下岗,为了照顾儿子,她索性在学校对面开了一家服装店。在这所专门招收智力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里,有许多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苯丙酮尿症等精神智力障碍的孩子就读。


学校中,许多孩子上下学都是由爷爷奶奶接送,有些孩子的父母,甚至连老师都不知道名字和联系方式。蒋若冰看到了更多精神智力障碍患者痛苦的生活,看到过家长对孩子患有精神智力障碍的避讳,也体会过孩童天真的本性。


对于这些家长的做法,她内心能理解,却不赞同。“孩子既然已经这样,就应该坦然面对,不应该让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从仲夏出生至今,蒋若冰从来没有缺席过儿子的任何一次成长转折。


和儿子在一起生活久了,蒋若冰也开始坦然面对现实。对于他人眼中陪伴唐氏综合征患者痛苦的生活,她内心早已没了感觉,痛久了,其实也没那么痛,抛开痛苦,就只剩下和儿子在一起的欢乐了。


改   变


和丈夫离婚后,家人和朋友常劝蒋若冰再婚,趁着仲夏还小再生一个。面对亲友的推荐,她总是一笑置之。蒋若冰不想拖累他人,也不想增加家庭的负担,现在她带着仲夏能自食其力,像这样每天看着儿子长大,与他在一起生


活,于她而言,已经很满足。


仲夏也在母亲的陪伴下,选择学习一些生活技能和兴趣爱好,慢慢融入社会生活。为了给彼此增添乐趣、缓解压力,蒋若冰通过对仲夏言行的观察,从自己的诸多爱好中,筛选出适合儿子成长的项目。


抵抗力差,就带他锻炼;平衡能力差,就教他游泳;胆子小,就教他骑单车;对节奏敏感,就带他学跳舞;独立意识弱,就教他做饭……生活的种种,被蒋若冰融进兴趣爱好里,改变着仲夏,成为他的点滴生存技能。


仲夏9岁时,被妈妈硬拽着去学游泳,几年以后他不仅游得很好,还经常去参加各种比赛


游泳、跳舞、锻炼、做饭……成了仲夏的生活日常,也成了母子共同的兴趣爱好。时光荏苒,他们从国防游泳馆“游”到了春苑泳池,也结识了一群愿意接纳他们的“游友”。从他们那里,仲夏见识到许多他不曾接触过的事物,也学会很多游泳技巧和生活技能。有时,就连蒋若冰也跟着受益良多。


蒋若冰人生中第一双踢踏舞鞋,是一位84岁的游友“武工”送的,她与仲夏人生中第一支踢踏舞,也是这位老者教的。在与游友相处的过程中,她与仲夏还学过烟盒舞。那时,每天下午在翠湖跳烟盒舞的日子,成了他们最欢乐的时光。周边人声嘈杂,母子二人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随着手指撞击烟盒的声音释放压力,寻找彼此走下去的动力。


在春苑泳池游泳的日子,仲夏每天在游泳前都会和游友挨个打招呼。近30米的泳道,他20秒就能游一个单程,蛙泳、自由泳都是他擅长的姿势。有时候,他还会和母亲较量一下,看谁游得快。


彭仲夏在泳池边表演完踢踏舞,向现场的观众鞠躬致谢


游完泳后,蒋若冰会围着泳池慢跑,而仲夏则在一旁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看着仲夏精神好,游友们会一起“起哄”,让仲夏表演一段踢踏舞。仲夏腼腆一笑,转身从衣柜里拿出母亲买给他的踢踏舞鞋,跟随手机播放的舞曲起舞。


跟随音乐伴奏,迎着烈日与掌声,仲夏竭尽全力跳完一支踢踏舞。舞毕,仲夏对着众人用温柔的语气说道:“今天跳得不好,不在状态,改天再跳给你们看。”


如今,每天早晨去泳池锻炼,中午回家休息,下午去晴沙东巷卖衣服,与相熟的朋友聊天,晚上回家吃饭,一起看电视……成了母子二人生活中的“小确幸”。日子虽然平淡,他们乐在其中。


成   长


随着仲夏能自己熟练坐公交、锻炼、买菜、做饭……蒋若冰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想尝试让儿子独自生活一段时间。


2016年,蒋若冰为仲夏留下1200元钱,在为儿子准备好换洗的衣服,联系完亲友并叮嘱仲夏有困难找亲友后,年近60的她,开始了自己与朋友沿滇藏线骑行去西藏的旅行。


在去西藏的路上,蒋若冰每天都会和仲夏对话,分享旅途见闻。抵达尼泊尔后,因为手机信号的原因,她当天没有发朋友圈动态和与仲夏聊天,看着母亲一天没有消息,仲夏开始着急,担心母亲是否出意外。


而立之年的他,突然变得手足无措。他开始频繁询问亲友,在所有认识母亲的好友群里,寻求母亲的消息,直到一位在尼泊尔的朋友告诉他母亲没事,只是没有信号时,他的一颗心才算落地。


手机信号恢复后,蒋若冰第一个时间联系了仲夏。她本以为儿子会和从前一样,用温柔的语气和她对话,可听到的却是电话另一端传来的责怪,当听到儿子说出“这么大的人要注意安全,要为自己和家人着想”等话语时,她内心暖暖的。有那么一瞬间,她觉得儿子现在和普通人,是一样的。


42天后,蒋若冰返程回昆,在家中她见到了久违的儿子,此时仲夏依旧做着和她出发前一样的事,游泳、锻炼、买菜、做饭、跳舞……一切如初。截至母亲回来,仲夏仅花了780元钱,这让她很意外。当蒋若冰问起儿子这些天吃什么时,仲夏微微思考,开始掰着手指数道:“包心菜、洋芋、白菜、米线、肉……”这些菜,基本是他爱吃的,荤素搭配都有。


这让蒋若冰欣慰不已,儿子似乎已经可以短暂地独立,即使自己不在,他也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照顾好自己。


每周三下午仲夏都会去照顾那些和他一样的孩子


去年,仲夏成为了观音寺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站的一名志愿者老师。照料站里,收容着19名唐氏综合征、自闭症、苯丙酮尿症等精神智力残障人士。成为志愿者后,每逢周三下午,仲夏便会独自来到这里,教他们读唐诗、唱儿歌、练舞蹈。


在照料站期间,仲夏为19名患者建立微信群,在群里与他们一起聊天,鼓励他们如何面对生活。除了患者,仲夏还教会了照料站不会使用手机App的老师如何下载地图,如何用手机歌唱软件与患者们唱歌;向照料站许多患者的家长,分享自己33年来的过往。


仲夏耐心的教一名孩子写字


同年感恩节,在照料站一年一度的手工艺品义卖活动中,仲夏无偿为活动表演节目,在众人的围观下,他用自信的舞姿,赢得了周围热烈的掌声,烘托起义卖的气氛。当天,照料站收获了7000多元义卖资金。这些资金,将成为患者制作手工艺品的工资和照料站集体活动、改善患者伙食的备用资金。


通过家长、照料站及志愿者们的努力,照料站的19名患者,除个别特殊情况或病情严重的孩子外,大多都学会了自己坐公交、买东西。只要耐心引导和照顾,这一群在逆风中成长的孩子,每一个都有可能像仲夏这样,慢慢融入社会,学会生活自理。


仲夏教孩子们舞蹈


据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截至目前,仅昆明市登记在册的智力障碍人士有8796人,精神障碍人士有18709人,未登记在册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和仲夏一样,需要人们包容和关爱。


未   来


如今,63岁的蒋若冰不再像从前那样害怕出远门、害怕生病、害怕死。在与仲夏相知相伴的33年里,看着儿子逐渐长大,她也明白,自己终有一天会离去,对于没有自己以后,儿子的生活又该如何,她心中早有计划。


蒋若冰想过,如果仲夏一直学不会生活自理,那么在她离世前,会把儿子送进养老院,将自己的住房通过“以房按揭”的形式,抵押给养老院,让他的余生有生活保障。假若仲夏有一定的生活能力,有一技傍身,那么她将把财产托付给亲友,让他们照顾仲夏,在离世前尽最大努力为儿子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让他融入社会,以一个普通人的状态,度过余生。


依照仲夏现在的情况,蒋若冰更偏向于后者。其实,督促儿子学游泳、跳舞、做饭,都是她想让他有一技之长,而带着仲夏认识亲友,则是想让他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当自己真正不在时,亲友能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生老病死,仲夏呆坐片刻后说道:“假若母亲真有一天不在了,我会坚强地生活下去。母亲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不想让她失望。”


游完泳,仲夏的母亲让他坚持“魔鬼训练”,为的是能让他减肥对身体有益


5月12日,是仲夏的生日,同时也是母亲节。在母亲节前两天,他花了一整晚写下这么一段话:“妈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不离不弃的照顾,我知道我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是您让我学会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发现生活的美好。今后,我想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同时也照顾您。母亲节快乐!妈妈,我爱您!”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孩童天真,遇阳则强。


今年3月,仲夏第一次萌生了找工作帮助母亲减轻负担的念头。经过介绍,仲夏开始在母亲朋友的米线店打工,做洗碗、收筷等工作,他经过学习基本上能顺利完成。但由于自身行为和社会融入程度等因素,仲夏仅干了半个月便辞职了。


蒋若冰没有气馁,在她眼中,儿子此刻的行为,已经向社会跨出了一大步,看着他在生活中成长的点滴,心中满是欣慰。从仲夏出生开始,生活这双“推手”,推动着这对母子在上万个日夜中,见识人间冷暖,饱尝酸甜苦辣,在彼此不离不弃的陪伴中,努力融入社会,过普通人的生活。


患有唐氏综合征后,智力、外表、行为是不可逆的。在母亲的陪伴下,仲夏曾经异于常人的生活,正逐渐与普通人的生活接轨。在仲夏成长的过程中,蒋若冰做过诸多抉择,如果那时她选择放弃,那么仲夏此刻的生活,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模样。 


小百科

夫妻染色体核型检查可预测孩子唐氏综合征风险


21-三体综合征,又叫唐氏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是由21号染色体比正常多出一条而导致的疾病。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大多有严重智力障碍,相貌体格异于常人,生活不能自理并多伴有其他病症。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遗传科主任唐莉表示,目前针对唐氏综合征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如果有高危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风险,可以通过婚前夫妻双方染色体核型检查等手段预测该疾病风险,极高风险者建议放弃生育。在孕期,可通过产前筛查(唐氏筛查)和产前诊断(绒毛活检、羊膜腔羊水穿刺、脐带血穿刺)等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和诊断,如果确诊为唐氏综合征患儿,建议引产治疗,以降低“唐宝”的出生概率。


对于已出生的“唐宝”,良好的环境与积极的照顾引导,能较好地改善“唐宝”的体格成长和智商发育,让他们达到生活自理和自主学习的程度。“唐宝”只是染色体与正常人有差异,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比正常人稍迟缓,人们应该怀着善意,正确看待他们。


来源:都市时报

文字: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易鹏涛

图片: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张悦

视频: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张悦


     ▼嘟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